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之都”的家國情懷與廣闊未來

發佈時間: 2020-05-26 14:37:54 | 來源: 淮安市委宣傳部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淮安是一座與大運河相伴相生的城市,她完整地見證了大運河悠久燦爛的歷史。這樣一個“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地方,自然成了包括中秋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交匯地。作為漕運中樞,淮安服務著全國的漕糧運輸。作為漕運中樞和管理中心,淮安在維持隋唐至清末中國的政治統一、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河工重地,淮安保障著全國的經濟命脈。歷代生活在這裡的淮安人民為此作出了巨大犧牲、付出了巨大代價也作出了巨大貢獻,洪澤湖大堤至今仍是裏下河地區數百萬人民的安全保障。作為交匯地帶,淮安促進了南北的文化融合。自古以來淮安就是“浮于江海、達于淮泗”的交通要衝,是南船北馬轉換、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中樞地帶。回望這段歷史,南船北馬、九省通衢的淮安,為國家南北文化交流、商品交易、物資交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年來,淮安市委市政府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用好文化體制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按照“建管辦+集團”模式,組建正處級事業單位“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和市管一級企業“市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明確了責任主體、打造了實施載體,圍繞“136”工作佈局,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項工作,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城市。

聚焦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一個核心”。全面啟動“清口樞紐、洪澤湖大堤、清江大閘、總督漕運公署、泗州城遺址”5大核心展示園,“裏運河、高家堰、通濟渠淮河口”3大集中展示帶及“板閘遺址公園、淮安水利樞紐工程、龜山禦碼頭遺址”等10個特色展示點建設。梳理挖掘大運河淮安段漕運、河工等特殊文化價值,編制精品旅遊線路,科學佈局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設置水陸文化體驗線路,導入國家文化公園LOGO標識系統,實行公園化管理。通過建設“城市裏的公園”,將淮安打造成為“公園裏的城市”。

推進“三條廊道”建設。建設文化長廊。宣傳用好省《決定》和市《條例》,推進電視劇《運河人家》、影像數據庫《大運河口述史》、歌曲《天下運河》等文藝作品創作,推進總督漕運公署、清口樞紐、河道總督院部等運河遺産展示提升、古建築修繕。建設生態長廊。深入推進大運河沿線“263”專項行動,推進廁所革命,年內推動運河沿線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60%,建設淮安運河濕地公園。建設旅遊長廊。深化推進裏運河文化長廊系列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清江浦“三中心一街區”,提升河下老街文化品位及旅遊策划水平,疏浚清口“U字型”河道,還原古運河歷史風貌,依託運河資源稟賦,打造一批水利風景區和水美鄉村,打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遊品牌。

重抓“六大重點”工作。打造中國水工科技館(籌)。按照“世界一流、傳世之作”定位,建設代表世界水準的水利科技展示平臺。高品質創建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在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實施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綠化景觀提升、港口轉型升級等七大工程。開展系列文化主題活動。辦好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聯展以及“中國運河城市”淮安國際馬拉松、中國龍舟公開賽(淮安站)等品牌文體賽事。實施運河主題外宣行動。開展“韆鞦淮揚、運河之都”大型網宣行動、“見證·運河”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推出“我家住在運河邊”系列新聞報道。持續深化管理體制創新。理順市大運河辦和市文旅集團職責關係,調動社會各界的主動性、積極性,共同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優化保障機制。將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制定出臺淮安實施規劃,啟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統籌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服務保障。

繼承弘揚歷史的饋贈,淮安這座底蘊深厚的運河之都,將倍加珍惜機遇,充分挖掘淮揚文化底蘊,大力彰顯運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讓大運河淮安段承載的“老記憶”煥發新時代“新魅力”。

推薦閱讀
高新才代表:積極推動隋唐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 2020年3月,河南省大運河沿河生態廊道建設啟動,打造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水上運輸再現繁忙 昨天,京杭大運河揚州段上的貨船排成“長龍”。孟德龍攝。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張家灣趣事” “張家灣”,相傳此鎮以元代漕運萬戶侯張瑄“督海運至此”而名。張家灣是元、明、清三代大運河重要碼頭,繁盛一時。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為護漕衛京、防範蒙古兵侵入切斷明廷漕運命脈,在蕭太后運糧河、大運河、通惠河三河匯流處搶築鎮城,稱“張家灣城”,城隨河向而建,門不相對,內多“丁”字街,是大運河邊唯一一座專門保護漕運要道的城池。在張家灣城邊有磚廠、皇木廠、花板石廠和上下鹽廠,都是明朝工部、戶部在這裡設置的建材存儲場地和管理機構。
王愛和代表:建議將贛粵運河納入“十四五”交通規劃 王愛和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將規劃建設贛粵運河納入‘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並作為跨省區的重大標誌性工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