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無錫篇

發佈時間: 2020-05-20 08:49: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編者按: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以“古運新説”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無錫篇

因運河而生  因運河而興

圖為《古運回望圖》無錫段采風資料圖

大運河無錫段全長40.8公里,形成于春秋,發展于隋唐,興盛于明清,是文字記載江南運河最早的段落。環形的河道,勾勒出了無錫“龜背城”的歷史空間形態,在城南形成了“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奇景,也成就了無錫的工商繁華。

圖為無錫段運河資料圖

無錫這座城,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大運河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無盡的商機,運河兩岸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船乘不絕”,運河兩岸分佈著歷史上有名的米市、布市、絲埠和錢埠及相應的“四大碼頭”。如今仍然留下工業遺産30多處,如茂新麵粉廠、惠山泥人廠、北倉門蠶絲倉庫舊址,是國內工業遺産最多的地區之一。

大運河曾是無錫經濟的命脈,也是厚積無錫數千年文化的彩帶。她是承載無錫城市數千年發展歷史的“母親河”,因此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對無錫來説極具深遠影響和現實意義。

圖為《古運回望圖》無錫段采風資料圖

從有運河開始,無錫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設市,以河為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江南運河水鄉文化。

圖為無錫段運河資料圖

要了解江南水鄉文化,要從無錫的清名橋談起。清名橋兩岸的水弄堂是無錫最具特色的水鄉風景,是古運河特有的運河景觀。清名橋段兩岸,民居高低錯落,碼頭石埠錯落有致,由橋、河、街、坊、窯、弄、堂、宅、館、寺、塔等眾多景觀相互融合在一起,散發著枕河人家的生活氣息,於是民間俗稱“水弄堂”。白天人家臨窗面水,夜晚船家櫓聲燈影,每逢下雨時節,絲絲小雨飄灑在白墻黑瓦上,恰似一幅"人家盡枕河"的民俗風情畫。

由於無錫段是歷史最悠久的、最有特色的、保留原生態風貌最好的,並且將“水”與“文化”完美結合的運河段,因此被譽為中國運河“絕版之地”。

千里運河  獨此一環

圖為新時代無錫段運河資料圖

如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挖掘和研究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産,踐行和弘揚大運河蘊含的偉大創造精神,為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無錫方案”,貢獻“無錫智慧”,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提供堅實有力的智力支撐。

無錫市梁溪區內11.8公里的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已經貫通,從妙光橋出發,可沿著古運河一路感受“串珠成鏈、閉合成環”的古運河風光。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是無錫市梁溪區近年來實施的重點民生工程,也是無錫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市民在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體育鍛鍊

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是雙線形式,通過雙線即吳橋往北、跨塘橋以南形成兩條重要的步道向外延伸輻射:北起吳橋,南至跨塘橋,西起西水關,東至羊腰灣,四週以環城運河兩岸為界限;沿線經過運河公園、西水墩公園、體育公園、南禪寺、業勤紗廠遺址、北倉門藝術中心、站前商貿區、清名橋歷史街區等重要節點,採用“環通、節奏、滲透”的手法,設置驛站、碼頭,形成一條能顯露無錫特色和個性的文化展示路徑,拉近人與河道的距離、無縫對接周邊區域旅遊資源、形成便捷的環城整體交通網路,打通城區節點空間。

沿著千年古運河,蓉湖溯源、北塘米市、蓮蓉煙雨、站前燈火、熙春朝暉、望湖熏風、梁溪曉月、舊城懷古,八處主題景觀勾連起兩岸原本割裂的風光,讓無錫環城古運河“千里運河,獨此一環”的優勢更加凸顯。

圖為無錫段運河資料圖

2019年12月,無錫市運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無錫在大運河文化帶的載體建設上一方面盤活存量,另一方面做優增量。大運河沿線博物館展示陳列提升工程也已全面啟動,創新“網際網路+大運河遺産”的展示模式,打造以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周懷民藏畫館、無錫絲業博物館等一批運河沿線博物館為基礎的大運河綜合博物館群。

同時,惠山古鎮申遺、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期)保護展示工程、闔閭城遺址發掘保護項目及龍山石城墻本體保護工程(一期)保護等工程被重點推進,古運河旅遊度假區、華僑城古運風情小鎮、古窯藝術村等重大運河文化旅遊項目也將加快建設。

昔日“米碼頭”成創意智慧中心

圖為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資料圖

無錫運河岸邊,一個國家級數字電影産業園正悄然崛起。這裡聚集了國內外500多家知名影視製作企業,《星球大戰》《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捉妖記》《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大片、名劇,都曾在這裡拍攝和製作。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的崛起,得益於無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無錫市委、市政府毅然決定搬遷當時無錫最大的軋鋼廠——雪浪軋鋼廠,在原址建設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實現了從製造業到創意産業的華麗轉身。該産業園開創了“中國電影工業3.0時代”,能滿足各種大型高科技影片的拍攝需求。每年有近200部影視作品在這裡拍攝製作,園區已形成50億元的年産值規模。

而無錫這座運河城市更大的夢想,是向智慧産業進軍,讓物聯網人才、資本、技術要素在無錫集聚。據了解,作為全國智慧城市排名第一的城市,目前無錫已累計承擔省級以上物聯網研發項目2000多個,物聯網專利申請量近萬件,由無錫牽頭或參與制定的物聯網國際標準11項、國家標準41項,均居全國前列。

文旅結合打造國際運河城市

圖為新時代無錫段運河資料圖

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明確將在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永濟渠(衛河)、通濟渠(汴河)10個河段。

無錫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工作正在不斷提速:無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成立,運河文化教育聯盟在無錫組建;城區段運河步道整體環通,惠山古鎮二期工程、錫鋼浜遊客集散中心建設緊鑼密鼓;無錫大運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基金也在推進落地……

圖為《古運回望圖》所繪無錫——古窯場

2020年3月18日,無錫市委常委會召開第170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無錫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無錫運河文化的整體打造將更為清晰和系統。隨著清名橋核心展示園和惠山古鎮核心展示園建設加快,富有無錫特色的國家文化公園格局也將逐步形成。將把大運河無錫段建設成傳古揚今的文化帶、綠色宜居的生態帶、享譽中外的旅遊帶。

願大運河無錫段保護傳承利用實施發展的越來越好,也期待運河無錫段能帶來更多新鮮的時代故事。

總策劃谷建華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聯合出品

附:

關於《古運回望圖》

《古運回望圖》之創作,旨在弘揚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漕運盛景之再現,貴在推崇厚德載物之中華氣量。

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天津趣事”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河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隋唐時期被稱為“三會海口”,宋代此地被稱為“尼姑海口”。
張愛軍王昊會見運河品牌電商大會嘉賓代表 5月17日下午,宿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會見了中國知名流通經濟學家、原國家內貿部副部長、總經濟師丁俊發,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商務部駐南京特派員王選慶,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財務總監楊傑,省臺辦副主任芮經忠,京東集團副總裁符慶明,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葉興等出席運河品牌電商大會的嘉賓代表。
大運河天津段 劃分8管控區 為了保護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市政府日前批復了《大運河天津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細則(試行)》。《細則》將大運河天津段核心監控區具體劃分8個管控分區,涵蓋了生態保護紅線、三個層級文化遺産區域、濱河生態空間、城市建成區和非建成區、村莊等區域空間,界線範圍明晰。根據《細則》,堅持在保護基礎上做好文化傳承、合理利用和生態永續發展,將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和文物保護、河道保護、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兼顧城鄉發展,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産與河道之間在實體、空間和文化、生態上的關聯關係,保護傳統空間形態與歷史風貌。
連徐鐵路跨京杭運河連續梁合龍 本報訊5月14日淩晨5:30,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入模,連徐鐵路邳州大橋跨京杭運河連續梁順利澆築完成,成功實現中跨合龍。跨京杭運河連續梁的順利合龍,標誌著連徐鐵路又一關鍵工程節點工期順利完成,將有助於連徐鐵路年底通車目標的實現。本次合龍段長度3米,澆築方量64.2方,標誌著全線最後一處重難點控制性工程被攻克。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