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新漕運”的使命擔當

發佈時間: 2020-12-02 14:14:15 | 來源: 瞭望 | 作者: 金沙人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在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其發展建設歷程和發揮調水、排澇、泄洪、通航、改善生態環境等功能情況。他指出,要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迴圈的生命線。

大運河舉世無雙,與氣勢宏偉的長城一樣,是世界文化遺産。這項偉大的水利建築,以其人類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使用最繁忙著稱於世,孕育了生生不息的運河文化,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沿河人民,滋生了星羅棋佈的城市村鎮,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遺存,這是運河兩岸人民世代創造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大運河豐功偉績不勝枚舉,“漕運”功能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漕運者,水道運糧也。”國家利用大運河將以公糧為主的戰略物資運送到京師和軍營等地方,對合理配置資源、救災應急、維護穩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既是一种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都水利樞紐考察時的講話,給我們弘揚運河文化指明瞭方向。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規劃建設,就是大運河漕運功能的新生。“新漕運”是指利用大運河將優質水資源輸送到華北缺水地區,以平衡我國水資源“北缺南豐”的格局,讓大運河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造福沿岸人民。

“新漕運”與過去漕運的最大區別在於:昔日以運糧為主,今天以運水為主。數量充沛、品質穩定的長江水資源,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起著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大運河“新漕運”的歷史使命重任在肩,責任擔當義不容辭,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集中體現,是“全國一盤棋”的形象展示,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實踐。

毋庸諱言,運河這條致富河、幸福河,一段時期因過度開發而發生生態危機。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運河流域的人民痛定思痛,壯士斷腕,退漁還湖涵養生態,淘汰落後産能保護環境,逐步恢復了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為南水北調“新漕運”提供了堅強保障。將“新漕運”這項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好事辦好,還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有好的思路、好的辦法。

把綠色發展放首位,確保水資源安全。從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揚州,到沿線所有的城市鄉村,都應以新發展理念為尺規,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嚴格落實大運河保護核心區、控制區、拓展區要求,及早清退對水體有可能污染的工廠企業和養殖場,推動運輸能力的轉型升級,引導運輸船隻替換新能源動力,減少排放,修復生態,涵養水源,提高水源的自凈能力。

引入市場機制,確保水資源合理利用。一方面,通過政府“有形的手”,合理規劃沿線城市的人口規模、産業結構,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業;另一方面發揮市場“無形的手”作用,引入水交易機制。按第三方機構對水質、流量評估,結合水資源提供單位的投入和運作費用,合理定價,收取水資源使用費,形成誰用誰付費、多用多付費的水資源交易制度,倒逼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習慣的養成。

積極開展國情水情教育,確保節約用水深入人心。“北缺南豐”是我國水資源分佈的顯著特點,要利用面廣量大的水利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國情水情教育。“南豐”地區聚焦水環境保護,引導更多人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大運河,積極開展大運河環境保護志願者活動,讓千年運河水清岸綠景美。“北缺”地區則要在保護水環境的同時,把節水教育作為重點,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科研院所,通過新舊對比增強水資源來之不易的教育,企業轉型升級增強節水可行性的教育,良好生活習慣養成增強節水人人可為的教育,從而在全社會形成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濃郁氛圍。

大運河“新漕運”既是當代中國的一項創舉,也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工程,更是造福於民的根本大計。它是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頂層設計,成立統一的大運河水資源管理機構;需要沿線城市鄉村協同動作,共治共用;需要法治保障,用剛性的制度保障這項促進南北協調發展的惠民之舉落到實處。(作者為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推薦閱讀
通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的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近日,《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召開。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北京市通州區委書記曾讚榮出席會議。
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舉辦 “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大運河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和發展戰略”、“安徽大運河保護和發展戰略”、“運河文化與商貿漕運”、“大運河文化與旅遊融合”、“大運河人文精神與當代傳承”、“大運河高品質發展路徑”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大運河保護開發成為沿岸各地“必修課” 張弘的微信名叫作“大運河搬運工”,這個名字是他目前工作的真實寫照:把大運河沿岸的各類資源聚攏、打散,然後經由他的設計,進行調配。“我就是個搬磚的,賺的就是這份搬磚的錢。”
大運河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學術研討會召開 11月28日,中國商業史學會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11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文化傳播中心、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杭州城研中心、北京運河文明文化發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主辦的運河講壇第6講《運河文化與古橋世家》開講。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