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關於加快構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思考

發佈時間: 2020-12-21 15:54:36 | 來源: 新華日報 | 作者: 謝建明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最近一些年,大運河江蘇區域的文化發展問題一直是我的研究重點之一,2018年我申請了文化和旅遊智庫項目“大運河江蘇區域文化帶建設中的若干問題與對策研究”,著手系統思考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若干問題。從現實角度出發,研究大運河江蘇區域文化帶的建設問題意義重大,不僅有利於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有利於挖掘城市文脈、弘揚城市文化特色;也有利於以運河文化作為旅遊品牌的建設。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省,先後在南通、揚州等地考察調研。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沿著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考察結束後結合大運河文化帶,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我省工作精準把脈、科學定向、賦予重任。

毋庸置疑,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為中華文脈的永續傳承,我們不僅要深刻認識大運河“流動的文化”內涵,如何統籌、推進運河文化資源的傳承與利用亦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點。文化保護傳承明確“繼往開來”的思想,一方面要確保運河文化遺産和關聯資源的保護範圍,決不能割斷歷史文脈;另一方面則是思考如何激活被歷史塵封的運河資源,挖掘和展示大運河文化內涵和現實價值。故運河文化建設應注重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優先,借助生態環境優勢,充分挖掘運河流動性內涵,高品質發展休閒旅遊和現代工業,賦予運河新的生命力。

目前,大運河江蘇段沿線各市縣以更高水準、更大力度推進生態環境建設。通過整治有礙美觀的建築設施、強化沿線綠化水準、提高生態護岸能力等措施,夯實大運河江蘇段的生態環境品質。江蘇各省市以強化綠色理念為要,運用綠色技術,發展綠色航運,為打造高顏值的運河生態長廊添磚加瓦。

生態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為保護歷史遺存,發展文創産業,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奠定基礎。而博物館的設立更是目前對運河資源文物保護、研究、開發、旅遊最直接且通用的手段。目前,在京杭大運河沿線也有幾座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專門性博物館。這些主題博物館在展覽的形式與內容上存在雷同,且觀眾層次需求千差萬別,他們大多是“漫無目的地閒逛”,博物館並沒有發揮對運河資源活態傳承的作用。故運河博物館的建設不應局限于內部空間的陳設,而要打造真正的“線性運河博物館”,將自然場所的外部空間結合建築空間的內部環境在一定範圍內整合成一個綜合性的地區空間,展示眾多工程遺産、文物收藏、非遺價值等文化資源。以運河線路為敘事主線,訴説中國文化史上的意象符號,並與自然環境一起保證文化遺存的完整性與持續性。博物館功能上除承載保存、修復、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外,應突出顯示體驗和互動的功能。當人們置身其中,都能身臨其境地去體驗運河文化的真實存在,近距離感受運河沿岸城市人們的生活,彰顯運河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頑強生命力。

總的來説,在當下運河文化帶建設過程中應同步打造高顏值、高品位的生態長廊與文化長廊。在確保運河沿線生態環境優勢的前提下,給予運河沿線文化項目建設以非常大的空間。“線性運河博物館”的建立有利於強化運河遺産的線性特徵,帶動運河沿線文化産業的全面發展,更在當下文博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向世人展示文化史跡中最具價值的部分。

謝建明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推薦閱讀
杭州:打好世界遺産保護“組合拳” 讓千年古運河“經典永流傳” 不僅如此,運河綜保中心深入運河文化研究,按照謀劃一批、啟動一批、結題一批的思路,借智借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課題研究與成果轉化工作,正在開展《浙江大運河文化帶打造的理論審視與現實對策》,完成對寧波、紹興、嘉興、湖州等運河遺産城市的實地調研。以高標準高要求,嚴格規範杭州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各項保護管理工作。例如,今年以來,正式啟動市級標準《中國大運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遺産駁坎保護管理規範》編制工作。
關於加快構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思考 生態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為保護歷史遺存,發展文創産業,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奠定基礎。總的來説,在當下運河文化帶建設過程中應同步打造高顏值、高品位的生態長廊與文化長廊。以運河線路為敘事主線,訴説中國文化史上的意象符號,並與自然環境一起保證文化遺存的完整性與持續性。
加快全面高品質建成運河沿岸名區 這是決勝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群眾獲得感日益增強的五年——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啟動,改造規模、改造速度居全市之首,“陽光老人家”和“陽光小伢兒”實現“一老一小陽光相伴”,家門口的好學校、舒心的就醫服務,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枕水而居。拱墅開啟現代化新征程形成標誌性新成果加快全面高品質建成運河沿岸名區2020-12-18分享到:“陽光老人家”美麗河道大運河文化藝術中心拱墅“城市眼·雲共治”平臺打造“夜運河·月光經濟”品牌瓜山未來社區順豐全球創新中心杭州國際人才創業創新(拱墅園區)記者黃冉通訊員王佶敏回望“十三五”,拱墅的點滴收穫與成長,匯聚成了拱墅人的幸福密碼。“三縱一橫”沿路沿線開發構建起一個快速發展的城市框架,一條條“康莊大道”,通向了這片土地之上快速崛起的新産業中心、特色小鎮、邵逸夫醫院大運河分院、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順豐創新中心、大運河亞運公園等。
積極推動國家運河公園項目建設 陽谷編制完成重點項目建設策劃 並爭取把“引黃濟運”濕地文化公園、運河文化非遺傳承基地等建設項目儘快立項,製作實施方案。12月18日,陽谷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在陽谷縣文化和旅遊局召開,會上向媒體介紹了陽谷縣文旅融合發展和群眾文化活動情況。主要是依託大運河陽谷段典型的“閘河”特色,圍繞荊門上下閘、阿城上下閘,推出陽谷運河閘群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核心項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