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京冀段月底通航香河準備好了!

發佈時間: 2022-06-16 16:59:37 | 來源: 新華網北京頻道_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6月的大運河香河段中心碼頭和運河小島風光旖旎,美麗如畫。(趙祥茹攝)

京杭大運河河北省廊坊香河段21.7公里河道旅遊通航一年之際,迎來了北京段與河北段旅遊通航倒計時,京冀北運河旅遊航道將於本月底互聯互通。大運河“京畿首驛”香河縣準備就緒。

6月的香河,風光旖旎,在水清岸綠的香河中心碼頭,6艘乾淨整潔、古樸優雅的遊船浮在碧波盪漾的水面上,盛裝待發。大運河在香河縣繞了一柄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形狀,在這柄“如意”上,由北向南依次鑲嵌著珍珠般的魯家務碼頭、中心碼頭、王家擺碼頭、安運碼頭、金門閘碼頭,這些記錄著大運河往日繁華的碼頭修葺一新,靜候八方來賓。

乘坐遊船由北向南,一條碧水連起運河春色、河灣濕地、河務印象、半島尋芳、如意荷香、悠然水岸、芳甸聞歌、煙波釣徒、河畔船趣、金門古韻十大景區,令人流連忘返。

據介紹,大運河香河段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兩岸3000多畝運河生態景觀帶上,蜿蜒著一條豐水厚綠、鷗鷺翔集的生態廊道。

香河縣還結合水上航線,打造了運河沿岸陸上精品旅遊線路。以京哈高速香河北出口為中心,向北直達蔣辛屯潮白河精品旅遊片區,向南直通城區和以中心碼頭為核心的大運河文化公園。

與此同時,香河縣展開了“煥彩運河”亮燈工程。提升以兩橋一閘一壩(王家擺橋、安運橋、曹店船閘、橡膠壩)為核心,碼頭、船閘、濱河綠道為輔助的夜景亮化層次,讓運河夜遊展現流光溢彩的迷人風采;在運河沿岸謀劃了民俗風情小鎮建設,小鎮將突出弘揚運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體驗、文化創意、加工倉儲三大板塊,以及古渡春蔭、渡口遺址公園等精品節點,再現千年運河盛景。

今年2月,香河縣與通州區就京冀北運河旅遊通航後遊船運營、聯合執法、安檢防疫等工作進行對接,擬定3條遊船航線:第一條是通州二號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長航線),途經甘棠閘、榆林莊閘和楊洼閘,全程40公里,行程4小時(單程);第二條是通州柳蔭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途經甘棠閘、榆林莊閘和楊洼閘,全程32公里,行程3.5小時(單程);第三條是通州和合驛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途經楊洼閘,全程6公里,行程45分鐘(單程)。

大運河香河段的王家擺橋、安運橋和運河堤防工程是打通通航“瓶頸”的鎖鑰工程。王家擺大橋是大運河入香河境後通過的第一座橋梁。原為2010年改建的兩聯八孔鋼筋混凝土橋,去年3月,為滿足運河旅遊通航和安石路西延規劃要求將原橋拆除。正在建設的這座大橋設計以“如意”形的浪花為構思元素,將大運河奔流涌動之態與“如意”的古典華美相融合,散發著獨特的運河文化風采。目前大橋建設已完成過半,建設單位正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點施工,爭取早日具備通車條件。




推薦閱讀
淮安百里畫廊繪就運河新畫卷 建設中國水工科技館、打造板閘遺址公園、提升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淮安正積極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公園建設,聚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質、時代特徵的“運河之都百里畫廊”品牌和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項目山陽湖段千舟過閘傳承中華水工文化在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山陽湖景區,全國首個以“水工”為主題的科技館——中國水工科技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據淮安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一期工程,板閘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
大運河京冀段月底通航香河準備好了! 與此同時,香河縣展開了“煥彩運河”亮燈工程。在運河沿岸謀劃了民俗風情小鎮建設,小鎮將突出弘揚運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體驗、文化創意、加工倉儲三大板塊,以及古渡春蔭、渡口遺址公園等精品節點,再現千年運河盛景。6月的大運河香河段中心碼頭和運河小島風光旖旎,美麗如畫。
杭州京杭大運河三大景區改造全部完工 文藝老街煥新回歸 今年3月,大運河(杭州段)水岸互動文旅融合提升工程開啟,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小河、大兜路、橋西三條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日前,小河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完工,此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工程已相繼完成。這意味著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三條老街區提升改造工程集體收官,富有江南特色的運河老街煥新回歸。
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鄭州站開啟 6月18日,鄭州圖書館將舉辦“閱讀大運河”主題講座,邀請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工作重要參與人、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閻鐵成為大家講解中國大運河鄭州段的古今滄桑巨變。本站活動在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組委會和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支援下,由鄭州圖書館承辦。6月15日,“大運河閱讀行動計劃鄭州站”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圖書館舉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