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文化紀錄影像的敘事路徑

發佈時間: 2021-02-03 14:01:31 | 來源: 新華報業網 | 作者: 雷凱​虹 張健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編者按:蘇州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圍繞運河“文化”形成的歷史人文、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內涵豐厚、影響深遠。蘇州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雷凱虹,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導張健在《傳媒觀察》2020年第12期發表論文,主要根據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立足既有的大運河文化影像資料,從時空場域、資本與慣習等三方面討論蘇州大運河主題影像的建構路徑,以期對今後相關紀錄片的創作有所裨益。

大運河的傳承、保護與利用作為國家戰略的提出,引發人們以大運河作為主題的紀錄片拍攝與創作熱情,《中國大運河》《大運河》《國寶檔案大運河傳奇》《一條河,一座城》《探索發現消失的大運河》《這裡是通州》等相繼成為紀錄片愛好者一時相傳的影視作品。

大運河蘇州段自春秋時開建,隋唐時基本定型;唐代以後,雖多次重築、修繕、疏浚,但大運河蘇州段基本格局千年不變,四條運河故道和七個點段位列其中,造就和延續了小橋、流水、人家的蘇州美景。以影像化的方式重現運河文化,正是對深入挖掘運河歷史資源,將遺産古為今用的積極實踐。然而,如何從敘事角度完成蘇州大運河的影像重構?如何避免過於宏大的敘事視角與公眾日常生活視角之間的認知落差?本文嘗試做些説明。

一、場域理論:一種可能的考察視角

皮埃爾布爾迪厄的文化場域理論認為,所有的文化現象都是由其所處場域中的政治經濟等因素引發和決定的,場域、資本、慣習是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利用布爾迪厄這一觀點,來解讀大運河紀錄片中的文化現象,可作為一種有效的理論工具,對創作本身産生能動影響。

場域是資本和權力相互轉化的場所,它將資本和慣習連接起來,並賦予了規則。場域是“位置之間的客觀關係的網路或構型”,它的形成與資本密切相關,不關注客觀事物或其特徵,只關注事物間的關係。資本可以概括為勞動的積累,只有在佔有資本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在場域內進行各種實踐活動。慣習是指感官、知覺、判斷和實踐行為的一系列心理行為,是內化于身體的經驗、習俗,並展現出社會與歷史的關係。

由於“文化”作為概念的複雜性,大運河文化的界定註定了其多元與抽象性,一般是指圍繞運河産生的文化現象的總和。具體到蘇州而言,大運河蘇州段與蘇州古城相生相依,帶動了沿河古鎮的經濟發展,承載著公眾的文化記憶。

蘇州大運河文化影像化的展演,可以以場域、資本、慣習三大要素對應古今融匯、政經結合以及文化生活三種敘事主體,以多視角、開放式、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完成大運河文化的內涵與意義的重構,既通過公眾熟悉的閘、堤、壩、橋、水城門、縴道、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倉窖、衙署、驛站、行宮、會館、鈔關等配套設施和管理設施,以及與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古建築、歷史街區、詩歌小説、趣聞軼事、戲曲等,接續人們對於大運河文化的諸多集體記憶,同時又在新的時空背景下增添新的敘事元素,改變人們對於現在與未來的認識期待。

大運河文化的具體內涵固然難以確指,如大江東去生生不息,但“人文”卻可以在“文物”“故事”“生活”中現身,通過“文物”“故事”“生活”之類的影像指涉物,大運河文化的風情、精神與中國氣質自然可以為公眾所感受與體悟。

以紀錄片的影像語言展現大運河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展示其豐厚的文化遺存,再現運河在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戰略價值和溝通南北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意義;同時,還可以向公眾演繹當今大運河作為黃金水道與文化長廊所構造的開放性與交流性。從場域理論來看,大運河影像紀錄的主要目的在於塑造出一個歷史悠久、鮮活生動、立體綜合的大運河文化形象,拉近運河與人民之間的距離,為運河文化帶建設打下穩固根基。

二、時空交融的多視角敘事

布爾迪厄所定義的場域,即某種文化背後産生的關係網路,可總結為“現實的就是關係的”。在文化場域中,關係網路是個抽象概念,但基於圖像和時間的紀錄影像,利用符號化的時空要素,將文化場域和關係網路可視化。

以空間符號敘事的紀錄片《蘇州史記在水一方》通過點、線、面的方式展現了闔閭大城內的運河文化。從吳越爭霸開始,城池運河建成之初,河畔古鎮便應運而生,“流水順流而下,故事就有了春暖秋涼;流水打一個活結,故事就有了起承轉合”。這一片段通過線性的空間設計,沿運河走向為展開路徑,將廊道中的地理空間串聯起來,避免了其關係網路的割裂。大運河通航後,使蘇州古城血脈相通,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同裏、黎裏、震澤、滸墅關、平望、錦溪等在宋元之際生根發芽的市鎮,在運河邊以“點”呈現;源頭連接太湖前哨,後匯入胥江,向南直通嘉興,以“線”串聯;古城內外水網密布,市鎮沿著運河不斷勃興,催生了江南市鎮經濟的蓬勃發展,以“面”構建。從場域理論的角度來看,場域是一個由各種要素構成的相互作用的動態空間,大運河與古鎮的關聯,則形成了空間符號互動的新視角。

對於空間的解釋還包含現實存在的具體物質,這類物質往往承載著精神層面的重要內涵。在大運河文化紀錄片中,除了運河形態所示的空間外,相關歷史人文建築也成為視覺化的空間符號。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與日本NHK電視臺分別拍攝的同名紀錄片《京杭大運河》,在蘇州段以拙政園、山塘街、蘇繡工坊、盤門水陸城門等歷史遺跡、遺存對運河文化場域進行視覺化構建。這些符號化的建築既是物質形態,也是歷史所承載的社會文化觀念形態。

從地理角度講述運河文化所運用的是空間符號,從歷史角度講述運河文化便與時間相關聯。以紀錄片《一條河,一座城》為例,第二集《商人的選擇》中,開篇便展現康熙皇帝于京杭大運河旁閱視河工、興修水利、救災賑災等舉措,將觀眾帶到千年運河的歷史時間起點。緊接著鏡頭轉向現代漕運以及運河疏通工作現場,開始講述現代作業的方法。通過古今對比,以“康熙大赦天下政治犯,使其趕赴災區重建”和機械化運河疏浚的鮮明差別,凸顯出時間敘事的優勢。用時代的大跨度跳轉,拉開了大運河的序幕。通過時間符號的再現,將大運河的過去、現在、未來相連接,這是文化場域構建的另一種視角。

三、以資本為經的開放式敘事

在場域理論中,資本分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其構成和演變會影響文化場域的形成。就大運河文化而言,資本表現為能夠引發運河社會效能的輸出力量,即運河的功能。通過對既有紀錄片的分析,可以看出運河承載的不同社會效能以及對運河文化的構造與傳播功能。

在紀錄片《中國大運河》的《千年漕運》章節中,通過對運河漕糧運輸的描述講解,凸顯了其關乎社稷的“國之命脈”地位。除此之外,還強調了大運河對於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這些意義的總和使得社會效能在運河文化中處於核心地位。在整個敘述過程中,《中國大運河》對於千年來政治經濟的發展、漕運的繁榮,用不同時間、次序、方向等元素組合,並輔以蒙太奇手法,將不同時期的繁盛交織,展現多元化的社會風貌。這種開放性表達,可以在時間與空間的切換中完成對主題的轉述,每一個場景都有獨特的關鍵詞,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在各類資本符號的作用下,物資與財富不斷累積,強調了大運河的政治經濟價值。4集系列片《一條河一座城》的第二集《商人的選擇》某種意義上以商人許立明“這一個”個體來結構全篇,從初期對交通、水運的考察到對窯灣商業文明的傳統與規則的深入了解,到最後選定臨河位置,通過康熙、靳輔、李昌、吳宏興等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的鋪墊,為許立明在窯灣古鎮辦廠提供影像支撐,同時,也展現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性格與情感,甚至在人物設置上,還突破性地選擇了一個虛構人物17歲的學徒工李昌來結構,強化了紀錄片的戲劇性效果。

四、以慣習為緯的文化生活敘事

布爾迪厄定義的慣習是知覺、判斷和行動等心理圖式。一方面,通過教育和後天的學習以及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慣習被悄悄地建構起來,另一方面,建構起來的慣習也在對人們的實踐産生影響,建構著客觀世界。在運河文化場域中,慣習的形成是運河自身的存在對受眾的影響所致,受眾因運河所構造的“生活習慣”和“無意識的文化、行為”,指導並改造客觀世界。在大運河文化相關紀錄片中,慣習主要表現為“民生故事”和“非遺傳承”兩個方面。

紀錄片《君到姑蘇見》第三集《千年的守護》便是以一位船員引入了蘇州護城河的故事。船員周彬祖輩三代都生活在運河之上,開過大小貨船,如今載觀光遊船向外地遊客講述運河的歷史。祖孫三代守護運河六十餘年,如同運河守護蘇州人民兩千餘年。蘇州古城與運河的佈局環環相扣,文史專家柯繼承的現場解説替代了大氣磅薄的後期配音,夾雜著些許蘇州口音的耐心講解反而讓人倍感親切。用日常的生活狀態和鄉音的解説,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也更有助於觀眾理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展脈絡。

此外,與生活最緊密相關的美食也成為構建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提到蘇州,自然而然映射到陽春面、太湖三白、松鼠桂魚、蟹黃湯包等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紀錄片《國寶檔案大運河傳奇》通過解析《康熙南巡圖》,展現了康熙多次下江南對於蘇州以及蘇州園林的偏愛;與此對比,乾隆六次下江南高調奢靡,雖閱視河工,但還是以享樂為主。兩位皇帝的共同點在於,對蘇幫菜和蘇式船點的喜愛,正是由於運河上船點的易存放及飽腹性,才被更多人所喜愛。運河與美食的相互成就,便是互動慣習的表現之一。

慣習的第二個表現方式——“非遺傳承”,更加直觀地展現大運河對人們生活的浸潤以及人們對文化的傳承與影響。在日本NHK紀錄片《京杭大運河》中,日本藝人田邊誠一圍繞蘇州“工匠技藝”展開探尋,走訪曾經的御用磚窯、工藝扇、蘇繡工坊,觀賞沿京杭大運河北上的皇室貢品,與非遺傳承人對話學習;品乾隆下江南時鍾愛的蘇州船點,感受白居易七里山塘的繁華之景。片中出現的古代工藝、歷史遺跡、傳統習俗讓運河文化更加豐滿深厚,此類生活慣習受運河影響而構造,同時又反過來影響著運河的文化場域。

(載《傳媒觀察》2020年12月號,有刪節。原文約7000字,標題為:時空、資本與慣習:大運河文化紀錄影像的敘事路徑分析。圖表和註釋等從略,學術引用請參考原文。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字時代青年中華民族認同的培育路徑研究”(20BXW02)和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專項課題“蘇州大運河文化的記錄影像傳播研究”(19SZDYH31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雷凱虹,蘇州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張健,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推薦閱讀
廊坊市委副書記到香河調研運河旅遊通航工程 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各專項組要與香河縣加強溝通對接,提高對各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指導和監督,香河縣要統籌規劃,細化任務目標,層層分解壓力,壓實責任到人,各相關部門要主動與施工單位對接,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倒排工期,加快施工進度。2月2日,廊坊市委副書記柴寶良到我縣就運河旅遊通航工程進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他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增強壓力感和緊迫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大幹特幹,確保運河旅遊通航工程如期完成。柴寶良一行先後到姚止務中心碼頭、王家擺橋施工現場、橡膠壩施工現場和冀京界河段岸坡防護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調研,現場聽取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關於各工程項目進展情況彙報,並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現場督辦,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
揚州大運河畔一濕地公園“新裝”亮相 ”揚州市鳳凰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李娟説。鳳凰島國家濕地公園供圖“優質的生態是這裡最大的特色。鳳凰島國家濕地公園供圖漫步在園內感受到空氣清新,可以看到不少鳥類在濕地綠林間飛翔、鳴叫。
滑縣法院開展大運河生態保護志願服務宣傳活動 ”1月28日下午,滑縣法院幹警何志穎向在運河邊休閒的市民説。“您好,我是滑縣法院的志願者,給您送一份環保倡議書,希望您和我們一起行動,保護我們家門口的運河。為加強大運河生態保護修復,構建寧靜美麗的運河綠色生態帶,滑縣法院組織6名志願者到大運河畔和道口古鎮開展生態保護志願服務宣傳活動。
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活著的運河 由於南陽湖、昭陽湖一帶的地勢由東向西傾斜,黃河一旦決口,河水便會衝向湖西,沖毀運河堤防,淤積運河河道。泇河開通後,漕船可以避開徐州至邳縣一段的黃河運道,而不必借黃行運,大大緩解了因黃河氾濫而導致漕運停滯的危害,而且行程縮短了70里。高啟民。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