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在大運河舟楫千里是怎樣的體驗

發佈時間: 2020-11-10 16:55:16 | 來源: 中青網 | 作者: 蔣肖斌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原標題:在大運河舟楫千里是怎樣的體驗

我們都知道大運河,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我們可能不知道,大運河不僅僅是那條著名的京杭大運河,還包括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縱貫中國中東部。現代人已經很少從這條水路舟行千里了,但博物館可以再現這趟古老而浪漫的旅途。近日,“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縱橫千里、跨越千年。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邗溝,從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70件(套)展品輔以數字影像和互動項目,系統地展現了大運河的開鑿歷史、通航功能、漕運管理、工程技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出土文物不同,大運河至今仍是“活著”的,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張關於大運河的繪畫和圖紙時,就像陪一位老人翻他的舊照片,看他是如何從歷史走到今天的。

明代《運河全圖》,縱61.6釐米、橫770.5釐米。圖幅自右向左打開,以傳統的形象畫法,描繪了運河及黃河的河道大勢、水利工程及沿途城池,用各種符號表示山川、城池、鄉鎮、寺觀、橋梁等,對黃、淮、運交匯地區的描繪尤為細緻。

清代《都畿水利圖》就更長了,縱32.9釐米、橫1018.3釐米。繪製者弘旿,是清康熙帝玄燁第二十四子允祕的兒子。此畫曾為清內府所藏,鈐有“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鑒璽”等印記。這張圖從玉泉山開始,繪其水流源自西山,聚于昆明湖,流經長河,貫繞京城,于城東南入通惠河、潞河,反映了乾隆年間(1736~1795年)北京地區水系分佈與水利設施、風景地貌、苑囿城郭等狀況。

除了圖紙,有的圖卷有時間地點人物,更像是定格一段往事。《漕河禱冰圖》繪于1818年,清嘉慶年間,講的是時任戶部給事中的陶澍沿運河南行視察漕運,但是天公不做美,途徑露筋祠時,北風勁吹,湖水結冰。北上回歸的漕船出長江的只有一半,其餘船就被凍結在此。陶澍“深恐貽誤漕行”,便向“露筋娘娘”齋戒禱告。沒想到還真靈,第二天就風和日暖,全河水泮,船隻暢行。

《潞河督運圖》像是一幅清乾隆版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潞河尾閭天津三岔河口一帶的漕運盛景和民俗民風。圖中兩岸碼頭、衙署、店舖、酒肆、民居等琳瑯滿目,畫有官船、商船、貨船、漁船等64隻,官吏、商賈、船戶、婦孺、鹽坨雜役等820余人,人物形態各異,極富生活氣息。

大運河雖是人工,但一樣會有水患。順治六年(1649年),淮安至揚州間的運河決堤,洪水氾濫,釀成大災。官員高明經過三年的努力,治河成功。當地百姓為感謝高明的治水功勞,特請畫家趙澄繪製了一張《高明治水圖》,展現了疏浚河道的宏偉場面。畫面上的人、河、堤壩、水閘、橋梁、房舍、扁舟、飛鳥,作為施工標誌的旗桿,從河道向外提土用的杠桿,排水用的水車,取土用的筐、簸、鍤等,無不惟妙惟肖——堪稱一張全景式的“新聞圖片”。

大運河還將繼續流淌,日夜不息,舟楫千里,我們此時此刻能在舟上一覽運河風光,也是一大幸事。

 

推薦閱讀
“古琴與運河文化”專題展亮相副中心 原標題:“古琴與運河文化”專題展亮相副中心本報訊(記者陳強)作為今年運河文化節的系列活動,“古琴與運河文化”專題展于11月9日至19日亮相通州區圖書館。此外,專題展還特別向沿岸六省市古琴團體借展六張不同制式的古琴,並結合六省市13項非遺工藝,通過學術講座、漢服和香道沉浸式體驗等活動,多維度、全方位地向觀眾介紹運河文化與古琴的關係。展覽旨在開創性地以“大運河+”的角度,將“大運河”與“古琴”兩個世界級遺産相融合,奏響一曲以“大地為琴,運河為弦”的文明之樂。
在大運河舟楫千里是怎樣的體驗 原標題:在大運河舟楫千里是怎樣的體驗我們都知道大運河,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我們可能不知道,大運河不僅僅是那條著名的京杭大運河,還包括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縱貫中國中東部。170件(套)展品輔以數字影像和互動項目,系統地展現了大運河的開鑿歷史、通航功能、漕運管理、工程技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産。
江蘇省港口集團聯手徐州打造運河“第一港” 發佈時間:2020-11-0706:50:21|來源:中國江蘇網|作者:梅劍飛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中國江蘇網訊11月5日,江蘇省港口集團與徐州市交通控股集團在徐州簽署協議,雙方將通過發展海江河聯運、多式聯運等加快推動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和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共繪京杭運河“第一港”美好畫卷。據介紹,雙方將圍繞集裝箱港口建設運營、內河航運發展、航線開闢、全程物流和資訊化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組建集裝箱碼頭經營、物流經營、航運經營等合作公司,加密航線航班,建設區域物流中心,加快發展陸港核心區、建設運河物流樞紐和運河航運網路,打造蘇北片區水運集裝箱中歐班列匯集點。推進淮海國際陸港鐵水聯運中心建設,將徐州港打造為運河沿岸龍頭型航運物流樞紐港,共同構建徐州港江海河物流網路和鐵水聯運體系,加快形成物流雙向迴圈、港口一體發展新格局。
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千年運河“煥”醒古都文旅新活力 位於昌平區的白浮泉,是大運河的最上源,對元大都的供水、漕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遺址在“保護第一、傳承優先”中“亮”出來、“活”起來。北運河通州段北關閘至甘棠閘11.4公里的河道去年10月實現旅遊通航,吸引大量市民泛舟大運河。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