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堤岸暢通 文化美景交融
近日,隨著“滄州獲得2022年省第六屆園林博覽會舉辦權”好消息傳來,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提升改造掀開新篇章,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公園、主城區堤頂路暢通工程、大運河生態修復與環境整治(南關至佟家花園)、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一期改造提升項目……這些項目的建設和提升改造,將大大改善滄州人居環境,激活運河文化活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從本期開始,本報推出“關注運河建設”系列報道,為讀者呈現運河的華麗重生。
艷陽高照,春風輕拂。3月的京杭大運河滄市區段,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幽深。河堤兩岸,多個地段機器轟鳴,施工正酣,運河堤頂路暢通工程正在火熱進行。不久的將來,大運河滄州市區段47.5公里的堤頂路將實現貫通,這不僅方便了交通,更為運河兩岸增添新的風景。
串起文化和美景
滔滔運河水,流經滄州境內215公里,是京杭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運河在滄州市區穿城而過,孕育了深厚的城市文化和不同的民俗風情,兩岸古老建築林立,公園遊園隨處可見。運河,為這座城市添了生機和靈氣。
大運河貫穿城市南北,與之相隨的運河堤頂路,也成為市區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成為一條串聯滄州文化、展現運河風光及現代科技的休閒走廊。
沿市中心運河堤頂路而行,清風樓下景色如畫,呂宅、文廟、正泰茶莊等古老建築分佈兩岸。南川樓附近運河東岸老鐵路給水所滄桑古樸,黃河路南側,強珍墓碑訴説著一段古老的歷史。“這條河促進了滄州這片土地的經濟繁榮,也為滄州人開創了一道文化長廊,滋養了滄州的文化傳統。”在滄州學者孫建看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運河哺育著滄州人,滄州的風俗裏深深嵌著運河的影子。
堤頂路兩側,滄州的幾大公園、遊園被串聯起來,人民公園、勝利公園、南湖公園、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這些景點猶如運河的一顆顆明珠,滿足了市民的遊玩和休閒需求。人們期盼著,隨著運河建設的持續和深入,兩岸風光會越來越美,人們休憩和娛樂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多。
當下堤岸好風光
清晨,彩虹橋附近運河岸邊,58歲的市民鄭秋雲心情舒爽,她一邊享受著春風沐浴,一邊慢跑健身,這樣的運動習慣,她已經保持十幾年。鄭秋雲家住運河華西小區,緊鄰運河東岸,每天早晚,她都會來運河岸邊活動。
“過去這一段的運河堤岸道路不好走,更別提什麼風景了。”打小在運河岸邊長大的鄭秋雲,親眼見證了這段路的變化。“十幾年前滄州進行運河景觀帶改造,從解放路至新華路,兩岸修了柏油路,路旁濱水步道風景靚麗。徒步的、做公益的、練武術的、集體活動的,每天都是人來人往,這裡就是市區段運河的一張名片。”鄭秋雲説。
往南,過了花園大橋,放眼望去,一個景觀遊園緊鄰運河,西岸河堤上,昔日坑洼不平的磚路,已然成為柏油馬路,一直通向九河路。沿途是運河區強家墳、趙莊北隊等村莊,村民不僅出行方便快捷,還享受到了新建遊園公園的風景。
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的西門出口就開在了此段堤頂路上,週末和節假日,大大的Ω河彎裏,綠色環繞,遊人不斷,運河水流潺潺,讓沿途風景有了生命力。
市區段全線貫通
看著家門口的運河堤岸路面破除,在南川樓社區居住的老人劉志峰興奮得好幾天都沒睡好覺。在運河岸邊生活了大半輩子,一直在土面和磚鋪的堤岸上行走往來。“老鐵路給水所附近這一段不通,從黃河路到解放路必須從南川樓繞一下。”老人激動地説,“以後用不著了,整個運河堤頂路都要通了。”
就像老人説的那樣,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大運河市區段堤頂路路況很差。比如運河東側新華路至永濟路段,黃河路至九河路段,多為磚路,坑洼不平,有的甚至不通暢,過往需要去附近村子或社區繞行,給人們出行造成了很大不便。
記者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了解到,運河堤頂路暢通工程將結束這一現狀。這項工程南起石黃高速,北至京滬高速,在保留堤頂路兩側現狀喬木的前提下,宜寬則寬,實現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其中,在新華路至永濟路段運河西堤及永濟路至渤海路段運河東堤,建設長約5公里、寬約9米的馬拉松賽道,為舉辦國際馬拉松賽及實現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做好基礎建設。
工程已于去年12月開工,目前原狀路面破除及外運已完成20公里,路基開槽完成8.5公里,水穩基層鋪設完成200米,施工方正在全力推進項目後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