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淮安百里畫廊繪就運河新畫卷

發佈時間: 2022-06-16 17:00:37 | 來源: 文化産業週刊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綿延不絕的大運河是兩岸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作為古老的運河之都,淮安與大運河相伴相生。建設中國水工科技館、打造板閘遺址公園、提升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淮安正積極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公園建設,聚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質、時代特徵的“運河之都百里畫廊”品牌和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

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項目山陽湖段

千舟過閘傳承中華水工文化在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山陽湖景區,全國首個以“水工”為主題的科技館——中國水工科技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作為水運水利遺址重要片區,淮安擁有眾多的水利工程建設,具有珍貴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千年漕運看淮安,中國水工看淮安”,為了更好彰顯水工科技智慧成就,2022年1月,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據淮安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70畝,總建築面積約84909平方米。“本次項目的主體建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擔綱設計,以‘千舟出閘運河揚帆’為概念意向。”記者了解到,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基於“文化性、現代性、公共性”的設計原則,設計概念上與淮安四館和大劇院呼應,凸顯淮安水工與漕運的文化特色;其中主體建築選取了我國傳統水工文化中典型的“閘”形式與古畫中常見的“千舟過閘”作為概念意向,使建築整體完美結合雕塑的藝術感與實用的功能性。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的展陳設計大綱則由中國水科院負責編制,館內引入了主題性展廳、互動體驗展廳等多維展陳方式和影視科技手段,致力於以更有趣味性的方式為觀眾帶來“水工啟蒙——除害興利——水工大觀”的完整展示內容,激發他們“從體驗到探索再到創造”的科學探究興趣。據悉,目前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已完成樁基施工,正在開展主體施工,力爭2023年底建成開放。

中國水工科技館

重現“露天帶水”還原文化遺址“板閘遺址是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之後的重大考古發現。”據淮安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一期工程,板閘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出於文物保護需要,這裡原本是一處被掩蓋于土層下的明代水閘遺址,包括板閘閘口遺址、河道遺址和明清房址三個主要部分。為了加強文化遺址保護與展示,傳承運河文化,淮安於2020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板閘遺址公園,項目佔地面積約109畝,總建築面積超15100平方米。據了解,考慮到開挖後遺址暴露于露天環境,可能會遭到損害,該項目巧妙地採用了“露天帶水保護”的方式——引入裏運河河水,並經過迴圈、凈化等處理工序,讓河水潔凈澄明。站在兩側的木棧道上,遊客可以直接透過清澈見底的水面,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水下古板閘勝景。兩側精心設置的幕墻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土層情況,標注了各年代土層歷史資訊,古老的運河長卷在人眼前徐徐展開。懷著對古代水工技藝的好奇與嚮往,遊客們可以走進板閘文化展示館,一覽先賢智慧結晶。館中擁有出土文物、民間徵集的老物件等多種藏品,還原古代當地居民的生活原貌;同時結合VR技術等高新科技,讓遊客親身真實體驗運河水閘文化。“未來,板閘遺址公園採用沉浸式場景、數字天幕等先進技術,帶領遊客尋脈板閘的前世今生,體驗因閘而興的繁榮景象,真正彰顯淮安文旅水城特色。”淮安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板閘遺址公園項目目前已完成建築封頂,目前正全力展開室外景觀市政和室內水電消防安裝等工作,預計於今年底開放室外公園部分,屆時該項目也將成為淮安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的經典之作。

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夜經濟

“四行”提升打造文旅夜生活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了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2022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項目被列入其中,並獲8000萬元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援。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內擁有清江大閘、國師塔、清江浦記憶館、陳潘二公祠、吳公祠、鬥姥宮等特色景點,集中呈現了當地獨有的歷史魅力和人文氣息,是展示淮安運河文化的樣板區。為了改善該景區原有的交通組織不暢、服務設施配套不優、文體旅活動聯動不夠等問題,淮安以“還河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為出發點,在長廊兩岸長約27.1公里策劃實施了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項目。據淮安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包括完善裏運河核心區綠化、慢行系統以及驛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實現道路貫通、地面畫線、標識統一、生態修復、節點塑造、驛站配套,全面改善步行、騎行、車行、船行等交通環境。據悉,該項目已于2021年底實現全線道路貫通,整體計劃於今年三季度竣工驗收,實現“通、統、管、用”一體化運營,為未來清江浦、漕運城、山陽湖、河下古鎮四大片區連結奠定堅實基礎。此外,淮安正在該景區核心板塊打造清江浦景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市民們在這裡感受運河之美的同時,還能品一品露營咖啡,聽一聽千年故事,享受夜遊、夜購、夜食、夜娛、夜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打造百里畫廊,傳承千年運河。下一步,淮安將持續擘畫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藍圖,再繪運河之都千年勝景,用心用情書寫好“把總理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的精彩答卷。


推薦閱讀
聚焦大運河江蘇段文旅建設 蘇州城市學院文正智庫成果獲肯定 近日,由蘇州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文正智庫院長芮國強教授執筆的研究報告《挖掘特色文旅資源打造“千年運河”品牌——關於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的政策建議》獲江蘇省領導肯定性批示,這是文正智庫成立以來又一重要成果。重點從加強頂層設計、深化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著力培養文旅特色品牌、強化文旅及關聯産業體系建設、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千年運河”品牌的政策建議。芮國強表示,文旅産業鏈長、吸納就業多,是典型的富民産業,加快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旅産業強鏈,將使沿線人民從這條致富河、幸福河得到更多滋養,對保護利用大運河流域文化遺産、促進流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淮安百里畫廊繪就運河新畫卷 建設中國水工科技館、打造板閘遺址公園、提升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淮安正積極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公園建設,聚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質、時代特徵的“運河之都百里畫廊”品牌和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裏運河文化長廊“四行”系統提升項目山陽湖段千舟過閘傳承中華水工文化在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山陽湖景區,全國首個以“水工”為主題的科技館——中國水工科技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據淮安市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一期工程,板閘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
大運河京冀段月底通航香河準備好了! 與此同時,香河縣展開了“煥彩運河”亮燈工程。在運河沿岸謀劃了民俗風情小鎮建設,小鎮將突出弘揚運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體驗、文化創意、加工倉儲三大板塊,以及古渡春蔭、渡口遺址公園等精品節點,再現千年運河盛景。6月的大運河香河段中心碼頭和運河小島風光旖旎,美麗如畫。
杭州京杭大運河三大景區改造全部完工 文藝老街煥新回歸 今年3月,大運河(杭州段)水岸互動文旅融合提升工程開啟,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小河、大兜路、橋西三條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日前,小河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完工,此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工程已相繼完成。這意味著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三條老街區提升改造工程集體收官,富有江南特色的運河老街煥新回歸。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