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揚州運河大劇院:2000平米升降舞臺盡顯國際范

發佈時間: 2021-03-10 17:31:23 | 來源: 揚州發佈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一望無垠的沙漠,盡顯北國風情;蔥蔥郁鬱的叢林,令人為之陶醉……牛年春晚,時尚走秀節目《山水霓裳》華麗亮相:短短5分鐘時間,變幻展現了沙漠、湖泊、叢林、麥田的奇觀景象,現場通過20次的舞臺機械升降,將演員與虛擬現實特效完美組合,讓觀眾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沉醉於祖國的大好河山。

這種宏大的表現手法,除了美學、文化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還要歸功於春晚演播廳的升降舞臺。記者了解到,揚州市即將運營的運河大劇院,按照世界最高規格大型演出定制,配備了2000平米的升降舞臺。

6台主舞臺升降臺,增加演出立體層次感

“已經進入最後的調試,月底將全部完工。”在揚州運河大劇院綜合劇場,工人們正在緊張調試,舞臺機械施工單位浙江大豐項目負責人伍小飛告訴記者,綜合劇場擁有6台主舞臺升降臺,能夠靈活、豐富地變換舞臺形式,使整個主舞臺在平面、階梯之間變化。同時,通過升降臺相互組合,改變升降高度,還可形成不同的演出平臺。

歌劇廳內一部分電動吊桿 張卓君攝

 

“綜合劇場升降舞臺總面積2000平米。”伍小飛介紹,除了6台主舞臺升降臺之外,設置於後舞臺的車載轉臺,還具有前後移動和旋轉功能,用於表演及更換場景,與升降舞臺搭配,可用於各種大型歌劇、舞劇和綜藝演出,搭裝場景,還可使大型布景在演出中多次快速遷換,增加演出的立體層次感。

記者了解到,舞臺上還設有68根電動吊桿,其中設置於主舞臺上部的62根吊桿,用於提升布景、各種幕布、二道幕機和吊挂燈具等。此外還有6根燈光吊桿,10套燈光吊籠,10台流動燈光車,將全方位滿足主舞臺區演出的燈光要求。

“主舞臺升降臺最高可升至高出舞臺面4.5米,最低可降至低於舞臺面4.5米。”伍小飛説。

量身定制,可承接大型劇目演出

“舞臺機械及控制系統是劇院的核心工程之一。”揚州文投公司副總經理施章明介紹,作為揚州的文化地標,運河大劇院的舞臺機械及控制系統都是嚴格按照世界一流標準設計,可為國內外表演團體量身定制,提供功能齊全、具有優良視聽條件、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的多功能現代化觀演平臺。

歌劇廳

 

“運河大劇院可以承接大型劇目的演出。”施章明説。

記者了解到,大劇院四個場館舞臺機械設備有近百種,最大的設備有四五十噸重。

 

推薦閱讀
“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山東主會場新聞發佈會召開 5月24日,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山東主會場(東平)新聞發佈會在濟南召開。山東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王輝,泰安市體育局副局長譚曉蕾、泰安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田學峰,世界冠軍趙慶建,東平縣相關負責同志,來自省內外的媒體記者共計50余人出席。此次活動由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旨在宣傳大運河文化,展現魯風運河文化風貌,促進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體育旅遊示範工程,倡導運動健身,促進健康理念,打造大運河體育旅遊特色示範活動品牌,併為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獻禮。
“千年大運河·文脈頌中華”公益直播活動即將全面啟動 同時,本次活動還將聯合大型電商平臺、邀請知名網路主播進行公益直播帶貨,幫助京杭大運河沿岸企業及特色産業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大運河流域經濟發展。“千年大運河·文脈頌中華”公益直播活動不僅有多平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也有直播推薦各地美食好物,更有好看熱鬧的文藝演出。以城市專題紀錄片、原創短視頻、實時現場直播等多種形式創新傳播大運河文化內涵,用24小時網路直播記錄大運河兩岸特別的城市文化與生活特色。
保護傳承和利用運河文化這些古鎮有啥絕活? 另一方面,與各運河古鎮形成差異化,講好運河故事,各具特色,成為運河帶上的璀璨明珠。當年的運河,不斷把江南的魚米,通過運河運輸到全國各地去。2017年,村裏建起了一千余平米的榆林莊運河歷史文化展覽館,乾隆御賜榆林圖、漷縣鈔關場景再現、小廟臺兒運河祭祀、運河古文獻等珍貴展品將榆林莊村與大運河的故事呈現。
揚州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生” 這個註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産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余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煙花三月,位於明月湖畔的運河大劇院,成為遊客和市民的網紅“打卡”地。作為運河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唯一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揚州積極推動“古運河重生”,給古老的大運河一個美好未來。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