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運河講壇“雲”上開播
新華網上海5月17日電 大運河縱橫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為深化全社會對大運河文化的認知,促進運河世界遺産保護,5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運河講壇“雲”上開播。
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指出,要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打造大運河文化帶。
劉士林在“運河講壇”首講中以生動活潑的語言介紹運河故事。受訪者供圖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運河文化建設研究》首席專家劉士林在“運河講壇”首講中闡釋了其對“大運河文化帶”的理解。“大運河沿線的産業佈局、經濟發達程度、城鎮建設強度等相差不多,但建設文化帶,對傳承文化、優化環境和開展文化旅遊有一定促進作用。”劉士林説。
首講中,劉士林通過直播方式,以《抽出一小時,今天和中國大運河見個面》為題帶領大家“走進”大運河。大運河沿線地域文化豐富,詩意的人居環境、獨特的建築風格、精湛的手工技藝、眾多的名人故事、豐富的民間藝術和民風民俗至今仍散發勃勃生機。劉士林介紹説:“新時代要對大運河文化加以保護、傳承和利用,未來,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三個目標。”
據介紹,上海交通大學“運河講壇”為開放性公益活動,將採取線上形式,以生動活潑的運河故事,講述中國大運河的浮沉衰興。未來,講壇還將陸續關注《為什麼説蘇州是大運河的起點城市?》《運河倒影中的皇權與帝國》《大運河與嘉興的前世今生》《為什麼河南列入大運河文化帶核心區的縣(市、區)數量最多?》《大運河與杭州南柴北米的城市供給格局》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