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逸夫樓一層,一些往來的學生被一處古代漕船造型立體展板所吸引。這裡正在舉辦一場名為“通往大都之路——大運河在北京的最後一公里”的展覽,講述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尋找水源、打通通惠河,使運河水聯結通州和北京城的故事。
圖為展覽現場的主展板。(受訪者供圖)
元代定都大都(位於今北京市區)後,為解決大運河運送到通州的物資進都不便的問題,郭守敬被任命主持貫通通州至大都運河的工作,即打通京杭大運河的“最後一公里”。最終,郭守敬找到了充沛水源、設立二十四閘,使漕船逆水行舟,沿通惠河從通州駛入大都,把各地豐富的物産源源不斷送進北京城。展覽以這段歷史為主線,通過展板圖像平面敘事、文物模型立體呈現、線上線下互動體驗等方式,讓大學生們在校園裏回溯北京的運河歷史與水脈演變。
圖為展覽現場。(受訪者供圖)
展覽收穫了觀展師生們的積極反饋。在互動留言區,一名學生寫道:自己的家鄉就在江蘇的運河邊,運河水滋養了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沒想到在學校裏能看到這樣一個展覽,感到既興奮又親切。也有學生表示,校園設置這樣精巧的展覽,仿佛一座身邊的博物館。
圖為展出的文物模型。(受訪者供圖)
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主辦單位郭守敬紀念館負責人介紹,目前紀念館正在與在京高校合作,推出一系列面向青年學子的深度文化體驗展覽活動,打造“文化遺産高校行”品牌,在豐富在校師生課餘生活的同時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