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江蘇揚州:繪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新畫卷

發佈時間: 2021-10-21 17:29:18 | 來源: 楊洲日報 | 作者: 王鵬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金秋十月,菊桂齊芬。160公里的大運河揚州段,由北向南蜿蜒入江。登高遠眺,水天一色,鷺翔霞紅,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秀美景象。

“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去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調研時,讚許這座城市,並提出“讓古運河重生”的期望。

作為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唯一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揚州頻頻“C位”出鏡。

今年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放後,其“活態”陳展方式令人震撼,榮登2020-2021年度“江蘇文旅消費人氣打卡地”榜首。

揚州自覺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使命,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緊扣“活態傳承”這一核心主題,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古運河重生”,譜寫新時代“千年運河”新篇章。

活態保護的“示範生”

發揚申遺精神,展現揚州擔當

今年5月18日,2021世界運河古鎮合作機制會議在揚州舉行,國內外30多個運河古鎮代表圍繞“世界運河古鎮文化遺産保護與綠色可持續發展”主題,共商、共建、共用運河保護與發展路徑。

去年9月,2020年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舉行,知名運河所在國駐華使節、全球運河管理者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課題。

“兩個以運河保護與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性會議接連在揚州召開,充分説明世界運河城市在運河保護上已形成共識,對揚州在運河保護方面的成就由衷認可。”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秘書長鄧清説。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這是由揚州牽頭,大運河沿線35座城市共同努力結出的碩果。人們在激動之餘也有擔憂:申遺成功後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

時光荏苒,轉眼間,大運河已步入“後申遺時代”的第7年。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揚州成為全國唯一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

與運河同生共長2500餘年,川流不息的大運河至今仍是推動揚州發展的重要資源。申遺成功後,揚州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活態運河、活態傳承”命題貫穿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行動中。

《規劃綱要》的出臺,標誌著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上升為國家戰略。面對歷史賦予的重大機遇,揚州把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為最應幹、能夠幹、必須幹好也定能幹成的大事要事。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省委的厚望、揚州人民的追求。”揚州市委書記張寶娟説,通過牽頭大運河申遺,揚州在運河沿線遺産協同保護上積累了珍貴經驗,為揚州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機遇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揚州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彰顯了先人一步的“揚州擔當”。

2017年,揚州市政府下發87號令,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率先公佈實施政府規章《大運河揚州段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辦法》。該辦法依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鼓勵依法開發、推廣運河特色旅遊路線、運河旅遊産品等,讓運河旅遊開發利用做到有法可依。

2018年,市文物部門邀請大運河申遺文本撰寫人張謹教授,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率先編制完成《揚州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總體策劃》。該規劃以河為軸、分級分類,從世界遺産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運河遺産片區、運河遺産小鎮、運河特色村落、運河生態博物館和運河遺産線路等多層面、多角度對運河遺産資源的保護利用進行規劃和設計。

同年,市規劃部門啟動修編了《揚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此次修編規劃貫穿“以人為本”理念,充分吸納國際旅遊智慧,挖掘大運河世界遺産、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全盤考慮揚州文化旅遊規劃篇章。市旅遊部門啟動修編《揚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5)》,堅持頂層設計,挖掘大運河世界遺産資源,打造世界運河文化特色旅遊精品。

成立於2009年的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是我國唯一運河領域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多年來,揚州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堅持一年一主題,連續14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以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的率先探索實踐,推動國際運河文明交流互鑒、世界運河城市合作發展。

多年來,WCCO的“朋友圈”越來越廣,會員從最初的13個發展到今天的153個,其中國外城市會員46個,遍及五大洲。

回首世界運河城市論壇走過的這些年,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愛德華茲·梅説,揚州最令人敬佩之處,是不僅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且其對運河“活態保護”的執著,為全球運河城市作出了示範和引領。

活態傳承的“優等生”

文化有分量,不負“好地方”

在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與利用中,“活態”是靈魂。只有緊緊扣住“活態”這一主線,才能真正實現“讓古運河重生”。

今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河大劇院相繼建成開放,堪稱“活態傳承”的兩個標誌性事件。

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建成開放。這是國內首座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運河主題博物館,甫一開放就火出了圈。

7月16日,試運營一個月之際,館方公佈了數據:在每天限流1萬人的情況下,共接待遊客25.3萬人。開館至今,想進館參觀的市民和遊客,至少需要提前一週預約才有可能搶到門票。

9月22日至25日,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舉辦。其間發佈了2020-2021年度“江蘇文旅消費人氣打卡地”榜單,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榮登榜首,被譽為國字號“文旅新地標”。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什麼這麼火?

就博物館本體而言,佔地200畝、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雄偉建築是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落戶揚州,既是考慮到大運河與城市的特殊關係,也是揚州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彰顯立志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過程中引領全線的勃勃雄心:聚焦世界運河文化名城建設,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歷史文化,充分彰顯大運河的千年底蘊、時代價值、當代形象。

就陳展內容而言,相比于傳統博物館以精美文物讓人驚艷,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則用“活態”讓參觀者震撼——大運河仿佛被賦予了新生命。豐富的文物結合“5G+VR”技術,“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展覽閱盡大運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動體驗,“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覽開啟一場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時空之旅;“運河迷蹤”展覽以“密室逃脫”的遊戲方式,讓青少年了解運河水工科技、領略沿岸風物……

“博物館既是‘文化大客廳’也是旅遊目的地。秉承‘活態傳承’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給來揚州的遊客提供更為豐富的文化供給,增加外地遊客在揚州的停留時間。”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説。

文化興,古運河才能真正重生。文化有分量,方能不負“好地方”。

10月20日晚,中央芭蕾舞團的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將在運河大劇院上演,揚州市民在家門口即可欣賞高雅藝術。而在7月18日正式投用之日,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朱自清》就已讓市民驚嘆。

運河大劇院在立項之初,就將“活態傳承”運河文化作為建設初衷。經過5年建設,這座總建築面積14.47萬平方米的文化綜合體成為城市新地標。

數據顯示,在試運營的3個月間,劇院共舉行演出50多場,累計接待量超過3.5萬人次。

“我們立志做運河文化‘活態傳承’的優等生,做優秀文化內容的生産者、文化項目的投資者、文創企業的孵化者、文化精神的傳承者。”運河大劇院負責人説,未來,劇院將搭建揚州文化輸出與引進的便捷通道,建設與國內外優秀文化交流交融的高地。

活態利用的“三好生”

讓運河成為生態河、致富河、幸福河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其實質是科學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資源。品讀“讓古運河重生”的內涵,歸根結底是以人為本,讓運河成為生態河、致富河、幸福河。

五年來,揚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融匯古今、繼往開來,開創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新局面。

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高效益的經濟長廊。揚州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完成44個行業1904家污染源現場排查、監督監測和達標評估工作,整治“散亂污”企業1031家,完成大運河沿線153家砂石碼頭(泊位)規範整治;實施大運河航道等級“三改二”提升工程,新擴建改建了施橋船閘、邵伯船閘等一批運河干線支線船閘;推進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大運河揚州段年船舶通過量達4.22億噸,是三峽船閘的2.9倍。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深度融合為方向,全市佈局打造了寶應湖、清水潭、邵伯湖、鳳凰島、瘦西湖、瓜洲、天樂湖7個旅遊度假區;以特色小鎮為載體,結合美麗田園鄉村建設,培育運河沿線瓜洲、灣頭、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個旅遊風情小鎮,實現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文旅項目縣域全覆蓋。

著力融合共生、協調發展,以再現歷史生活原貌、賦予現代氣息為目標,打造了“雙東”歷史文化街區、盂城驛歷史文化旅遊區;以時尚、動感的設計元素全新發掘運河沿線空間的生態、文化、生活價值,創新打造了鳳凰島、1912小鎮等項目。

2018年10月,中國·揚州首屆運河主題國際微電影展在揚州舉行頒獎晚會。影展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影片1837部,這是積極探索推動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中國行動、江蘇實踐、揚州案例”。

2019年國慶期間,持續11天、匯聚19項系列活動的運河文化嘉年華,吸引了300萬人次參與,讓百姓幸福感爆棚。

建設北護城河文化旅遊集聚區、打造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開通運營東關古渡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的水上巴士遊覽線,推出包含搖櫓船、生態畫舫、大畫舫和龍船四個品類的瘦西湖船宴……

在“創新創造、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指引下,一系列大運河文化資源“活態利用”之舉,讓母親河煥發新生機。

2018年9月5日,揚州四大國有藝術院團和市文化藝術學校聚首揚州戲曲園,實現了人才培養、非遺傳承、藝術展演等文化要素聚合。四年來,揚州文藝團隊充分整理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根植傳統、守正創新,新作不斷、新人輩出,用文藝的形式展現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大型原創歌劇《運之河》、新編大型歷史揚劇《鑒真》、現代淮劇《浪起寶應湖》、中篇揚州評話《玉山子傳奇》、木偶《神奇的寶盒》等一批文藝精品在各類評比中摘金奪銀,並以親民、惠民的票價在全市巡演,讓市民親近舞臺,享受藝術,沉浸非遺。

鏡頭拉得足夠近,微距下的樣本方能呈現最動人的細節;鏡頭拉得足夠遠,廣角下的景象才會擁有更寬廣的視野。

五年回眸,揚州傾力打造可複製、可借鑒的樣本,繪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人河相親、城河相融的新畫卷。


推薦閱讀
棗莊市挖掘運河歷史文化資源 推進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 京杭大運河棗莊段全長約94公里,其中大運河中河臺兒莊段長42.5公里,是大運河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開通後從未斷航,為我市留存了豐富的運河文化遺産,目前,我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産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以上文保單位117處。為促進大運河合理利用。為拓展文旅功能,我市規劃實施了佔地1000畝的大運河文旅小鎮,建設大運河遊客集散中心、大運河碼頭公園、運河自駕遊房車營地、直升機停機坪、大運河空中觀景平臺等設施,著力打造集遊客集散、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生活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旅服務綜合體,項目建成後將作為沿運文化新地標、宣傳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江蘇揚州:繪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新畫卷 該規劃以河為軸、分級分類,從世界遺産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運河遺産片區、運河遺産小鎮、運河特色村落、運河生態博物館和運河遺産線路等多層面、多角度對運河遺産資源的保護利用進行規劃和設計。今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河大劇院相繼建成開放,堪稱“活態傳承”的兩個標誌性事件。市旅遊部門啟動修編《揚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5)》,堅持頂層設計,挖掘大運河世界遺産資源,打造世界運河文化特色旅遊精品。
“千年運河千里行”中外媒體采風團打卡揚州 中國新聞社副社長王旻,中共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長金出席活動並致辭,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揚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中外媒體采風團記者參加活動。10月20日上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主辦,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圖片網、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承辦的“千年運河千里行——中外媒體采風團打卡揚州”活動在揚州市運河三灣公園舉行。王旻在致辭中表示,此次采風活動是第三屆京杭對話系列活動之一。
一覽千年魅力 “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運河”文化展將啟幕 10月22日,2021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下稱2021京杭對話)將在浙江杭州大運河音樂公園啟幕,作為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運河”文化展也隨之啟幕,將集中展示運河沿線珍貴文博藏品與新時代運河生活。文化展分為五部分內容,分別為北京板塊、《乾隆與大運河》書法印章展、杭州工藝美術文創展、杭州運河圖書以及“千年運河千里行”中外媒體采風活動作品展。作為2021京杭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啟幕的“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運河”文化展將集中展示運河沿線珍貴文博藏品與新時代運河生活,詮釋大運河文化魅力,成為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