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杭州篇

發佈時間: 2020-04-17 09:47:0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編者按: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以“古運新説”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杭州篇

2020年4月14日,《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佈會在杭州召開。加強大運河浙江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

圖為《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新聞發佈會現場

依據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浙江編制完成了《規劃》,成為指導浙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綱領性文件。

那麼,為什麼浙江省會發佈這樣的《規劃》,讓我們先從古運河畔的杭州聊起來吧!

杭州——“良渚文化”發祥地

圖為《古運回望圖》杭州段采風資料圖

杭州居錢塘江下游北岸,是京杭大運河南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秀美的湖山,幽深的林泉,旖旎的風光,豐富的物産,悠久的歷史,先進的文化,更為舉世景仰,讓歷代憧憬。

圖為《古運回望圖》杭州段采風資料圖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于海邊山下設錢唐縣。名中“錢”字釋為“臿”,即後來之鍬,是古代一種掘土開渠築堤的田器(工具);“唐”字釋作“堤",《國語·周語》有“陂唐污痺,以鐘其美”句,我國古代文字學家、考據學家段玉裁説“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以錢唐為縣名稱是取用鐵鍬掘土圍海築堤之義而名,既阻海水沖積又能圍海造田。可見,秦時這裡的前人已經利用江河泥沙圍海造田了,錢塘江以此而名。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

圖為《古運回望圖》杭州段采風資料圖

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000多年曆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産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

世界遺産——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圖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資料圖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順利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西湖文化景觀”在上千年的持續演變過程中,由於政治、歷史、區位的原因,更因其特有的景觀吸引力和文化魅力,融匯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國儒釋道主流文化的各類史跡,在現存上百處文化史跡中,它們分佈于湖畔與群山中,承載了特別深厚和豐富多樣的文化與傳統,成為西湖景觀作為“文化名湖”的支撐要素。

圖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資料圖

世界遺産委員會認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文化景觀的一個傑出典範,它極為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景觀的美學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園林設計影響深遠。

運河居民——傳統文化的深刻記憶

圖為杭州半山一帶“半山立夏習俗”資料圖

杭州不僅有物質文化遺産的載體,更有無形的文化記憶。蘊藏在物化形式背後的技藝、藝術、語言,獨特的生活形態、思維方式,都滲入運河居民的生活脈絡,凝成文化傳統。

像杭州半山一帶,一直延續吃烏米飯、吃槐豆等立夏習俗,近年還恢復舉辦“立夏節”。2016年,“半山立夏習俗”作為“二十四節氣”代表之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1+5”戰略定位保護傳承利用

圖為新時代杭州運河資料圖

剛剛出爐的《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出“1+5”戰略定位。據新聞發言人介紹,這個戰略定位是結合大運河沿線各地文化特徵和發展實際,其中“1”為總體定位,即將大運河浙江段打造成為國際影響最廣泛、遺産保護最有效、功能價值最突出、生態環境最優越的中國大運河華彩段。

圖為新時代杭州運河資料圖

“5”為著力打造的五條帶,一是推進大運河遺産保護由區域性保護向全面性保護髮展,打造樹立國際標桿的文化遺産展示帶;二是推進大運河沿線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打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態文明示範帶;三是貫通全省運河及沿線的歷史文化長廊和休閒遊憩長廊,打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旅遊精品帶;四是暢通大運河航運通道,加快推進運河航運轉型升級,打造重現通江達海的千年古道水運帶;五是立足浙江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大運河連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紐帶作用,打造承接國家戰略的沿河開放利用帶。

圖為新時代杭州運河資料圖

八大工程42項重點任務,即運河文化遺存保護工程、運河名城名鎮提升工程、運河非遺保護傳承工程、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運河水利能力提升工程、運河文旅融合發展工程、運河綠色航運提升工程、運河國際文化交流工程。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廳長級張金強表示,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浙江省委宣傳部文化發展改革處處長王均寅介紹,接下來將繼續深入開展運河文化研究,同時策劃打造運河文化精品。並將運河文化精品創作納入浙江全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打造一批介紹運河文化的圖書、影視劇目和品牌活動。此外,還要強化運河沿線文化産業支撐,提升運河沿線文化産業園和文化創意街區的發展層次,特別是要著力推進運河沿線文旅産業的高品質融合發展。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杭州篇

可見,讓大運河文化遺産“活”起來,正是要在深入提煉文化遺産核心價值,將其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基因不斷融入當下生活,才能獲得更鮮活的生命力、更蓬勃的生長力,來續寫我們的運河杭州故事。

總策劃谷建華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聯合出品

推薦閱讀
北運河北京市通州城市段遊船本週日開航 ​本週日(4月26日),北運河通州城市段遊船將正式開航。結合北京市防疫情況,遊客購票前須出示有效證件,憑健康綠碼去售票處購票。
馬明龍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4月21日,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強調既要堅持文化自信,更要保持文化敬畏,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擦亮“江河交匯、山水名城”的特色品牌,精心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鎮江樣板”。
江蘇“運河達人秀”獲評“海帆獎”最佳案例 近日,第二屆中國機構海外傳播傑出案例評選結果揭曉。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選送的案例“運河達人秀”獲得最佳案例之“最佳文化表達”獎。
王東峰: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4月16日至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在滄州市調研檢查。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著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科學編制規劃,精心組織實施,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