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好世界遺産保護“組合拳” 讓千年古運河“經典永流傳”
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見證著杭州的成長變遷。
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杭州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工程。市運河綜保中心多措並舉,助力推進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
積極推進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精神,今年以來,市運河綜保中心牽頭編制《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空間專題研究》,做好與國家、省、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範圍的有機銜接,為《杭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的編制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空間專題研究》立足於落實《杭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以及國家、省、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確定的總體要求,更加注重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杭州列入“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河道總長約110公里,有5個遺産河段和6個遺産點,河道沿線遍佈各類歷史文化遺跡,遺産區面積達7.73平方公里。其中,杭州大運河國家公園建設範圍的四至邊界以及四類功能區的劃定是研究的關鍵點,也是難點。
為攻克這一難點問題,市運河綜保中心聯合市規劃院,于5月正式啟動研究工作。經過多方走訪,實地調研,于7月形成初稿。為更好完善研究報告,市運河綜保中心先後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部門徵求意見座談會。經過反覆推敲、修改論證,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基本完成《空間專題研究(報批稿)》。
研究報告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系統梳理了大運河杭州段沿線的資源稟賦,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定位和四類功能區的空間構成體系。與此同時,市運河綜保中心積極與市發改委做好對接,配合做好《杭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編制工作。接下來,市運河綜保中心還將組織專家評審,為研究報告的“最後一公里”提檔加速。
隨著杭州加速能級大提升,大城北崛起吹響建設的“集結號”。市運河綜保中心也主動融入大城北建設的主戰場——積極參與市城北辦牽頭的大城北示範區城市設計導則討論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桿項目推進專題會等,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推動歷史與現實交匯、自然與人文交融、産業與城市共興獻計獻策。
讓大運河文化“經典永流傳”
世界文化遺産是杭州重要的“金名片”。恪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持久守護好大運河珍貴的文化遺産,標準成為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一直以來,市運河綜合保護中心積極探索和實踐,以標準化的理念和方法,謀劃推動運河保護“標準化+”建設,為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標準化引領和支撐作用。
例如,今年以來,正式啟動市級標準《中國大運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遺産駁坎保護管理規範》編制工作;探索編寫《中國大運河(杭州段)遺産河道歷史環境保護控制導則》,近期已啟動杭州大運河遺産河道歷史環境現狀調查和評估;開展編寫大運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遺産標識系統譯寫規範。以高標準高要求,嚴格規範杭州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各項保護管理工作。
讓古老的大運河在保護中重生,關鍵在於大運河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每年市運河綜保中心均要開展大運河(杭州段)保護管理年度評估工作,近期經過日常工作測評、社會調查和專家評估,已完成2020年度大運河(杭州段)保護管理評估報告書初稿。不僅如此,運河綜保中心深入運河文化研究,按照謀劃一批、啟動一批、結題一批的思路,借智借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課題研究與成果轉化工作,正在開展《浙江大運河文化帶打造的理論審視與現實對策》,完成對寧波、紹興、嘉興、湖州等運河遺産城市的實地調研。
同時,積極推動研究型、案例型等各類課題申報與研究開展工作,《國際化視角下的大運河世界遺産解説系統構建》獲得2020年曆史城市景觀保護聯盟優秀研究文章三等獎……多措並舉,打好世界遺産保護“組合拳”,讓大運河文化“經典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