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進行時:共富之河 流向未來

發佈時間: 2022-08-29 16:50:56 | 來源: 宣傳半月刊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的標誌,始建於明崇禎四年,是杭城古橋中最長最高的三孔石橋  省軒 供圖

一水連南北,文脈貫古今。“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已然八載,這個活著的世界文化遺産,在悠悠歲月中承載著古今文化的傳揚。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批示。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各項保護工作整體規劃、有序推進。2019年2月,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印發。2020年4月,《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應聲落地,這標誌著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面啟動。

作為大運河的共建共用者,兩年多來,浙江是如何做好保護、利用、傳承3篇文章的?

一廊兩片四區多線

2022年1月,浙江為了更好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彰顯浙江大運河獨特魅力和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示範擔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浙江段)建設保護規劃》正式發佈,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明確並且細化的指向標和任務書。

大運河浙江段包括江南運河浙江段、浙東運河及其故道、復線等河道,至今仍發揮著航運、水利和行洪等功能,在中國大運河中佔據重要地位,承載著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生命力、浙江文化活力的重大歷史使命。

《規劃》提出按照“河為線、城(園)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佈局思路,以文化為引領,構建“一廊、兩片、四區、多線”的空間格局。根據規劃,到2023年底,大運河沿線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初步成果將顯現;2025年底,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範圍內,各類文化遺産保護實現全覆蓋,標誌性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效益,形成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成為浙江“重要窗口”建設的標誌性成果。

在《規劃》的總體部署下,今年運河沿岸各個重要城市相繼響應做出積極動作,杭州、寧波、湖州等城市相繼出臺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方案。同時,一系列強有力的法規政策接連實施,成效頗豐。

天眼守護活化遺産

大運河浙江段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共有5段河道,長327公里,流經5個設區市,有13個遺産點,涉及遺産區26.58平方公里,緩衝區103.59平方公里。

動態的世界遺産如何保護?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也是國內第一部關於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省級地方性立法,為有效保護大運河提供了法治支撐。

《條例》施行一年多來,浙江堅持“保護優先、活態傳承、合理利用”的原則,對大運河遺産區、緩衝區以外的核心監控區的開發利用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現了文化遺産保護、生態環境提升以及國土空間管控的統籌協調。據統計,截至目前,浙江已實施大運河岸線保護整治工程項目1240個、投入資金41.53億元,接待人次5105.9萬。

2022年6月21日,第二屆浙江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宣傳周活動在運河古鎮聚集區南潯啟動。南潯古鎮被譽為“江南古鎮的封面”。位於南潯古鎮東大街38號的金氏承德堂,是南潯近代絲商“八牛”之一——金桐于清同治、光緒年間建造的。經過修繕,金氏承德堂從名門故居到南潯家風傳承館,迎來了全新蛻變,遵循“修舊如故,保持原貌,以存其真”的文物維修原則,對其修繕和保護利用。豐富的圖文和實物資料,讓從古到今的家風故事如同一幅流動的畫面,呈現在每位遊客面前。金氏承德堂只是一個縮影,南潯古鎮遺産區面積達0.92平方公里,佔古鎮總面積的42%,在精心保護和修繕下,保存著原貌肌理和原始生態系統。

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潯小蓮莊修繕二期工程、尊德堂修繕二期工程、頔塘故道河道古橋修繕工程、桐鄉崇福運河文化歷史街區——橫街保護整治項目、湖州雙林三橋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工程等已實施完成。

不僅如此,文化遺産保護“天眼”——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系統在今年6月上線。

據悉,該系統綜合運用地理資訊、遙感監測、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實現一個界面縱覽(浙江段)世界文化遺産基礎數據,橫向協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水利等多部門數據,並貫通國家、省、市、縣四級管理體系,以數字化改革賦能世界遺産保護,將有助於全面提升大運河(浙江段)保護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

新文化地標“沿河而生”

拱宸橋、富義倉、長安閘、紹興古縴道這些歷史遺跡歷經風霜雨雪,仍訴説著沿岸勞動人民的水語船説。運河流淌至今,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2006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乘坐水上巴士考察大運河杭州段時曾這樣囑託過。今年的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努力打造成為浙江新時代文化藝術標識。

週末,在新建成的大運河亞運公園裏,孩子們在兒童樂園裏盪鞦千、走平衡木、滑滑梯,年輕人踏在滑板上來回穿梭,老人們在陰涼處跳著歡快的廣場舞,一系列迎亞運的測試賽事在這裡成功舉辦……這裡已成為運河沿岸居民運動和休閒的天堂。同樣在杭州大運河邊,小河支路和長征橋路交叉口的東側,一個由油庫改建而成的小河公園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工業遺存油罐被保留了下來,變身展陳創意空間,老倉庫也被重新利用。大家可以坐船遊運河、賞美景,也可以沿著遊步道,一路通到大城北。

從紹興古城出發,沿著鳳林西路,行至與柯橋區交界處,就是大運河國家重點項目浙東運河文化園。紹興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東運河文化園建築主體已經基本完成,建築形態以百舸爭流的形象整體出現,同時以一隻白鷺形態的軸線整合起來。千年運河水在博物館邊上緩緩流淌,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建成後將成為紹興的又一文化新地標、市民打卡的旅遊勝地。

據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大運河沿線重點文旅項目有70個,投資總額達1300億元,覆蓋文化遺産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度假休閒旅遊等項目,其中鹽官古城、桐鄉濮院、紹興黃酒小鎮等項目總投資均超50億元。京杭大運河博物院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嘉興南湖天地、紹興柯橋古鎮等項目相繼開業運營。

運河之歌奏響世界

運河是一個載體,它不僅是古代航運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紐帶。去年底,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杭州舉行。活動包含了主論壇、大運河廟會、大運河國際詩歌節等“1+8”場活動,集政産學研成果發佈、專家研討、文化交融、藝術雅集、文旅推介等於一體。通過唱好“雙城記”、帶動全流域、面向全世界,進一步助力將大運河打造成為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塑造中國形象的亮麗名片。

運河文化要流動起來,不僅要聯合南北主要城市,還要流向大海,走向世界。浙江連續幾年舉辦“中國大運河國際鋼琴藝術節暨郎朗杯鋼琴大賽”“中國大運河廟會”“烏鎮戲劇節”“新年祈福走運”等一些大型運河文化品牌活動,深入挖掘中國大運河的文化價值,擴大了運河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

接下來,浙江還將借助承辦杭州亞運會的契機,開發騎行、健步走、馬拉松、龍舟等大運河體育旅遊産品,開展以大運河為主題的品牌體育賽事,讓運河文化和亞運文化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讓運河文化通過運動賽事走向國際。

人間煙火氤氳文化之河

大運河文化是家國情懷,也是人間煙火。今年暑期,杭州上塘古運河景區夜遊項目票房火爆,週末更是場場爆滿。遊客們在盛夏的夜晚乘著遊船在上塘古運河欣賞了一齣穿越千年的運河故事。整場演出提取秦、隋、唐、宋直至今日的8位歷史人物闡述“七運上塘河”的雋美華章,用水秀光影書寫運河文化故事,促進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自去年上演以來,《如夢上塘》累計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75%,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項目。

以大運河為主題的電視連續劇《運河邊的人們》今年8月1日開始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運河邊的人們》將視角立足當下,以大運河岸邊的東江市為敘事載體,通過治理河道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完成世界申遺,打造大運河旅遊金名片,樹立城鄉共同富裕樣板等一系列事件,多維度講述了新時代運河沿岸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故事。《運河邊的人們》作為向黨的二十大獻禮重點劇目,已被國家廣電總局列入“我們的新時代”重點電視劇片單。

大運之河,新路長歌。交響樂《中國大運河》、舞劇《遇見大運河》、話劇《運河魂》等一批深受觀眾歡迎的文藝精品相繼推出,其中《遇見大運河》已在全國各地沿線城市巡演150多場。運河文化産品的內容創作、表現形式不斷創新,成了浙江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數字引擎加速流向未來

在浙江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數字變革也將成為牽引撬動運河文化交流傳播的新引擎。2022年7月底,“運河文化數字雲平臺”項目進入立項申請。“‘運河文化數字雲平臺’項目立足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運河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是一個創新數字化平臺,通過整合運河沿線的人、景、詩文、歷史遺存等文字、圖片、視頻數據,關聯形成虛實結合的運河文化數據庫,提供多樣化的數字內容,打造一系列運河文化數字文化服務和産品。”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探索創立運河文化數字化平臺助力運河文化傳播,力爭探索形成運河文化融合發展的浙江模式、浙江經驗、浙江樣本,為我省落實“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要求,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提供新路徑。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説:“大運河是文化之河、也是旅遊之河,是國家戰略,也是地方任務,是歷史文化,也是當代生活。”浙江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改善百姓生活,打造走向共同富裕的運河任重道遠。

詩畫千年,流金運河。乘風破浪,盛世之歌。大運河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奮鬥與興盛,這條積蓄著無數勞動人民汗水和心血的千里長河,在未來必將書寫出更豪邁壯美的篇章。


推薦閱讀
中企穩步推進蘇伊士運河鐵路橋項目 隨著埃及經濟快速發展,舊鐵路橋的運力已不能滿足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發展的需要,加上年久失修、機械老化等問題,埃及政府決定在新運河上建設一座新鐵路橋,並將舊鐵路橋改造為雙線通行,以提高通行效率。埃及國家鐵路局大橋部門項目經理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表示,新運河鐵路橋建成後,將打通當地鐵路運輸通道,加快大宗貨物流通,有力促進蘇伊士運河走廊建設,助力埃及“2030願景”實現。新鐵路橋建設和舊橋改造項目由中國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路橋”)和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材國際成都建材院聯合實施。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進行時:共富之河 流向未來 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潯小蓮莊修繕二期工程、尊德堂修繕二期工程、頔塘故道河道古橋修繕工程、桐鄉崇福運河文化歷史街區——橫街保護整治項目、湖州雙林三橋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工程等已實施完成。2025年底,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範圍內,各類文化遺産保護實現全覆蓋,標誌性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效益,形成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成為浙江“重要窗口”建設的標誌性成果。《運河邊的人們》將視角立足當下,以大運河岸邊的東江市為敘事載體,通過治理河道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完成世界申遺,打造大運河旅遊金名片,樹立城鄉共同富裕樣板等一系列事件,多維度講述了新時代運河沿岸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故事。
平陸運河開工建設 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本報欽州8月28日電(記者龐革平、鄭壹)28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圖為平陸運河出海口附近的茅尾海龍門大橋段水域。平陸運河起點為廣西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廣西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約135公里。
運河泊來古驛城闊步邁向新征程 以大運河生態公園獲評省“水利風景區”為契機,持續推進大運河·十里香4A級工業旅遊景區和紫斑牡丹觀光園、梨文化觀光園、桑葚文化展館建設。流淌千年的大運河在泊頭境內蜿蜒36.3公里,為泊頭帶來了旖旎的自然風光,孕育了燦爛的運河文化,哺育著兩岸的58萬人民。傳承好大運河悠久豐厚的歷史文脈,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