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泰安篇

發佈時間: 2020-11-02 14:17:4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編者按: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以“古運新説”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泰安篇

“中國第一壩”——戴村壩

圖為大運河泰安段資料圖

大運河泰安段流經泰安東平縣,由南向北入東平湖後進入聊城段,全長約50公里,是元代以來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航時間約七百年,對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東平湖、戴村壩、堽城壩、古州城等,對於研究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泰安篇

戴村壩是京杭大運河的心臟工程,與“都江堰”齊名,被譽為“中國第一壩”。始建於明永樂九年(西元141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建,主要是攔蓄大汶河水,使趨南旺,以濟運道,其功能等同於人的“心臟”,故把戴村壩譽為“運河之心”。由於戴村壩引汶濟運的樞紐作用,保障了明清兩代500多年的漕運暢通,對我國南北經濟交流、文化融合、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戴村壩高卓的建築藝術,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無數的血汗與智慧。戴村壩三位一體,相互配套的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在當時經濟比較落後、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無精密測繪儀器的時代是非常驚人的。設計之巧妙、造型之美觀,是我國水利史上的一大壯舉。

如今的戴村壩景區位於泰安市東平縣,是依託戴村壩並充分發揮大汶河、大清河、匯河等水資源優勢,策劃的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主的景區,也是東平縣“雙線串珠”的東起點。

圖為泰安戴村壩資料圖

該項目主要劃分為“三區一園一帶”,即水工文化體驗和水上游樂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休閒娛樂區、濕地公園和匯河景觀帶,各功能區由濱河大道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休閒娛樂區主要建設體育公園和度假酒店。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緊張施工。

圖為戴村壩博物館資料圖

戴村壩景區建成後,是東平縣水路、陸路旅遊線路東入口,以車行遊覽結合重點景點駐留觀光、文化體驗為主要遊覽形式。這裡的戴村壩博物館內有很多陶製品,在博物館外面就是壯觀的戴村壩風景。2017年,戴村壩入選山東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水情教育基地,集中展示戴村壩悠久歷史、卓絕設計思想及其建築構造和功能作用。

《水滸傳》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東平湖

圖為泰安東平湖資料圖

古代的東平湖與大運河相鄰而不相交,現在的東平湖,實際上是大清河入黃前的一片低窪水澤。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東平湖水庫時,才把大運河和大清河入黃口融匯一起,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平原水庫東平湖。新的大運河讓東平湖和大運河相溶,便於恢復大運河泰安到濟寧段的航運。

東平湖水質肥沃,水源充沛,漁業資源豐富,是山東省重要的淡水漁業生産基地。三面環山,景色優美,素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物古跡遍佈,是《水滸傳》中描述的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為“水滸”旅遊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平湖東岸是水滸英雄頭領宋江攻打東平府城駐地,有後漢東平國憲王劉蒼及其後代墓葬地,還有稱為東平古八景之一的“黃石懸崖”。西岸有中國古代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故道,水滸英雄晁蓋等好漢初聚地司裏山,國家森林公園臘山,明朝萬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將程咬金的“程公祠”,北齊名僧安道一書寫的洪頂山摩崖刻經。湖東南方有宋朝時東平郡太守劉敞修建的樂郊池亭遺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泛舟於此,寫下:“樂郊何所樂?所樂從公遊……”的詩句。

圖為泰安東平湖資料圖

集文化體驗、風情展示、休閒度假、宗教祭祀、影視拍攝、遊客集散于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服務區——東平湖,其發展前景燦爛。

按照2020年出臺的《山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山東下一步計劃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為核心,以德州、聊城、泰安、濟寧、棗莊等運河沿線城市為節點,實施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程。以微山湖、東平湖為集聚發展區,整合開發運河兩岸文化旅遊資源,串聯山陜會館、戴村壩、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濟州古城、臺兒莊古城以及魯故城、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標誌性項目,深入挖掘傳統工藝、民俗節慶、地方戲曲等資源,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示範區。

運河文化與泰山文化融合發展打造國際著名旅遊和康養勝地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安的泰山文化源遠流長。泰山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築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

圖為“五嶽獨尊”景觀石資料圖

泰山以氣勢雄偉著稱於世,形體高大,拔地通天,基礎寬廣,安穩厚重。景色千姿百態,懸崖峭壁,深溝峽谷,奇峰怪石,林海松濤,泉飛鳥鳴,並形成旭日東昇、雲海玉盤、碧霞寶光、晚霞夕照等獨特的自然奇觀。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遊覽勝地。

泰山經過悠久的歷史積澱形成的泰山文化,寄託了“國泰民安”的民族意願,承載了昂揚向上、剛健自強、貴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圖為泰山皮影資料圖

泰山皮影歷史悠久,明代古籍《梼杌閒評》中就有關於泰山皮影的記載,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2007年,泰山皮影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被譽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如今,泰山皮影仍是泰安風靡全城的娛樂項目,登泰山看泰山皮影更是不少人泰安行的必備行程。

近些年來,泰山皮影不斷創新,在劇目方面創作出更多引人入勝的精品戲,既有傳統戲《蛙鶴龜》《泰山石敢當大戰惡狼》,還有現代風格的《江南style》《小蘋果》等,充滿時尚元素的泰山皮影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同時,泰山皮影開放體驗環節,讓人們親身體驗皮影人製作,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美麗。

據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精神,深入挖掘大運河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加大文化遺産考古研究與保護展示力度。加強對運河文化、運河藝術、運河故事的研究闡發,推動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運河文化與齊魯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價值引導力、精神原動力、文化軟實力。根據相關規劃,泰安市將推動運河文化與泰山文化融合發展,打造國際著名旅遊和康養目的地。

京杭大運河泰安段已具備全面通航條件

圖為新時代運河泰安段資料圖

2019年8月,隨著東平湖內最後一顆深水樁基和標牌的吊裝完成,標誌著京杭大運河泰安段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具備了全面通航條件。由此,船舶從泰安港出發,沿著這條黃金水道,經濟寧、棗莊、徐州、揚州、無錫、蘇州、杭州,一路向南,通長江、達東海,奏響了泰安市內河水運發展的強音。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泰安篇

京杭運河泰安段通航工程,起點位於八里灣船閘,向北呈“Y”字形連接泰安港東平港區的老湖、銀山兩個作業區,全長15.5公里,設計為內河三級航道。

下一步,隨著京杭運河泰安段通航,東平縣、泰安市“因水而興”迎來發展良機。正在加快建設的泰安港老湖、銀山作業區,猶如京杭大運河主航道上的兩顆明珠,必將成為投資的熱土、創業的天堂。據山東省政府批復的《泰安港總體規劃》(2016—2030年)吞吐量發展水準預測,到2030年,泰安市每年水路運輸吞吐量,煤炭將達到400萬噸、金屬礦石400萬噸、水泥木材300萬噸,總吞吐量將達到3950萬噸,可節約社會運輸成本10多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約為30億元,創造近5萬個就業崗位。

圖為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功能分區列表

2020年3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泰安市東平縣被列入核心區,核心區主要是指運河主河道流經的18個縣(市、區),包含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産點,是孕育形成大運河文化的主要空間,也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關鍵區域。包括德州市德城區、武城縣、夏津縣,臨清市、茌平縣、聊城市東昌府區、陽谷縣,東平縣,梁山縣、汶上縣、濟寧市任城區、嘉祥縣、魚臺縣、微山縣,滕州市、棗莊市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其中,大運河文化帶的主軸和具備條件的其他有水河段兩岸各2000米的核心區範圍劃定為核心監控區。

圖為新時代運河泰安段資料圖

千年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流淌的運河水,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多樣、獨具魅力的運河文化。大運河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運河遺産,是傳承給後輩的最寶貴財富。大汶口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等都源於泰安,讓我們一起探尋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總策劃谷建華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聯合出品


附:

關於《古運回望圖》

《古運回望圖》之創作,旨在弘揚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漕運盛景之再現,貴在推崇厚德載物之中華氣量。

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推薦閱讀
北京朝陽區推出古風、秋韻、文創3條大運河文旅線路 亮馬河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80萬平方米的亮馬河景觀廊道亮相。 悠悠運河,給京城留下了寶貴文脈。記者從朝陽區政府獲悉,朝陽區昨天(11月11日)推出古風、秋韻、文創3條大運河文旅線路,共13個打卡點,市民可按圖索驥賞美景、品文化。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棗莊篇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盡繁華。在山東棗莊,由於大運河棗莊段的地域優勢,自明代修建至今的400年間,為南糧北運,物資流通,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運河的繁忙景象延續至今。
2020大運河文創大賽通州啟動 與茶、絲、瓷、食、器等品類有關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定制設計的企業和品牌賽道。本次大賽以“美好,應運而生”為主題,其中五大賽道分別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品牌定制設計的非遺賽道。為運河沿線博物館定制設計的博物館賽道。
大運河文化創意大賽啟動 昨天下午,“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在北京市通州會議中心啟動。大賽組委會誠意邀請各賽道設計需求方入駐,並期待國內外設計師、設計機構、高校設計類相關專業教師與學生,以及熱愛創意設計的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此次大賽以“美好,應運而生”為主題,將參賽的文化資源擴大至五大賽道,包括非遺賽道、企業和品牌賽道、文旅景區賽道、博物館賽道、北京城市副中心賽道。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