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蘇州京杭大運河首次頂管下穿隧道順利貫通

發佈時間: 2021-09-16 16:11:25 | 來源: 中國交通新聞網 | 作者: 李升陽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9月15日,中鐵上海工程局承建蘇州胥濤路對接橫山路隧道工程超大斷面矩形頂管——蘇州市首條京杭大運河下穿通道首條隧道順利貫通。這意味著京杭大運河兩岸成功續接“斷頭路”,打通兩岸民生出行路。

據中鐵上海工程局胥濤路對接橫山路隧道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戢鴻鑫介紹,該下穿工程採用了矩形頂管技術,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採用該項技術下穿京杭大運河。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矩形頂管技術既能保證施工過程中航道的正常運作,也不會破壞大運河的水質環境,進而保護京杭大運河非遺歷史風貌不被破壞。

此次下穿頂管尺寸橫斷面寬9.8米、高5.9米,並存在長距離穿越主航道、河道頂進覆土層淺、涉水底面沉降控制等施工難點,地質及水文條件複雜,此次頂管下穿施工難度、斷面大小和頂進長度,為國內矩形頂管建造市政車行隧道之最。

為解決長距離所帶來的的巨大摩阻力難題,該項目通過嚴密監測實時油缸頂力、斷面土壓力及電機電流,綜合理論值分析,根據現場地質情況試驗配製減阻泥漿,通過從管節內部設置的注漿孔向管外壓注減阻泥漿及濃泥,使管節四週形成一圈泥漿套,管節下井前在管節四週外壁進行涂蠟、烘烤處理,減小管壁與土體的摩擦系數,以達到減少摩阻力的效果。同時合理控制推進速度和安排管節安裝等各個施工環節的作業時間,保證頂進施工連續均衡,避免較長時間的擱置。

下穿淺覆土航道是工程最大難題,該項目將頂進前10米作為試驗段,對頂進施工參數、頂進軸線、頂管機姿態、螺旋出土機的出土能力及地面變形情況等數據,進行綜合匯總分析,完善施工參數,並在實際下穿過程中,加強對頂管機姿態和施工軸線的控制。同時組建了矩形頂管施工創新工作室,攻關解決大斷面長距離頂管頂進減阻、地面沉降控制等技術難題,先後收集施工數據5000余項,為後續頂管施工乃至大斷面長距離淺覆土矩形頂管下穿河道施工、惡劣天氣連續頂進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使得大斷面長距離矩形頂管施工技術更加完善、成熟。

據悉,胥濤路對接橫山路隧道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全面貫通,貫通後將續接橫山路與胥濤路之間的“斷頭路”,串聯起姑蘇區與高新區,緩解兩區之間跨京杭大運河的交通壓力,極大地方便大運河兩岸人民出行。


推薦閱讀
“沿著運河看江蘇”主題宣傳活動起航 據悉,京杭運河江蘇段長687公里,貫穿8個設區市。9月16日,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的“沿著運河看江蘇”主題宣傳活動在蘇州啟動。本次活動將聚焦“經濟運河·流金淌銀”“生態運河·綠色樣板”“文化運河·世界遺産”“紅色運河·薪火相傳”4個板塊,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宣傳展示大運河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社會民生、承載文化傳承和交通港航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生動實踐。
蘇州京杭大運河首次頂管下穿隧道順利貫通 為解決長距離所帶來的的巨大摩阻力難題,該項目通過嚴密監測實時油缸頂力、斷面土壓力及電機電流,綜合理論值分析,根據現場地質情況試驗配製減阻泥漿,通過從管節內部設置的注漿孔向管外壓注減阻泥漿及濃泥,使管節四週形成一圈泥漿套,管節下井前在管節四週外壁進行涂蠟、烘烤處理,減小管壁與土體的摩擦系數,以達到減少摩阻力的效果。據悉,胥濤路對接橫山路隧道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全面貫通,貫通後將續接橫山路與胥濤路之間的“斷頭路”,串聯起姑蘇區與高新區,緩解兩區之間跨京杭大運河的交通壓力,極大地方便大運河兩岸人民出行。同時組建了矩形頂管施工創新工作室,攻關解決大斷面長距離頂管頂進減阻、地面沉降控制等技術難題,先後收集施工數據5000余項,為後續頂管施工乃至大斷面長距離淺覆土矩形頂管下穿河道施工、惡劣天氣連續頂進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使得大斷面長距離矩形頂管施工技術更加完善、成熟。
德州推進運河文化和産業深度融合 要研究好德州文化特色,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要做足水文章,深挖工業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産資源,讓靜止的遺産遺跡活起來。要推進運河文化和産業深度融合,推動運河文化節點與全市文化産業有效連結,打造傳世之作。
揚州開展大運河揚州段文化遺産保護情況調研 拓展保護方式,項目化推進文化遺産考古發掘、保護修繕、展示利用工作。近日,揚州對大運河揚州段文化遺産保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實地查看了個園、汪氏小苑、盧氏鹽商住宅、鹽宗廟等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情況。要系統研究、整體謀劃、統籌推進文化挖掘、保護修繕、展示利用等各項工作,更新保護理念,做到保護和挖掘並重、保護和傳承並重、保護和利用並重。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