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活著的運河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盡繁華。而今,在山東棗莊,自明代修建至今的400年間,大運河昔日的繁忙景象仍在延續,故有“黃金水道”“活著的運河”之稱。
回溯歷史,棗莊段運河的開通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歷史的機遇。“明中期以前,會通河濟寧至徐州的一段河道,出濟寧,過魯橋、南陽、谷亭,循南陽湖和昭陽湖西側,再經沛縣、留城到達徐州入黃河,是為運河舊道。由於南陽湖、昭陽湖一帶的地勢由東向西傾斜,黃河一旦決口,河水便會衝向湖西,沖毀運河堤防,淤積運河河道。因此運河舊道在湖西通過之處,也是黃河洪水頻頻光顧之地。”棗莊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吳元芳介紹,為了避開黃河擾運之弊,明代嘉靖和萬曆年間開鑿了南陽新河和泇運河。自隆慶年間總河翁大立首次提出開泇河以避洪水至萬曆年間開挖,歷經30多年的時間,泇河終於開通並從微山湖東南端韓莊出口,東行取道臺兒莊,再向南直通邳州。泇運河全長260里,棗莊段佔其中的160里,為避開黃河,此段也成為惟一一段呈東西走向的運河。
泇河開通後,漕船可以避開徐州至邳縣一段的黃河運道,而不必借黃行運,大大緩解了因黃河氾濫而導致漕運停滯的危害,而且行程縮短了7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