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民進江蘇省委遞交集體提案:高標準建設大運河文化旅遊廊道

發佈時間: 2021-01-29 19:12:23 | 來源: 現代快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現代快報訊(記者劉偉娟/文趙傑/攝)千年運河肇始於江蘇。建設江蘇大運河文化旅遊廊道,不僅能將江蘇大運河兩岸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串聯成線,成為展示江蘇歷史文化的人文走廊、生態綠廊、休閒長廊,還能以線帶面,促進江蘇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目前,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各地進展不一,標準不一。在今年的省兩會上,民進江蘇省委員會遞交了一份集體提案,建議高標準建設大運河文化旅遊廊道,讓大運河成為江蘇流動的美。

△劉鋒

 

省政協文化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江蘇省委副主委劉鋒表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于2020年1月1日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從制度安排上解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但目前仍存在建設與管理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江蘇是全國首個提出在大運河沿線城市全面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省份。那麼,如何高標準實現這一目標?民進江蘇省委提出4點建議:

一是加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比如:綠道統一採用國際賽事標準6米寬,並統一分割騎行、步行線,有條件的地方分別建設親水步道和自行車、旅遊大巴專用道。

二是注重文旅融合,豐富産品供給。做大做強大運河文旅産業,積極培育與大運河文化相關聯的創意設計服務、文化休閒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等特色文化産業,推動大運河由地理空間轉變為文化空間。以活動、賽事促進大運河綠道等建設和完善,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是加強運河沿線文化旅遊基礎性服務設施建設。大運河文化旅遊廊道不應該僅具備通行功能,而應該承載“文化+旅遊+體育+休閒+幼兒樂園”等多項功能。省文化旅遊、體育等部門應配合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全民健身計劃,逐步建成一批文化體育休閒配套設施,滿足百姓文化、旅遊、體育、消費等各方面需求。

四是保護好大運河重要的天際線和景觀視線。在大運河景觀視線廊道內,避免出現大體量、不協調的高層建築,在條件成熟時對破壞大運河風貌的建築物逐步拆除。

 

推薦閱讀
22名委員聯名提案:擦亮大運河文化帶的德州名片 王德勝介紹,通過調研發現主要問題表現為: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和保護利用的現實意義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規劃缺乏頂層設計,項目零散、層次低。王德勝表示,大家在提案中建議統籌項目,創新融資模式,抓住國家擴大發行政府債券的有利時機,積極申請政府債券和專項資金。設立專項發展基金,重點支援大運河國家文化帶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
濟寧城的運河景:城面青山州枕流 ”南來北往的商人來此貿易和定居,促進了濟寧地區經濟的發展,商業經濟逐漸繁榮,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是玉堂醬園和竹竿巷。南旺分水樞紐工程的建設不僅促進了濟寧城市以及商業經濟的發展,還對農業種植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南旺分水樞紐工程的修建對運河沿線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城鎮繁榮、農業種植以及南北之間文化交流都産生了重大影響。
陳亞平:讓大運河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不僅能夠實現以較少的面積保障較高的生態功能,緩解“人—地—水”的矛盾,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盤活水資源,提升生態資源的互聯互通,推動運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精准保護、修復與整治。通過實施上述生態系統保護工程,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新屏障。通過構築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的生態網路體系,以水為抓手,精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的保護、修復及治理,確保生態資源的精準治理。
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挖出古沉船,現場正進行搶救性挖掘 滄州段大運河為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系的下游河道南運河的一部分,長215公里,佔京杭大運河的八分之一。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