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主題紀念票《因運而生》發行

發佈時間: 2021-03-03 14:52:59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昨從無錫地鐵集團獲悉,由城市軌道交通文創産業發展研究中心牽頭,無錫地鐵聯合北京、天津、徐州、常州、蘇州、杭州、寧波共八家運河沿線城軌單位,共同發行大運河主題紀念票《因運而生》。南北一脈相牽,用方寸地鐵卡上,講述悠悠運河故事,傳承守護古老燦爛的大運河文化。

從春秋時期的邗溝開始,經過歷代拓展、疏浚,全長2700公里的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隨運河形成居民、集市、城市,繼而形成運河文化、運河經濟、運河民俗,一部水上文明史就此打開。《因運而生》城軌聯名紀念票由一位生於運河邊、喝著運河水長大的民俗畫家季全保傾情創作,用樸素細緻的水墨畫描繪南北的運河船隻、古橋、水城門、古建築以及運河環繞中的城市等。從北京的燃燈塔、天津的天后宮、到徐州的窯灣、常州的文亨橋、無錫的清名橋、蘇州的水陸城門、杭州的拱宸橋、寧波的三江口等8座城市代表性運河景致一一呈現于票卡之上。整套票冊設計為精緻古樸的畫冊形式,市民在收藏卡的同時還可一睹大畫幅作品的風采。

無錫地鐵文創負責人表示,入選《因運而生》城軌聯名紀念票的無錫代表性運河場景,是有著“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之稱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曾在2019年被江蘇省政府評為最美運河地標之一。隨著《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的實施,《因運而生》通過資源共用、精品展示、設計創新來推動構建文化傳播鏈條,使得“運河文化”可以通過多樣的內容載體最終落地,進一步宣傳中華文明的這張悠久厚重名片。

據悉,《因運而生》城軌聯名紀念票將於3月10日八城同步發售,共發行3200套,聯名城市各發行400套,其中無錫的發售地為三陽廣場站客服中心窗口。每套票冊內含北京、天津、徐州、常州、無錫、蘇州、杭州、寧波8張單程紀念票、發行地收藏證書一張,除北京地鐵卡外,其他紀念票都具備乘車功能。

(蔡佳實習生王淼蓉受訪者供圖)

 

推薦閱讀
“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山東主會場新聞發佈會召開 5月24日,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山東主會場(東平)新聞發佈會在濟南召開。山東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王輝,泰安市體育局副局長譚曉蕾、泰安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田學峰,世界冠軍趙慶建,東平縣相關負責同志,來自省內外的媒體記者共計50余人出席。此次活動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旨在宣傳大運河文化,展現魯風運河文化風貌,促進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體育旅遊示範工程,倡導運動健身,促進健康理念,打造大運河體育旅遊特色示範活動品牌,併為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獻禮。
“千年大運河·文脈頌中華”公益直播活動即將全面啟動 同時,本次活動還將聯合大型電商平臺、邀請知名網路主播進行公益直播帶貨,幫助京杭大運河沿岸企業及特色産業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大運河流域經濟發展。“千年大運河·文脈頌中華”公益直播活動不僅有多平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也有直播推薦各地美食好物,更有好看熱鬧的文藝演出。以城市專題紀錄片、原創短視頻、實時現場直播等多種形式創新傳播大運河文化內涵,用24小時網路直播記錄大運河兩岸特別的城市文化與生活特色。
保護傳承和利用運河文化這些古鎮有啥絕活? 另一方面,與各運河古鎮形成差異化,講好運河故事,各具特色,成為運河帶上的璀璨明珠。當年的運河,不斷把江南的魚米,通過運河運輸到全國各地去。2017年,村裏建起了一千余平米的榆林莊運河歷史文化展覽館,乾隆御賜榆林圖、漷縣鈔關場景再現、小廟臺兒運河祭祀、運河古文獻等珍貴展品將榆林莊村與大運河的故事呈現。
揚州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生” 這個註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産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余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煙花三月,位於明月湖畔的運河大劇院,成為遊客和市民的網紅“打卡”地。作為運河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唯一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揚州積極推動“古運河重生”,給古老的大運河一個美好未來。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