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外觀雛形已呈現。目前展示中心主體結構、二次結構均已完成,正進行屋頂、石材幕墻及玻璃幕墻的施工和安裝。
隋唐風格、對稱佈局、5個展廳,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
還原真實的大運河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效果圖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施工中
天然石材的外立面、紫銅的屋頂和門柱、開闊大氣的室內空間……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目前外觀雛形已呈現。記者從滄州大運河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展示中心主體結構、二次結構均已完成,正進行屋頂、石材幕墻及玻璃幕墻的施工和安裝。
走進位於渤海路以南、工人文化宮以北、清池大道以西、運河東側河堤以東的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現場施工一派繁忙,機器轟鳴,車輛穿梭,起重機不斷吊裝材料,工人忙著建築作業和鋪種綠化。
這個佔地90畝、建築面積達3.1萬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大氣開闊,以中軸線為中心、兩側對稱分佈的格局,外觀和色調呈現濃濃的隋唐風情。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展示中心建築為鋼結構框架,分為地上二層(局部一層、三層),地下局部一層。同時,建築週邊建設廣場、綠地及217個停車位。建築外觀為隋唐風格,採用中軸對稱佈局。建築內部展陳面積約14500平方米,包括實物展陳、活態展示、實景演繹、研學交流等多個板塊。
其中,一層設5個展廳,展廳一主題為:中國大運河——全域非物質文化遺産總覽;展廳二主題為:一船明月過滄州——滄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共用展廳主題為“運河之上、滄海人間”,另設2個臨展廳,主題靈活多樣。二層設2個展廳,展廳三主題為:見人見物見生活——大運河生活美學展;展廳四主題為:指尖大運河——非遺技藝體驗和研學。三層設一個展廳,即展廳五,主題為:活水棹歌曲亦新——大運河非遺數字體驗。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主展廳,也即展廳一,以流域沿線地理區位為展線順序,設置北京段、天津段、河北段、山東段、河南段、安徽段、江蘇段、浙江段8個區域,還原大運河沿線城市標誌性街區和節慶場景,讓參觀者遊一館即可體驗大運河沿線獨特人文風情與多元民間藝術。
作為大運河沿線唯一一個國字號非遺類展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的建設受到文化界人士廣泛關注。所以對工程的品質標準要求非常高,外立面採用天然石材,屋面和門柱採用紫銅(銅中之最),玻璃幕墻及玻璃門窗所採用的都是鋼化超白玻璃,比普通玻璃結實耐用,不僅通透性好,還防紫外線。另外,建築主體結構為5500噸的鋼結構,最大跨度達45米,讓室內更顯開闊和大氣。
截至目前,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主體結構、二次結構、屋面結構和地面結構全部完成,室內設備管道安裝已完成90%,外立面石材幕墻安裝完成53%,喬灌木種植全部完成。目前,360名工人晝夜奮戰在工地,進行外立面安裝、室外硬化鋪裝、栽種地被及室內管道設備安裝等,預計11月底前全部工程完工。
記者趙寶梅本報通訊員王福成杜佳夢攝影魏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