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聚焦大運河江蘇段文旅建設 蘇州城市學院文正智庫成果獲肯定

發佈時間: 2022-06-16 17:00:58 | 來源: 人民論壇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由蘇州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文正智庫院長芮國強教授執筆的研究報告《挖掘特色文旅資源打造“千年運河”品牌——關於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的政策建議》獲江蘇省領導肯定性批示,這是文正智庫成立以來又一重要成果。

近年來,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資源,成為擺在各運河城市面前的一項重要歷史課題。江蘇是孕育中國大運河的搖籃和核心遺産區域,作為“運河大省”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芮國強表示,文旅産業鏈長、吸納就業多,是典型的富民産業,加快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將使沿線人民從這條致富河、幸福河得到更多滋養,對保護利用大運河流域文化遺産、促進流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報告指出了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應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相結合,加強區域協調合作,健全産業體系,打造特色品牌。重點從加強頂層設計、深化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著力培養文旅特色品牌、強化文旅及關聯産業體系建設、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千年運河”品牌的政策建議。報告提出,蘇州持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帶建設,多角度挖掘展示大運河的文化內涵和現實價值,助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精彩蘇州段,全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的相關做法值得借鑒。

蘇州城市學院由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轉設而來,是蘇州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蘇州社科界的新生力量。蘇州城市學院文正智庫于去年8月成立,同年12月成功入選蘇州市新型智庫,是學校轉設後創設的第一個開放、多元、廣納各方人才的研究平臺。智庫重點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品質的決策諮詢研究成果,提出了一批針對性、可行性、操作性強的政策建議,得到了有關方面的肯定與認可。此次呈報的研究報告獲江蘇省領導批示,是文正智庫立足長三角、深耕重點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下一步,文正智庫將進一步打造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産品,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緊扣學校“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特色化”的辦學理念,為蘇州加快建設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貢獻智慧力量。(蘇州城市學院包晨婷)


推薦閱讀
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宣佈對部分過往船舶實行通行費減免 5月1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發表聲明稱,該運河4月營收創單月曆史新高,達6.29億美元。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同時宣佈將液化石油氣運輸船的通行費減免期限延長至2022年年底,減免幅度從20%至75%不等。運河管理局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該運河5月貨運量同比增長23.6%,過境船舶數量同比增加12%。
聚焦大運河江蘇段文旅建設 蘇州城市學院文正智庫成果獲肯定 近日,由蘇州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文正智庫院長芮國強教授執筆的研究報告《挖掘特色文旅資源打造“千年運河”品牌——關於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的政策建議》獲江蘇省領導肯定性批示,這是文正智庫成立以來又一重要成果。重點從加強頂層設計、深化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著力培養文旅特色品牌、強化文旅及關聯産業體系建設、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千年運河”品牌的政策建議。芮國強表示,文旅産業鏈長、吸納就業多,是典型的富民産業,加快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將使沿線人民從這條致富河、幸福河得到更多滋養,對保護利用大運河流域文化遺産、促進流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淮安百里畫廊繪就運河新畫卷 建設中國水工科技館、打造板閘遺址公園、提升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淮安正積極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公園建設,聚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質、時代特徵的“運河之都百里畫廊”品牌和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項目山陽湖段千舟過閘傳承中華水工文化在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山陽湖景區,全國首個以“水工”為主題的科技館——中國水工科技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據淮安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一期工程,板閘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
大運河京冀段月底通航香河準備好了! 與此同時,香河縣展開了“煥彩運河”亮燈工程。在運河沿岸謀劃了民俗風情小鎮建設,小鎮將突出弘揚運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體驗、文化創意、加工倉儲三大板塊,以及古渡春蔭、渡口遺址公園等精品節點,再現千年運河盛景。6月的大運河香河段中心碼頭和運河小島風光旖旎,美麗如畫。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