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之都”的魅惑,迷住詩仙李白23年

發佈時間: 2021-09-07 16:51:02 | 來源: 齊魯晚報網 | 作者: 張向陽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碧水清揚,藕花飄香,微山湖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齊魯大地上……古老的大運河流經濟寧市境215公里,“運河之都”聲名顯赫,淵源流長的運河文化是濟寧的城市之魂。 9月2—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千年運河·齊魯華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集中宣傳媒體采風團走進濟寧,領略它獨特的水鄉魅力。

南旺有運河上唯一的考古遺址公園

俗話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濟寧市汶上縣的南旺是大運河的“水脊”,是全程的最高點,水如何流過呢?千年流動的大運河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最具科技價值的節點之一便是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大運河南旺樞紐博物館對其進行了形象展示,這一工程解決了大運河跨越水脊的難題,確保了運河漕運連續500餘年暢通無阻。代表了17世紀工業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堪稱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跡。

為了保護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遺址,當地在工程原址上建設了這座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這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座遺址公園發掘總面積4000余平方米,包括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運河北堤、白公祠、潘公祠、白大王廟等遺址,以及大運河南旺樞紐水工科技館等新配套設施,記者跟隨當地文博人員走進公園,只見一座明代建築——南旺分水龍王廟屹立其中,還有當年的石碑、房基。雖然,今天的南旺分水樞紐已聽不到滔滔的水聲,卻也掩飾不住昔日的輝煌。

“運河記憶”,打造獨特的城市名片

古老的濟寧城因河而興,因商而榮。濟寧在水通、商興、財聚的同時,也融匯四方,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基礎,商業文化為核心,多元文化相相容的濟寧運河文化,也留下眾多歷史遺跡。

任城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塔寺景區,位於濟寧市博物館老館院內的宋代鐵塔——“崇覺寺鐵塔”,它距今約有900多年曆史。旁邊的聲遠樓始建於北宋中葉,樓內懸挂一口巨型鐵鐘,撞擊鐵鐘,響徹全城,聲遠10余裏,故名“聲遠樓”。此外,濟寧還有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的太白樓。

在濟寧市博物館老館對面,是正在興建的大運河總督署博物館。濟寧是扼守運河咽喉的中樞地段,元明清三朝均在此設有最高司運機構河道總督衙門,負責保障大運河漕運的暢通。建成後,河道總督署將“掀開歷史的面紗”,以全新的姿態與世人見面。

為了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當地著力打造“運河記憶”文化街區,將濟寧老城區及沿老運河生發的古跡,古街、古樹等納入其中,期待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

宣阜巷是濟寧名勝古跡核心帶,是網紅打卡地,這是任城區具有大運河風情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聚集地,為省級首批文化歷史街區。走在運河邊充滿文化韻味的街巷中,人們不時被非遺傳承人展示的精湛藝術品所吸引。近年來,任城區以宣阜巷作為文創品牌,致力於創意與創新、保護與生産相結合,形成了以運河畔宣阜巷休閒文化步行街為代表的保護性研發基地,重點傳承創新了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個,市級非遺代表項目7個,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個。在文化産品中不斷融入旅遊需求導向,實現文旅融合發展。

李白、文成公主都是咱濟寧人

大運河兩岸還分佈著太白湖景區、南陽古鎮、微山島等重要的旅遊資源,成為一條文化內涵豐富、旅遊資源密集的文化遺産長廊。太白湖東臨古運河,西臨京杭大運河,呈雙河抱湖之勢,太白湖景區佔地22平方公里,湖面面積9平方公里,荷花萬餘畝,自然環境優越,生態稟賦獨特。

濟寧稱得上一代詩仙李白的第二故鄉,李白在其仗劍雲遊的一生中在此為家23年。連日的雨水滋潤著古城和兩岸的土地,因為李白而得名的太白湖也迎來了旅遊的好時節,

沿湖乘觀光車遊覽,老運河和太白湖內翠綠的荷葉鋪在平靜的湖面上,百餘種荷花姿態各異,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舉目遠眺,令人心曠神怡。據講解人員介紹,景區資源豐富,擁有魚類80余種,棲息鳥類130余種,各種浮游動物以及水生植物300余種。近年來,景區新增老運河人工濕地、大唐牡丹園、白衣尚書紀念館、漢碑漢畫像石館等自然人文景觀。

據介紹,唐朝時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也與濟寧有關,有專家考證她是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兒,其出生地、成長地均在濟寧。據説太白湖中心島上四面觀音像,實為紀念文成公主的四面站立像,並有一條路定名為“公主路”。

南陽古鎮,乾隆皇帝曾在此看戲

“微山湖喲陽光閃耀,片片白帆好像雲兒飄,是誰又在彈響土琵琶,聽春風傳來一片歌謠……”來到微山湖,耳邊回蕩起熟悉的歌聲。記者一行乘船來到了微山縣南陽古鎮,古鎮位於微山湖北端,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島而過,形成“島在湖中浮、河穿島中過、島水相連”的奇特景觀。放眼望去,微山湖上處處鳶飛魚躍,楊柳依依;接天蓮葉映日荷花,魚米飄香碧水盪漾,讓人流連忘返。

南陽古鎮始建於戰國時期,為齊國南部邊陲的“南陽邑”,距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南北大運河通航後,南陽成為運河岸邊的重要商埠,元至順二年(1331年)在京杭大運河上,重建南陽閘。從此,南陽便有了名氣。隨著漕運的發達,南陽也隨之繁榮興盛起來。明宣德六年曾在南陽建河橋暑、管河廳、閘官廳,到明代中期,南陽已成為運河四大名鎮之一,與夏鎮、揚州、鎮江齊名,前後興旺發達六百餘年。清朝時曾在此設守備、管河主簿,專管防務、監運、稅收,接送保護皇糧。來自南方載滿絲、竹、酒、米、鹽的官船、商船,特別是每年從江南運來的100萬擔皇糧經此運往北京。南來北往的船隊,都停船夜泊在這裡。

明清時期島上佈滿密密麻麻的商埠,是當時的重要交通要塞,曾吸引無數商賈名門,相傳乾隆皇帝也曾多次駐蹕,並在這裡聽戲。漫步古鎮老街,仍能感受到當年的繁華,現不僅有仍能通航的古運河,還有眾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如胡記錢莊、清真寺、康乾別苑、新河神廟、土地廟等歷史遺跡數十處。

隨後,我們又乘船探訪了利建閘村,利建閘是南陽新河上九座閘門之一,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南陽新河開鑿時建造,石砌,呈八字形,清乾隆年間整修。利建閘本用於運河汛期排水,南四湖形成後,又用來調節湖水水位,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的構成點段之一被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儘管經過幾百年的風雨,其蘊含的濃厚的明清時期漕運文化底蘊,依舊深刻展現在世人面前。


推薦閱讀
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內涵 打造非遺文化街區 當地民俗展演、百年字號商貿文化、手工手藝、運河文化、戲曲文化等,在這條街區可一一呈現。近日,這條非遺文化街區正式完工,對外開放。非遺文化街位於清河縣油坊鎮大運河畔,建設過程中,既注重恢復歷史風貌,又根據時代發展,融入現代元素。
“運河之都”的魅惑,迷住詩仙李白23年 李白、文成公主都是咱濟寧人大運河兩岸還分佈著太白湖景區、南陽古鎮、微山島等重要的旅遊資源,成為一條文化內涵豐富、旅遊資源密集的文化遺産長廊。碧水清揚,藕花飄香,微山湖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齊魯大地上……古老的大運河流經濟寧市境215公里,“運河之都”聲名顯赫,淵源流長的運河文化是濟寧的城市之魂。為了保護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遺址,當地在工程原址上建設了這座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這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安徽召開“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研究”專題座談會 會上,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文化旅遊廳等省直有關部門介紹了我省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8月24日下午,省政府參事室(省文史館)召開“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安徽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研究”重點課題專題座談會。課題組在聽取有關情況後,就解決我省運河文化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困難問題和謀劃打造安徽特色具體舉措與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交流。
建業運河古鎮:傾力打造週口首個5A級標準景區 據在現場監督指導的項目負責人介紹,建業運河古鎮規劃為四大板塊,其中包括以東西人文古街為主的休閒文化旅遊板塊、以洋房和合院為主要産品的人文生態居住板塊、圍繞運河文化打造的大型生態産業板塊及四大公園組成的自然綠化景觀板塊。基於週口體驗式休閒娛樂及夜間消費場景空白較大的市場現狀,建業運河古鎮全方位進行消費升級,以創新文旅商業新模式,打造全天候娛樂休閒場所,依託運河文化,規劃了建築面積約10萬㎡的古韻東西雙街道,在還原清明上河圖繁榮場景的基礎上,增設了特色民宿、萬國美食、中原風味等多種商業業態,包含印巷裏、中原驛站、生態生活家等。據介紹,建業運河古鎮項目旨在復興週口運河文化,是以打造週口首個5A級標準景區為目標的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