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滄州市運河區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探訪

發佈時間: 2020-08-18 09:13:03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滄州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已成為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亮點”、市民網紅“打卡地”。河北日報資料片

2017年7月以來,滄州市圍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創新理論學習機制和方法,決定在全市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分級建立“理論自習室”,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學理論、重實踐、促發展,引導帶動各級幹部堅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凝心聚力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3年多來,滄州各級各地在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中,全面提升思想建設水準,並在指導實踐方面創造出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做法。今起,河北日報開設《來自“理論自習室”的報道》專欄,對這些好經驗好做法予以介紹,敬請關注。

千年大運河穿城而過,在滄州境內流經200多公里,滄州是河北省擁有運河里程最長的城市。大運河承載著滄州人民濃厚的運河情感,是滄州人民的“根”和“魂”。運河區因大運河得名,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主陣地。

運河區委書記高向陽告訴記者,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主陣地,應當擔起“龍頭”之責,發揮示範作用。他們以“理論自習室”為平臺,通過深入理論學習,明確了以大運河沿線村莊徵拆工作為中心,以支援服務重點工程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敢擔當、善作為,奮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的工作思路。

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徵拆作為“一號工程”

在運河區委“理論自習室”,兩張圖紙引來了不少前來學習的領導幹部駐足觀看。

一張是大運河城市區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南關、張家墳片區徵收項目圖,一張是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圖。

這兩張圖,是運河區作為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主陣地,兩年內拿出的“漂亮答卷”。去年,在大運河城市區提升改造工程(一期)中,僅用時4個月,運河區就完成南關、張家墳兩村382畝土地和712戶房屋的徵拆清表。今年,運河區又按照滄州構建“一線多珠”發展格局要求,打造了總投資8億元的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

今年,通過深入理論學習和調研,運河區不斷明晰目標思路,明確了以大運河沿線村莊徵拆工作為中心,以支援服務重點工程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敢擔當、善作為,奮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的工作思路。

以徵拆為中心,全力打造優質建設環境。運河區堅持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徵拆作為“頭等大事”“一號工程”,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時保質完成各項徵拆任務,全力做好服務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排頭兵”。運河區分別成立以縣級領導為指揮長、以區內徵拆行家裏手為成員的拆遷指揮部,集中優勢兵力,做實群眾工作,依法依規推進,順利完成佟家花園河灘地清表260余畝,為展示區提升工程打開了工作場地。同時,強力推進十中南側492畝、大運河新村128畝、浮陽北大道812畝等土地徵儲工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後續建設提供空間支撐。

以生態為基礎,全力優化運河沿線環境。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運河區持續推進大運河沿岸綜合整治,著力提升沿線生態環境。一方面,清違治亂,質效並舉。集中開展“清違建、優環境、美運河、助創城”活動,以大運河為軸向兩側輻射,強力清除有礙觀瞻、群眾反感的違建臨建,現已清理1萬餘平方米,推動大運河沿線環境持續好轉。另一方面,補植增綠,美麗宜居。大力實施運河沿岸綠化工程,完成造林1.9萬畝,並進一步完善了佔地近萬畝的大運河森林生態園,大運河沿線綠化美化層次更加豐富。

以項目為載體,全力弘揚深厚的運河文化。通過深入挖掘和闡發大運河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運河區著力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按照以項目為傳承保護載體的思路,立足滄州,面向京津,謀劃實施了總投資8億元的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項目,打造集大運河文化傳承、現代農業生態示範、一流觀光旅遊體驗、高端馬術運動傳播于一體的産業項目。目前,項目核心區正在加緊建設。同時,按照滄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運河區正全力推進大運河沿線前程子、呂家院兩個村的徵收改造,為滄州承辦省園博會做準備。並將適時啟動大運河沿線的強家墳村徵收改造,切實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升大運河品位。

推薦閱讀
滄州市運河區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探訪 今年,運河區又按照滄州構建“一線多珠”發展格局要求,打造了總投資8億元的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按照以項目為傳承保護載體的思路,立足滄州,面向京津,謀劃實施了總投資8億元的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産業園項目,打造集大運河文化傳承、現代農業生態示範、一流觀光旅遊體驗、高端馬術運動傳播于一體的産業項目。3年多來,滄州各級各地在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中,全面提升思想建設水準,並在指導實踐方面創造出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做法。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武清篇 天津市武清區地處京津之間,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之稱。這裡得天滋養,人文濃郁,河流縱橫,洼淀棋佈。著名的京杭運河,自北而南縱貫武清62.5公里,而流經武清的一段又稱“潞河”(北運河)。
首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手機攝影大賽啟動 大運河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深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進一步擦亮這一國家文化符號,擦亮“千年運河”金名片。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