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首屆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 傳承中華文化擦亮文化符號

發佈時間: 2020-11-09 11:26:2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杜燕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杜燕) 在運河船工號子聲中,今天,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在大運河畔正式開啟。這是北京首次聚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7個區資源,打造一個全新的大運河品牌活動。

多項展覽展示、系列非遺表演、律動運河、雲上運河、“網紅打卡地”評選等39項主題活動,展現大運河千載文脈,讓社會各界尤其是民眾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了解大運河、親近大運河,共同參與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在北京城市的形成過程中,大運河(北京段)作為水利運輸工程,為北京城市的建設、水系的梳理承載了重要職能。

為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展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今天,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主辦的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以下簡稱“大運河文化節”)在大運河畔的北京國際財富中心開幕,將持續至11月15日。

此次大運河文化節主題為“行走運河,賦能小康”,突出大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同時融合8大版塊39項主題活動,包括文藝創作、公眾參與、文體融合、非遺活動、專題展覽、雲端展示、學術講座及延展活動等,在闡釋大運河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的同時,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向公眾傳播保護理念,為市民奉上一場場文化大餐,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良好氛圍。

開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曾讚榮致辭。

開幕式現場展示運河文庫成果,發佈大運河相關文藝作品,發佈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及大運河文化遺産探訪線路,發佈了北運河流域民俗文化田野調查,線上徵集、現場推介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網紅打卡地”,同時開啟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聯動直播活動。

據悉,隨著首屆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的開幕,北京將不斷發揮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講好大運河故事;把大運河建設成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建設成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支點,高水準建設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標識,建設成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大運河文化帶將成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千年運河”中華文明金名片的標誌工程。

 

推薦閱讀
江蘇省港口集團聯手徐州打造運河“第一港” 發佈時間:2020-11-0706:50:21|來源:中國江蘇網|作者:梅劍飛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中國江蘇網訊11月5日,江蘇省港口集團與徐州市交通控股集團在徐州簽署協議,雙方將通過發展海江河聯運、多式聯運等加快推動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和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共繪京杭運河“第一港”美好畫卷。據介紹,雙方將圍繞集裝箱港口建設運營、內河航運發展、航線開闢、全程物流和資訊化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組建集裝箱碼頭經營、物流經營、航運經營等合作公司,加密航線航班,建設區域物流中心,加快發展陸港核心區、建設運河物流樞紐和運河航運網路,打造蘇北片區水運集裝箱中歐班列匯集點。推進淮海國際陸港鐵水聯運中心建設,將徐州港打造為運河沿岸龍頭型航運物流樞紐港,共同構建徐州港江海河物流網路和鐵水聯運體系,加快形成物流雙向迴圈、港口一體發展新格局。
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千年運河“煥”醒古都文旅新活力 位於昌平區的白浮泉,是大運河的最上源,對元大都的供水、漕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遺址在“保護第一、傳承優先”中“亮”出來、“活”起來。北運河通州段北關閘至甘棠閘11.4公里的河道去年10月實現旅遊通航,吸引大量市民泛舟大運河。
蘇州吳江平望運河文體中心開工 一直以來,蘇州高新文旅集團針對基礎場館運營發力,發展全民參與性的文體産業,近年來取得了突出成就。此次合作,積極響應了建立全市國資國企“1+10”項目合作機制服務蘇州市域一體化的發展戰略,也標誌著蘇州高新文旅集團與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政府的合作正式開啟,在共同努力下,雙方將更好地發揮資源、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深化合作,協同發展。(博葉軒)。
首屆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 傳承中華文化擦亮文化符號 在北京城市的形成過程中,大運河(北京段)作為水利運輸工程,為北京城市的建設、水系的梳理承載了重要職能。大運河文化帶將成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千年運河”中華文明金名片的標誌工程。把大運河建設成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建設成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支點,高水準建設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標識,建設成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