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未來京杭大運河將添“雙龍騰飛”新景觀

發佈時間: 2020-12-14 16:16:04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張孔生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跨京杭運河大橋效果圖。

記者昨天在萬福快速路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經過施工人員的奮戰,萬福快速路建設重點節點工程跨京杭運河大橋,完成兩側鋼桁架吊裝,開始吊裝中央部位鋼桁架,萬福快速路跨京杭運河大橋上部鋼結構施工迎來新階段。

跨京杭運河大橋為揚州萬福快速路項目的節點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224米,設計時速為80公里,為連續下承式鋼桁架拱橋。昨天的跨京杭運河大橋施工現場焊花朵朵,運河中央,一組鋼結構支撐鋼架高高屹立,一條大型浮吊船上巨大的吊臂正在起吊一片鋼桁架,將其連接安裝到大橋中央位置。

“中央部位的鋼桁架體型大、重量重,難以一次吊裝完成。因此將分段吊裝。鋼桁架吊裝是大橋整個施工過程中施工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環節,項目部從構件進場、吊裝、精準定位,每一道工序、環節都實行全過程、無縫隙的標準化管理,全力確保安裝和細節滿足技術要求。”中交二航局萬福快速路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為確保首節鋼桁架吊裝工作有序開展,項目部成立了專項施工領導小組,多次組織召開籌備會並進行吊裝試驗。由於是在繁忙的運河Ⅱ級航道吊裝施工,航道運輸船舶眾多。為確保航道安全,項目部多次與地方海事協調,提前發佈封航通告,吊裝過程實施水上臨時交通管制,為成功吊裝提供了堅實保障。

“跨京杭運河大橋整體設計造型呈曲線弧形,橫臥運河,猶如雙龍並行。未來京杭大運河將現‘雙龍騰飛’景觀。”現場負責人表示,目前施工人員正在加班加點施工,力爭在春節前完成全部鋼桁架安裝,節後開始橋面安裝。

 

推薦閱讀
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 蘇報訊(記者趙焱)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沿大運河蘇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兩岸風貌和稻香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橫塘驛站、寶帶橋等五個規劃建設中的蘇州“運河十景”景點。在調研中,許昆林強調,蘇州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要突出文脈傳承,大力抓好運河文化發掘、遺産保護等工作,精心打造40公里蘇州核心段,持續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促進文旅産業加快發展。他指出,要在做好寶帶橋本體提升的基礎上,精心推進蠡墅老街等周圍片區的開發利用,打好文化牌、提升影響力,將寶帶橋區域打造成為大運河蘇州段的標誌性打卡地。
未來京杭大運河將添“雙龍騰飛”新景觀 記者昨天在萬福快速路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經過施工人員的奮戰,萬福快速路建設重點節點工程跨京杭運河大橋,完成兩側鋼桁架吊裝,開始吊裝中央部位鋼桁架,萬福快速路跨京杭運河大橋上部鋼結構施工迎來新階段。跨京杭運河大橋為揚州萬福快速路項目的節點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224米,設計時速為80公里,為連續下承式鋼桁架拱橋。”中交二航局萬福快速路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為確保首節鋼桁架吊裝工作有序開展,項目部成立了專項施工領導小組,多次組織召開籌備會並進行吊裝試驗。
鎮江:當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三好生” 現在,江蘇正在實施蘇南運河四級航道升三級航道工程,江南運河正向著現代化、生態化、資訊化、航運高速化邁進。2007年,市交通部門啟動蘇南運河鎮江段四級航道改三級航道建設工程,對鎮江段運河實施分期、分河道整治建設。鎮江市委書記、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馬明龍今年五月份疫情過後就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部署要求,緊扣“江河交匯山水名城”的城市定位,圍繞“江河交匯津渡文化示範區、古今水利航運科技文化體驗區”的目標定位,積極構建“三園兩帶十六點”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格局,全力打造特色、走在前列。
琴聲燈影運河來,大運河皮影藝術館落戶通州臺湖鎮 ”王熙表示,皮影戲始於漢唐,在上千年的傳播時間裏,除了“旱路往來”途徑外,還有“水路舟楫”途徑。大運河皮影戲藝術展説起皮影戲和大運河的淵源,中國民協皮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策展人林中華如數家珍,“京杭大運河沿岸是我國皮影藝術重要分佈區,有多個流派皮影文化遺存,由北向南分佈著京城影戲(東派、西派)、灤州影戲(冀東影戲)、冀南影戲、山東影戲(濟南、泰安、棗莊)、中原影戲(信陽羅山)、南京皮影戲、浙江海寧影戲以及上海七寶影戲,這些不同流派的皮影藝術,造型不同,腔調各異,表演方式也各具特色,但是梳理一下,卻不難發現從江南到燕趙,南北迤邐的皮影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大運河很可能是各地皮影藝術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之一。瀟湘晨報發佈時間:12-0922:35瀟湘晨報官方百家號12月4日,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內,一派熱鬧景象。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