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召開。論壇以“運河城市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為世界運河城市繁榮發展和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曾經,汴、泗、黃、運四河交錯中,過境的激流給徐州帶來漕運繁榮的同時,也帶來連綿水災。如今,經過科學治理,河暢水清的徐州正積極應用運河資源,“燃動”大運河文化帶發展引擎,續寫發展新篇章。
保護運河遺産,生生不息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春秋時期,孔子在泗水河畔發出的感嘆,成為徐州運河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
得益於《論語》中的這句記載,位於徐州呂梁山風景區中部、原名“懸水村”的倪園村,充分應用文化遺産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在在古人筆下“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村莊,已變身“國家森林鄉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上月又入列2022年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8年前,中國大運河項目申報世遺成功。作為活態線性文化遺産,大運河在徐州的保護和開發,正以“不捨晝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持續推進。
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為盤點家底,推進保護,徐州文博部門利用省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契機,多次到銅山、新沂、邳州等縣(市)區進行實地調研,全面梳理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資源。
“據初步統計,徐州流域內共有遺址遺跡資源302處,其中有漢楚王墓群、戶部山古建築群等9處國保單位,土山漢墓、乾隆行宮等33處省保單位,黃河故道護河堤、廣運倉遺址等260處市縣級文保單位。”參與普查的徐州博物館科研部副主任陳釗介紹,“《泗水撈鼎圖》漢畫像石、《疏鑿呂梁洪記》古碑等文物,生動記載著徐州運河上的傳奇和歷史。”
注重遺産保護,發掘文化底蘊,徐州構建了由多部門聯合的大運河徐州段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體制機制。2021年,市文廣旅局下發《關於加強大運河(徐州段)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通知》,嚴格審批大運河保護範圍和建設規劃地帶內的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專家對荊山橋保護修繕方案進行論證,對工程實施依法監管。
去年,窯灣核心展示園建設項目、戶部山狀元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項目、花廳遺址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利用設施3個項目,成功入選江蘇省“十四五”時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入庫項目,為徐州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又增動力。
修復運河生態,培厚根基
碧水、藍天、紅霞,古樹、老井、煙村……擁有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生態資源的沛縣湖西農場韓樓村,依託天然優勢,以運河文化、湖團文化、紅色文化、知青文化,結合現代生態稻蝦綜合種養,形成富有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吸引了遠近遊人的光顧。
“大運河是徐州的文化之河、交通之河、發展之河、奮鬥之河。”徐州文史學者田秉鍔如是説。為推進這條母親河造福人民、澤被後世,徐州以“打造航運灌溉排澇的大走廊、綠色生態涵養的大長廊、文化旅遊景觀的大畫廊”為目標,抓牢規劃引領、項目帶動等重點環節,高品質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更上層樓。
這是一項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産業鏈長、涉及面廣的系統性工程。圍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徐州市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住房與城鄉建設局等部門共同發力,注重水與岸、河道與建築、功能設施與文化景觀的協調之美,為優秀文化、優良生態和優美環境的有機交融,日拱一卒。
在京杭運河環境綜合整治中,徐州先後實施了京杭運河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湖西航道(江蘇段)整治工程、徐州水上服務區等建設工程,沿河環境煥然一新。
在運河特色鄉村建設中,制訂實施具有運河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將地方人文元素融入到村鎮規劃建設中,具有運河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不斷涌現。
今年,徐州市港航中心積極開展2022年徐州市城建重大基礎設施工程——京杭運河徐州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該工程將對兩岸工業風貌進行提升,融合楚韻漢風、地域文化的特色發展追求,體現生態智慧、山水田園的綠色示範精神。工程計劃于2024年完成項目建設,2025年完成竣工驗收。
城河相依,人水相和。從修復生態、發展航運,到建設新型城鎮和美麗鄉村,推動産業融合和結構升級,古老的大運河徐州段正以新的面貌,展現新時代的青春芳華。
激活運河文旅,澎湃生機
流淌徐州千年的大運河,是串聯古今的“文化長廊”,亦是接續奮進的“精神長河”。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隨著《徐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徐州市“十四五”文化旅遊發展規劃》等規劃的相繼出臺,徐州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思路和實現路徑愈加明晰,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的生態圈、生活圈、文化圈和經濟圈逐漸形成。
以“國潮漢風 快哉徐州”為品牌,徐州連續多年舉辦中國(徐州)漢文化旅遊節、徐州文博會、沛縣大運河武術賽等特色活動,唱響文化賦能的重頭戲。
講好水文化故事,展示水風景魅力。2021年,通過運河文化的不斷激活,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賈汪潘安水鎮等8景區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誌性運河文旅産品。
“不用到遠方,詩就在眼前。”上個週末,距離徐州市區25公里的微山湖畔北村,在荷塘邊賞景拍照的一家人由衷感慨。曾經“窮臟亂差”的北村,業已通過打造田園文化風情,成為市民“説走就走”的城市後花園。
文化活起來,旅遊才精彩。“在經濟新常態下,旅遊文化産業鏈不斷延伸和增強,文化旅遊産業呈現出多領域融合發展的壯大趨勢。”在6月28日新沂馬陵山景區召開的旅遊推介會上,景區負責人楊陽誠邀來自安徽、河南、山東等地的60余家旅行社負責人,到花廳遺址零距離探源地域文明,來馬陵山思接古今擁抱自然。
“加強運河沿線文化旅遊資源的統籌整合,徐州策劃了多條運河文化休閒遊線路,其中的蘇北運河美食—徐州、宿遷、淮安三日遊,入選全省大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市文廣旅局文旅推廣處負責人介紹,“挖掘和弘揚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運河文化,徐州演藝集團正在創排柳琴戲《窯灣往事》和梆子戲《大運河畔》,用文藝觀照當下。”
當好大運河文化遺産的薪火傳人,古運河重生的現代故事正在徐州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中,被續寫、被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