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靜海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靜海篇鑒賞
“靜海”歷史久遠,早在西漢時,這裡設有章武縣和東平舒縣。曹操所開白溝與平虜渠正是後來隋煬帝所鑿永濟渠的故道,章武、東平舒二縣人民當年曾參與平虜、永濟二渠的運河工程,並目睹魏武麾軍東征北討,隋煬帝三徵遼東而用運河輸送糧秣的千帆競發景象。北宋時,這裡設為清州窩口砦,駐軍鎮守,開闢水田,防禦遼朝鐵騎南侵。金明昌四年(1193年),合二縣而置靖海縣,取使海河安定之義,因禦河與潞水交匯于海河,此處是金朝漕運要樞,安定不氾濫而保障漕運,故稱此名寄以希望。“靖”與“靜”,兩字同音,於是在明代洪武年間又寫成靜海縣。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研討會圖片
靜海地當禦河,漕舶鱗集,風帆馳驟,又東濱渤海,遠自閩(福建)浙(浙江),近自登(山東登州)遼(遼東),都能快捷通航,帶動文化發展。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文廟
城中的文廟明時所建,一對巨大石獅在欞星門前左右峙立,教諭正與多位生員(秀才)在門外切磋四書五經,大成殿前杏壇階下,教授訓誨弟子,一派興學重教氛圍。此縣城隍廟打破建在城內的普遍規律,而建於濱河城門之外,畫面上被城墻遮掩,只露出硬山筒瓦調大脊的殿頂。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城隍廟
城隍就是城池,城指的是城墻,池指的是護城河。在我國封建王朝,都城、府城、州城和縣城,只要有城池,都在城內的西南部位建造一座城隍廟,主殿裏供奉這個城的城隍神,祈禱城隍神保祐城池安全。在城隍神誕日,該城的主要官員率屬下到廟中進香祈神,伴隨的還有熱鬧的娛神活動和廟會。靜海城地處禦河與子牙河之間,東又濱海,地勢低窪,其興衰存亡全繫於運河。但是一遇雨水連天,這裡便成一片汪洋,毀城漫街,家破人亡。保城必須鎮水,故把城隍廟建在城門外運河邊,企望洪水來時,先讓城隍神抵擋一陣,保護城池,不然把城隍廟建在城中,急濤湍浪一來把城池都摧毀了,城隍廟還能保得住嗎?廟之不在,神之焉附?靜海城隍廟建在城外的理念産生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靜海篇鑒賞
釣魚村、釣魚臺
畫面上數艘漕船鼓帆而進,高大的船尾上浮雕著兇猛的獅子頭,舵樓中一名舵手在掌握航行方向,押漕官員和護漕軍士在船頭交涉事宜,一名水手高立帆後,在望風調帆。漕幫幫旗迎風飄揚,上樓下庫,步步緊式與冰裂紋窗欞相異,制如陸宅,頗顯皇家氣派。在漕船行駛的岸邊遠望,有一座村莊,大樹高岸,枝葉繁茂,土壁茅頂房屋參差,這就是靜海縣內子牙河邊有名的釣魚村。傳説因姜太公曾在此處釣魚而名。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西周之初,姜姓有個部族長叫姜尚,字子牙,以字行世,稱“姜子牙”,輔佐周文王治國,使周成為強國。周武王姬發發兵討伐商紂王時,他任統兵的師氏(簡稱為“師”),被朝野上下尊為師尚父。在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會戰中,他受命向商紂王挑戰,獲得全勝,殲敵立功。周成王時,他被封為諸侯,在齊(今山東一帶),稱齊侯,是齊國的始祖,建國都營丘(今山東淄博東),朝廷授予他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諸侯國之上。他的祖先分封在呂(今河南南陽西三十里董呂村),歷史上也稱“呂尚”,俗稱“姜太公”。《武王伐紂平話》中,説姜尚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他自言自語“負命者上鉤來”,後來就形成了成語叫“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用來比喻甘心情願上圈套。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書中説姜太公釣魚在渭水,而這裡的釣魚村是在子牙河畔,顯然是兩碼事。其實,這釣魚村是北宋時防遼的乾寧軍所設的釣臺寨,究竟是哪位名人在此臺釣魚,無載,也許是當地民伕、雅士經常於此釣魚,先有釣魚臺這個地名,有人就附會姜子牙釣魚的傳説,傳為姜子牙在這裡曾經釣魚,稱“釣臺”。北宋乾寧軍在此安營紮寨,防備遼軍南犯,稱“釣魚臺寨”。後成了村鎮改稱“子牙鎮”,滹沱河的下游經過子牙鎮,才有子牙河之名。子牙鎮俗稱“釣魚村”。村鎮名稱的變化過程,含有深厚的文化內容。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獨流鎮-獨流老醋
在禦河與子牙河交匯之處有個獨流鎮,以兩河變為一河而名,是靜海縣內的一處運河碼頭,北宋稱為獨流東寨,元、明時期易名。鎮裏明代出産一种老醋,堪與江蘇鎮江香醋、山西陳醋相提並論,號稱“中國三大名醋”,其琥珀色艷美,酸中蘊甜而香,暢銷五湖四海。獨流老醋産于靜海縣獨流鎮,因此得名。獨流老醋是我國三大傳統名醋之一,與山西陳醋、鎮江香醋齊名。獨流老醋始創于明代永樂年間,是清代康熙年間宮廷御用貢品,精選優質元米、紅梁、豌豆、小麥等原料,採用傳統的特殊發酵工藝與配方,固體發酵,兩次成熟,並經天然翻曬三年而成,故稱“三代老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作者介紹: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