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揚州市市長張寶娟:要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爭當標桿、爭做樣板

發佈時間: 2021-02-01 13:45:11 | 來源: 現代快報 | 作者: 張瑜 李娜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力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建設,高標準建設並運營好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作為大運河原點城市、成功申遺牽頭城市,揚州如何落實?日前,正在南京參加省兩會的省人大代表、揚州市市長張寶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揚州要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爭當標桿、爭做樣板,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她還透露,牛年開年頭件事將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大會,要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壯大,讓一流營商環境成為“好地方”揚州的金字招牌、重要名片。

2021年重點打造兩個文旅“新地標”

高標準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也是省兩會期間的高頻詞之一,不少代表委員都帶來了相關提案、建議等。在大力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建設方面,張寶娟介紹,2021年揚州要從三個方面來推進這項工作。首先要推動文旅産業做大做強。她介紹,今年揚州將重點打造兩個文旅“新地標”,一是圍繞打造世界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高品質做好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各項工作,高標準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三灣核心展示園建設。二是以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為契機,全面提升棗林灣旅遊度假區品質,努力打造成華東地區旅遊目的地。

同時,推動文化事業做精做特。張寶娟表示,要圍繞讓文化事業“活起來”,多出精品力作,推出名家大師,讓文化成為“好地方”的重要內涵和活力源泉。還要推動文化交流做深做實。揚州要發揮好WCCO平臺作用,當好運河文化交流的“使者”,向世界講好運河故事、中國故事。

牛年開年頭件事關注營商環境建設

踏上新征程,謀求新作為。張寶娟透露,農曆牛年揚州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抓好營商環境建設,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共同發力,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都關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張寶娟介紹,新年伊始,全市上下組織開展“共迎新年、共謀發展”企業大走訪活動,對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由市領導牽頭領辦交辦、會商會辦、督查督辦,逐一加以解決。“春節後一上班,我們將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動員全市各級黨員幹部行動起來,營造省時省心省力的政務環境。”

張寶娟表示,揚州要堅持以企業訴求為“哨聲”,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對重大製造業項目提供全要素、全週期、全流程跟蹤服務,要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營造重商親商安商的社會環境。她表示,2021年揚州將加大企業融資幫扶力度,用好用活總規模5億元的企業技改專項資金、300億元的重點産業引導資金,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打造“好地方”揚州的金字招牌和重要名片。(記者張瑜李娜)

 

推薦閱讀
臺兒莊區愛心企業到運河街道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每到一處,愛心人士都與困難群眾面對面交流,詳細詢問他們最近的生活情況,鼓勵他們樹立勇氣,直面困難,堅定對美好生活的信心。1月26日,棗莊市臺兒莊區愛心企業奧德瑞沂府到運河街道走訪慰問部分貧困戶、困難家庭和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了米、面、油、棉被等愛心物資和300元慰問金。貧困戶對愛心企業的走訪慰問表示感謝,表示在今後的生活中,一定繼續努力克服困難,積極面對人生,不辜負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和厚愛。
建議加快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 重新修訂保護規劃 臨清市是運河名城,尤其是會通河段,是省內唯一一處具有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元代運河河道。“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揚州運河大劇院已建成 今年4月將開門迎客 張卓君攝中新網揚州1月29日電(記者崔佳明)揚州打造的大運河畔文化新地標——運河大劇院已建成,目前,運河大劇院內部的精裝、調試工作正在進行中。“正式運營後,運河大劇院將為藝術家提供一流的表演和交流平臺,為公眾提供一流的藝術欣賞和文化休閒體驗。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內部的精裝工程全部完工後,運河大劇院將與周邊的雙博館、圖書館、音樂廳、國展中心等實現景觀協調、空間融合、功能共用。
大運河河北泊頭段發現明代沉船 經初步勘察,沉船長約15米、寬約3米,由於大部分船體被淤泥包裹,暫不能確定船頭和船尾。滄州市和泊頭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在沉船上的淤泥中清理出一些牛羊骨頭和碎瓷片、陶片。日前,某施工單位在大運河河北泊頭段清淤時發現一艘明代沉船。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