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西便門(下)”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古運回望圖》及其姊妹篇,反映清代康乾盛世老北京風貌的182米國畫長卷《京門九衢圖》等文化工程。
釣魚臺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便門篇鑒賞
東近阜成門,是釣魚臺皇家園林別墅。釣魚臺可以追溯到金代,當時這裡名為“魚藻池”,水域面積很大,玉淵潭和釣魚臺連成一片,是金、元皇帝每年遊幸之地。金代章宗皇帝喜歡在此處垂釣,因而得名“釣魚臺”。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研討會圖片
明代萬曆年間,這裡成為皇親的京郊別墅。明代著名文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一書中這樣描繪釣魚臺的景觀:“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鳥閒,曲房入邃……”到了清代康乾盛世,這裡辟為皇帝的行宮。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乾隆皇帝專門請人將金元時代的魚藻池舊址整治成湖,引來西山之水擴容玉淵潭、釣魚臺水域,並將水源疏通引至阜成門、西直門護城河,改善了整個京城水系。1774年,乾隆皇帝又在釣魚臺行宮大興土木,養源齋、同樂宮、清露堂、澄漪亭、望海樓等多處建築拔地而起,乾隆皇帝有“走到哪兒,寫到哪兒”的書法嗜好,還為每座亭、臺、樓、閣親筆題寫了匾額。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西便白羊
西便門有“西便白羊”一景。原來在外護城河左岸的草地中,散落著白石數十塊,形狀不一,長約三四尺,遠遠望去,就跟綠草中的白色羊群一樣,悠閒地啃食青草。最有代表性的傳説是:魯班爺用法術把石頭變成白羊,趕來搶修北京城,由於延誤了時辰,未被用上,白羊又變回了石頭。因西便門附近確實曾經是羊群出沒之地。北京人偏愛羊肉,有需求就有供應,極大地刺激了北京羊業的發展。活羊交易場所﹣羊店、羊肉鋪(也稱“羊肉床子”)、羊肉館應運而生。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便門篇鑒賞
西便門外原本就是水草豐茂之地,每當炊煙繚繞夕陽西下,人們向西遠望,經常看到牧歸的羊群﹣這就是“西便白羊”一景了。早年的西便門城門,是老北京外城九門中規模最小的一個,為單層單歇山式,灰筒瓦頂,四面開方門,無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樓連城臺通高三丈左右。清末時,西便門外算是北京郊區,一地的荒涼!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禮士路(驢市路)
過了釣魚臺,就到了阜成門邊上,城門外有“禮士路”,南北走向。這條禮士路原來叫“驢市路”,因早年間阜成門有驢市而得名。那時,去往京西門頭溝等地,不像現在有汽車、自行車快捷方便,騎驢就算最好的享受了。驢市上的驢販子蹲守城門西側,在僱主前來租驢時,討價還價交完租金後,就把驢交給您了。聽老輩人講,這兒的驢常年往返這條路,把道兒都記在心裏了,它把僱主“送”到目的地後自己能原道兒回來,不用趕腳的。多神!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禮士路西側有著名的白雲觀,每年春節要辦廟會。騎驢逛白雲觀是很受人歡迎的活動,所以,一到廟會舉辦時,驢市又增添逛廟會的租驢業務。廟會期間,“喬裝打扮”的驢來往于斯,形成一景,使這條南北綿長數裏的小街被人們稱為“驢市路”,直到半個世紀前,覺得這地名不雅,且驢市消失,尤其是通往京西的交通便捷。其他交通工具應運而生。所以,“驢市路”壽終正寢,更名為“禮士路”,禮賢下士,比原來文雅多了。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西便門篇鑒賞
長卷內容摘要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作者介紹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