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古老大運河 煥發新生機

發佈時間: 2021-09-07 17:00:34 | 來源: 中國稅務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近日印發。

大運河是世界上唯一以確保糧食運輸(“漕運”)安全為目的的人工河流,這條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和萬里長城一樣,在中國人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它們是中國最偉大的人工奇跡,長城是一撇,運河是一捺;長城是脊梁,運河就是血脈,這一撇一捺連在一起就是個頂天立地的“人”字。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正式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産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大運河與稅收有著不解之緣。依託大運河的漕運,為中央政府運送了糧食和賦稅;航運産生的關稅,也是運河沿線地方政府重要收入來源。

京杭大運河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報記者近日走進京杭大運河流經的其中六座城市,記錄下運河保護髮展及其背後的稅收故事。

A

文旅運河:讓運河文化遺産“活起來”

流淌了2000多年的大運河,見證著中國從古至今的繁華。

今年是大運河成功申遺的第七個年頭,這條流動的運河,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産和精神財富,也擦亮了沿線城市文化的“運河名片”。沿線城市充分挖掘運河文化元素,將其與旅遊休閒相結合,獲得遊客的青睞,也可滿足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杭州推出中國首部江南古運河文化實景演出——杭州上塘古運河景區《如夢上塘》夜遊項目,預計今年國慶節前後正式對外運營。演出遊船巧妙結合戲劇、電影、視覺藝術、水特效、裝置藝術等技術,能夠在遊客眼前重現古運河昔日繁華,實現“人在船中坐,船在畫中游”的體驗。

大運河杭州段總長約110千米,共有6個遺産點、5段河道,位居沿岸城市前列。擁有拱宸橋、富義倉、橋西歷史街區等多處世界遺産點的杭州市拱墅區,是中國大運河沿線古跡保存最完善、風貌最典型、景觀最優美的區域之一。杭州市拱墅區保留修繕了橋西直街、小河直街、大兜路等三大歷史街區中富有水鄉韻味的古居,同時“還河於民”,完善了運河沿岸居民的生活配套設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運河是大型的活態世界遺産,大運河流域的文物及古跡保護、遺址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等特色項目的綜合保護建設需要精準佈局,打造出大運河獨特的韻味。”杭州運河集團文化資源綜合保護建設公司財務負責人楊艷表示,作為運河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企業參與了武林碼頭更新改造、小河直街開發改造、香積寺路修新等文化保護建設項目,力爭成為業內一流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綜合保護建設品牌服務商。

在杭州,運河文化與城市發展正變得更加融合,運河文化新地標正在接連亮相:運河大劇院已正式運營,大運河亞運公園即將竣工交付,運河灣國際風情港正在建設中……市民遊客可以在杭州盡情地感受運河文化與城市生活的融合。

在運河大劇院,杭州稅務部門稅收服務專員為企業開通了稅企服務專線,幫助企業完成新辦企業的所有涉稅業務。“我們將繼續講好運河故事,讓大家在劇場就能感受運河靜水流深和婉轉語言下蘊含的千年智慧。”浙江演藝集團劇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黃以聆説。

從杭州沿著大運河繼續向北,在無錫境內的運河上,有一座清名橋,是無錫現存最大的一座石拱橋。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以古運河為中軸、清名橋為核心,其核心區佔地18.8公頃。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重要的申遺點段名列其中,它將旅遊景點、名人故居、商業街區、文創園區等“串珠成鏈”,是無錫最顯運河古韻風情的旅遊打卡地。

近年來,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完成了重要節點住宅的整治與修復,持續做強運河文化品牌。今年5月20日,江南古運河旅遊度假區項目集中簽約暨開工儀式在古運河畔隆重舉行。國家稅務總局無錫市梁溪區稅務局專門成立古運河重點項目服務團隊,服務中國絲業博物館升級改造、騰訊雲無錫古運河數字化運營等項目。

山東臨清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臨清鈔關是遺存至今的運河鈔關。臨清鈔關年稅收曾佔全國稅收的1/4,長期居運河各大鈔關之首。如今,為打造以運河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臨清市推出佔地234畝的運河老街項目,利用原有街巷格局,連通運河鈔關鰲頭磯、會通橋等國家級重點文物,打造集民俗文化、商業娛樂、休閒居住、精品旅遊為一體的運河文化老街。

距離臨清不遠的聊城大運河沿岸,明代初期已經商鋪林立,人煙稠密,時光流轉千年,現在的聊城市東昌府區以大運河為主軸,一套體現運河風情的集餐飲購物、休閒旅遊、文化研學為一體的經濟産業鏈正蓬勃發展。

運河古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在運河商業開發中茁壯成長的一家聊城本土企業,已經穩步成長為開設有4家分店的餐飲集團。在店內,帶有運河文化氣息的裝飾隨處可見,“水城八景”裝飾的店面能讓人感受到獨特的文化厚度。

東昌府區稅務局為包括運河古都在內的運河餐飲企業開展專項服務,針對每戶企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稅收方案,做到稅收優惠應享盡享。今年截至6月,運河古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共用受減免稅額近14萬元。

B

生態運河:綠滿悠悠運河岸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也是闡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一個絕佳案例。運河因牽涉本身的水環境以及兩岸的植被綠化,其生態修復與運河邊城市的綠色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運河沿線各地都對運河水體下了大力氣進行改造,悠悠碧水重新在古老的河道中流淌。

“20年前,通州運河曾是一條臟河、臭河,周邊好多企業的污水都往這兒排。”北京市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大規模開展河道綜合治理,大運河北京段流域內的污染企業全部關停,沿線村莊的生活污水也納入市政管線或建設污水處理廠。此外,河道管理部門還定期向河道投放魚苗、增補水生植物,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逐步凈化運河水質。

“兩岸鬱鬱蔥蔥,河面碧波盪漾。”如今,如果在北京通州乘船遊運河,就能看到這番美麗的景象。今年6月底,北運河通州段已正式實現全線40公里旅遊通航。市民可以泛舟大運河,體驗大運河與城市相交融的城市新貌。

通州北運河作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承擔著《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90%的排水任務。“自環保稅開徵以來,稅務部門第一時間送來了稅收優惠政策,讓我們既享受到稅收紅利,又實現減少污染排放的目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碧水污水處理廠所屬北京信通碧水再生水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吳翠蓮介紹説,為了降低稅負、適用稅收減免政策,公司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更加規範,每月的排放情況有數可查,同時積極升級污水處理工藝,使得環保稅減免稅額逐年上升,自2018年環保稅開徵以來,合計享受稅收優惠5000多萬元。

2020年9月,集生態修復、市民休閒、文化傳承于一體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地標。根據通州區文明辦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城市副中心森林覆蓋率已達33%,比2017年提高4.6個百分點;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1%,比2017年提高16.4個百分點。

許多運河沿岸城市,在正式開發保護大運河之前,曾經也發展過污染嚴重的重工業。如今,在綠色稅制的引導下,運河周邊的重工業已經逐漸升級改造,與優美的運河兩岸環境和諧共處。

“去年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後,我們繳納的環保稅額下降了200多萬元。”8月26日,記者在距離京杭大運河不到1公里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電廠見到了財務負責人龐長法。他表示,企業將用這筆省下來的資金繼續加大環保投入,為大運河保護貢獻力量。

“‘臟亂差’變身‘潔富美’,運河兩岸真的變了。”這是不少山東德州市民對運河周邊環境變化的體會。德州運河兩岸是老工業基地,污染較重,群眾對改變運河面貌、強化環境治理的呼聲很高。自2018年環保稅開徵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德州市稅務局聯合環保部門精準落實政策,發揮綠色稅制對企業技術改革的引導作用。德州電廠投資7.6億元,新增二級吸收塔、低溫省煤器等超低排放環保優化項目,改造完成前後相比,全廠發電、供熱燃用原煤量減少64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分別下降90%、59.6%、86.5%,排放量共計減少8223噸。

位於江蘇泗陽的江蘇京塔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保溫磚、空心磚的建材企業。公司成立之初,稅務部門組織稅務幹部到府宣傳輔導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利用力度。在生産廠房內,公司負責人顧介明指著燒制好的磚塊介紹,這些磚塊大部分都是用開發區工業固廢料燃燒製成的。

“以前開發區企業的污泥堆積影響生態環境保護,我們一方面將固體廢物變廢為寶獲得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還能獲得增值稅退稅,稅收政策實打實地幫助我們實現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贏。”顧介明介紹,公司通過廢物再利用,每天可以消耗150噸左右污泥,2020年公司享受資源回收再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約160萬元。

依靠大運河這條“黃金水道”,泗陽縣按照保護、傳承、利用一體推進的思路,投資建設京杭運河泗陽港,成為當地物流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放大了泗陽交通區位優勢。京塔建材正是通過泗陽港的運河航運將産品遠銷外地。

C

交通運河:“黃金水道”繁盛重現

由於黃河改道加之運河河道淤積,京杭大運河的黃河以北段從20世紀70年代起已經全線斷航。

7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消息,國家發改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編制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到2023年,大運河有條件的河段將實現旅遊通航。

恢復大運河的航運能力,不僅是將大運河本來擁有的交通價值發揮出來,更是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物質基礎。“運河復航可以實現文化的快速流動與融合,大運河遺留下的文化遺産不計其數,其價值難以估量,但因運河的斷流,很多遺産呈現片段、點狀分佈,難以實現有效融合,運河的復航,可以實現運河區域不同文化的流動、溝通,串連成線,使古老的運河文化重生、發展,展現出更多的魅力。”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鄭民德説。大運河上點狀分佈的城市,需要運河進行串聯,打造統一的“千年運河”文化品牌。

7月29日,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指導和見證下,河北海事局與北京市地方海事局在北京簽署了《京杭大運河水上交通安全共管協議》,為大運河京冀段開發建設和水上交通安全再添新保障。北京市通州區還以大運河為骨架,正在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包括高鐵、城際鐵路、市郊鐵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的四大鐵路網將在副中心站實現銜接和融合。未來副中心站投入使用後,將發揮交通樞紐門戶作用,輻射區域能夠從北京東部各區到天津、河北,對促進京津冀一體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交通樞紐的建設將文化藝術引入公共空間。結合運河文化,副中心樞紐承接傳統與未來,將成為運河新文化的策源地。市民可通過空中走廊,在商圈、運河、公園綠地之間實現文化休閒旅遊觀光。樞紐開通後,只要走出車站,就能看到充滿活力的大運河濱水碼頭、滿目綠色的中央公園以及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北京京投交通樞紐投資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孫田説。

運河沿岸城市也抓住了運河保護改造的新機遇,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2019年,運河宿遷港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復,作為江蘇省地區性重要港口之一的宿遷港發展迎來新機遇。目前,運河宿遷港一期、二期已建設完成,未來三期工程建成後,宿遷港將成為大運河沿線18個城市的第一大港。近年來,隨著一條條優質航線接連開通,依託宿遷港應時而生的運河宿遷港産業園,吸引了一批品質好、效益高的企業落地紮根。

江蘇瑪吉克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就選擇在宿遷港産業園落戶,這是一家主營高端鐳射加工系統的高新技術製造企業,産品及解決方案廣泛用於 IT製造、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産、電子電路、儀器儀錶等領域。為助力産業園企業高品質發展,宿遷稅務部門開展了全覆蓋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政策宣傳和培訓,讓納稅人應知盡知政策紅利。公司財務總監鄭繼軍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要加大‘招兵買馬’力度,用心用力把公司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宿遷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

當前,已有大亞聖象、恒通科技、冠牛木業等20余個大項目落戶運河宿遷港産業園,固定資産投資超110億元。據悉,宿遷港二類水路口岸也在積極創建之中,大運河畔一個新興經濟增長極正加速發展。

水路聯運、港口建設……大運河的交通新發展不僅局限於以往的水路運輸,隨著與新的交通方式融合貫通,“黃金水道”又開始繁盛起來。(中國稅務報 2021年09月06日版次:05作者:本報記者張中藝郭勇孫軍王善宏虞立教)

(參與采寫的還有:聶珺婷莫筱穎高美慧孫曉東張海鑫張青青邢彥凱汪輝王曉)


推薦閱讀
“運河之都”的魅惑,迷住詩仙李白23年 李白、文成公主都是咱濟寧人大運河兩岸還分佈著太白湖景區、南陽古鎮、微山島等重要的旅遊資源,成為一條文化內涵豐富、旅遊資源密集的文化遺産長廊。碧水清揚,藕花飄香,微山湖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齊魯大地上……古老的大運河流經濟寧市境215公里,“運河之都”聲名顯赫,淵源流長的運河文化是濟寧的城市之魂。為了保護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遺址,當地在工程原址上建設了這座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這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安徽召開“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研究”專題座談會 會上,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文化旅遊廳等省直有關部門介紹了我省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8月24日下午,省政府參事室(省文史館)召開“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研究”重點課題專題座談會。課題組在聽取有關情況後,就解決我省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困難問題和謀劃打造安徽特色具體舉措與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交流。
建業運河古鎮:傾力打造週口首個5A級標準景區 據在現場監督指導的項目負責人介紹,建業運河古鎮規劃為四大板塊,其中包括以東西人文古街為主的休閒文化旅遊板塊、以洋房和合院為主要産品的人文生態居住板塊、圍繞運河文化打造的大型生態産業板塊及四大公園組成的自然綠化景觀板塊。基於週口體驗式休閒娛樂及夜間消費場景空白較大的市場現狀,建業運河古鎮全方位進行消費升級,以創新文旅商業新模式,打造全天候娛樂休閒場所,依託運河文化,規劃了建築面積約10萬㎡的古韻東西雙街道,在還原清明上河圖繁榮場景的基礎上,增設了特色民宿、萬國美食、中原風味等多種商業業態,包含印巷裏、中原驛站、生態生活家等。據介紹,建業運河古鎮項目旨在復興週口運河文化,是以打造週口首個5A級標準景區為目標的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
運河文化鑄就運河名城,來臺兒莊古城領略絕美古建 石雕、木雕、磚雕,也是亮點之一,遊覽時看到的不僅是建築整體的宏偉和格局,還有在裝飾和文化上的細節體現,表達了極其精美的地域文化景觀。城內水街水巷密集,各種風格的橋梁散落其間,水鄉美景和特色建築相互映襯,使這座運河古城實現了實用與美感的結合。重建後的古城,本著“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理念,將多樣的建築風格重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做到“院院有水景、院院有展館、院院有主題文化、院院不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