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喚醒”更煥新 山東奮力講好大運河“山東故事”

發佈時間: 2021-11-29 16:40:21 | 來源: 齊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一線通南北,往來天地間。作為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京杭大運河在山東境內流經德州、聊城、泰安、濟寧和棗莊5市,約佔大運河總長的三分之一。

沿大運河一路走讀問尋,我們驚嘆于我國最大“地上煤礦”梁山港通江達海,帶動京杭港航復興新起勢;見證著重建的臺兒莊古城成為運河文化新地標;邂逅了青頭潛鴨嬉戲玩水的珍貴畫面……穿行了2500多年的大運河,是沿岸各地書寫的一份又一份高品質發展的答卷。

高點定位、突出重點、彰顯特色,運河“喚醒”煥新顏,山東奮力講好大運河“山東故事”。

港口建設譜新篇,“黃金水道”帶來發展新機遇

山東省委提出要利用山東獨特優勢,釋放內需潛力,暢通經濟迴圈,促進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積極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依託運河資源,山東強化使命擔當,主動創新求變,加快推進和京杭大運河相伴相生的港口實現高品質發展。

濟寧市將京杭運河濟寧段主航道全面升級為2級航道,可通航萬噸級船隊,同時將散小港口統合為主城港區、梁山港區等十大港産融合區。依託港口功能,濟寧正加快佈局臨港産業,2021年前三季度,濟寧港口吞吐量3440萬噸,位列全省第五,正向著集約化、專業化、智慧化、綠色化邁進。

濟州港是京杭運河山東段首個集裝箱裝卸專業港口,正在逐步打造“國家級物流中心”與“國內首個內河自貿港”。

在我國最大“地上煤礦”濟寧港航梁山港,眼前的一幕讓人心中不由蕩起萬千漣漪——梁山港鐵路專用線配套建設的“萬噸列車智慧卸車機房”,採用國內最先進的折返式雙翻卸車機卸煤,每天可接卸煤炭10萬噸以上,效率比傳統的卸車方式提高近10倍;同時,配套使用的幹霧除塵技術還能大幅度抑制卸車過程中産生的煤塵影響。據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哲介紹,截至9月底,梁山港煤炭到發量突破1100萬噸,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未來3到5年還將形成5000萬噸到7000萬噸的吞吐能力。

京杭大運河棗莊段嶧州港港口航道邊,同樣是一派忙碌景象:沿著1800米的地下廊道,一車又一車的貨物在“填飽”貨船肚子的同時,助力嶧州港實現了從小碼頭到大港口的跨越式發展。

千年文脈,奔流不息。在“江北水城”聊城,運河鈔關、鰲頭磯,文化的歷史沉澱給臨清留下了寶貴的文物古跡,更見證著漕運變化,這裡還有現存元明兩代最完整的運河古閘。如今,千年運河仍是時代IP,更重要的是被賦予了更多時代意蘊。

美好應“運”而生。航運條件越好,發展業態就越豐富,區域經濟活力就越充沛。憑藉特有的交通物流優勢,京杭大運河這條昔日的“黃金水道”再次聲名遠播,源源不斷帶來發展新機遇。

千帆競發勢如虹,科技創新揚起高品質發展風帆

2021年4月13日,新風光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敲鑼上市,成為科創板第7家“新能源産業”、第2家“智慧電網産業”,同時也是山東省屬企業中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時間回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國營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境。山東汶上縣的無線電廠歷經輾轉,成立了新風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新風光不僅研發的變頻調速器等産品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還參與和主導制定了17項國家與行業標準。從瀕臨破産到成為山東能源集團投資控股、重點培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風光高品質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高品質發展,根本路徑在於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山東省委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山東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轉變。放眼齊魯大地,科技創新正成為山東發展主引擎,推動經濟産業變革性躍升——

錨定“奮戰十四五,跨入全省第一方陣、爭當魯南經濟圈排頭兵”奮鬥目標,濟寧市正咬住製造強市、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等重點工作任務,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在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上交出高分答卷;在不久前山東省召開的“全面小康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德州專場上,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表示,德州市將突出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在泰安,龍頭企業持續突破核心技術,引領産業升級,園區集聚強化産業鏈條,交通先行先通助推産業發展……受大運河滋養潤澤的沿岸山東各市,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揚起高品質發展的風帆,競逐向前。

區域協調發展,串起文化傳承、綠色生態新畫卷

山東省委提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加快打造生態保護樣板區、長久安瀾示範帶、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文化“兩創”新標桿,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探索路徑、作出示範。擁有燦若繁星文化遺産的大運河,承接著彰顯齊魯文化特色的使命。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新起來、活起來、興起來,濟寧市勇挑使命和擔當,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文化傳承創新進入嶄新階段。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等重大項目,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搭建載體;“百姓儒學”“和為貴”調解室等一批文化創新舉措帶動基層善治;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儒學論壇等一大批重量級文化活動,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還需要打造推出既“叫好”更“叫座”、彰顯運河特色、凸顯山東水準、展示中國氣派的文旅精品地。

初冬時節,暮色四合,槳聲燈影裏的臺兒莊古城散發著別樣的魅力。復建古城時,當地將保存下來的古城墻、古碼頭、古民居等歷史遺産進行科學修復,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這座城市的脈絡和痕跡。如今,沿著15公里的水街水巷,遊客可以乘船重溫“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擦亮運河文化的“金名片”,文化、生態要比翼齊飛。位於泰安市東平縣的東平湖,常年水面209平方公里,不僅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調蓄樞紐和京杭運河復航戰略樞紐,還是黃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滯洪區,對整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意義重大。去年以來,許多攝影愛好者在這裡連續拍到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得益於東平湖生態環境的修復提升,這一珍稀鳥類數量不斷增多。

東平縣近年來下大力氣先後開展了網箱拆除、砂場清理等九大攻堅行動,確保水質穩定在國家地表水三類水標準以上,東平湖終於碧波再現;此外,以生態防護林為基礎,東平縣因地制宜發展“林+中草藥”“林+旅遊”等模式,引導沿湖群眾走“林上有産品、林中有旅遊、林下有經濟”的經營之路;同時,東平縣大力發展以東平湖為核心的文化旅遊産業,引導漁民吃上“旅遊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人民群眾真正成為了東平湖生態環境改善的受益者。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全面認識大運河,科學保護大運河,合理開發和利用大運河,才能使其真正重煥新生。

從貨物運輸到文旅發展,從經濟發展到文化增輝,“流淌”進新時代的大運河,正在不斷煥發新光彩。沿著大運河看山東,不僅僅看到了運河沿線幾個地市的變化,更看到了山東朝氣蓬勃的發展勢頭。齊魯兒女牢記囑託,緊緊扭住“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的總目標,全面落實省委確定的“六個一”的發展思路、“六個更加注重”的策略方法、“十二個著力”的重點任務,大力發揚“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爭分奪秒,開拓奮進,紮實苦幹,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推薦閱讀
渤海路至海河路大運河段將實施生態修復與通航建設 日前,我市中心城區大運河文化戰略生態修復與通航(渤海路—海河路)建設項目獲批復,通過項目實施,將有助於加快中心城區大運河31公里中軸線的提升,進一步改善運河兩岸生態環境,建設豐富多彩大運河生態景觀廊道。項目總投資86218萬元,建設範圍在大運河中心城區段,北至渤海路,南至海河路,長13.7公里,包括堤頂路以外邊坡、河灘地、水域以及兩側綠化帶。項目主要對中心城區運河兩岸進行文化戰略生態修復與通航建設,包括沿線生態修復及配套工程、慢行系統及配套服務設施優化提升、車行橋改造、亮彩工程、運河生態監測及産業導入等,計劃2022年8月前完成主要建設內容,2023年1月全部建設完成。
運河煥新生 文旅展新景 對他來説,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最令人開心的是,在家門口就能遊船賞景,還有一份穩定工作。未來,北運河廊坊段將重點面向京津冀遊客群,打造運河全域旅遊發展新高地。”孫德剛是廊坊市香河縣孫家務村村民,從今年7月份開始到香河中心碼頭工作,主要負責清理河道垃圾、打掃廣場衛生。
全力打造“拱·興文明”大運河文明實踐矩陣 7月上線浙裏辦APP“志願浙江”平臺,已發佈服務清單460余個,累計參與活動4800余人次,省委書記袁家軍在全省數字化改革工作推進會上,要求“志願浙江”平臺建設要全省重點推廣“陽光少年”特色場景,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俞慧敏批示肯定。持續打造“大運河直播間”“百姓書場”等特色陣地,全新打造杭州書房旗艦店“網際網路+”産品體驗區,積極推動天水、東新、石橋等街道與央廣雲數合作打造數字閱讀墻,借力網路微視頻、杭州評話等載體,共講拱墅故事,同傳運河文化,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來,拱墅區聚焦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積極打造實體化運作、沉浸式體驗的“拱·興文明”大運河文明實踐矩陣,努力實現人人都願交流互鑒、人人都可互動參與、人人都會守望相助、人人都能文明代言,著力呈現一幅人民精神生活富足、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和睦友好的共富社會文明圖景,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精神共富新拱墅。
以大運河文化助力地域發展 自古以來,鹽城與大運河之間一直有著緊密的歷史淵源,在大運河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深深的鹽城印記。11月5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鹽城分院成立大會暨第三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鹽城舉行以大運河文化為引領推動沿運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目標。11月5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鹽城分院成立大會暨第三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鹽城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展開深入研討,共商沿運河區域如何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和思路。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