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發佈時間: 2020-04-15 09:30:09 | 來源: 消費日報網 | 作者: 吳青雲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自《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實施以來,中建科工積極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盛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我欲乘舟隨流水,一覽運河好風景。

第一站

江陰跨錫澄運河橋梁工程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從長江乘舟駛入錫澄運河,首先看到的便是在建的江陰跨錫澄運河橋梁工程。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該工程共包含七座橋梁,連接錫澄運河兩岸,在滿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時,兼顧景觀要求,建成後將成為錫澄運河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目前,毗鄰路橋、臨江路橋、林蔭大道橋三座橋梁已順利復工,機械設備正開足馬力,工人們正卯足幹勁,吹響履約的號角。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第二站

無錫鳳翔路鋼結構橋梁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看完江陰跨錫澄運河橋梁工程現場的繁忙,沿錫澄運河一路向南30公里,向東駛入錫北運河,航行3公里,你會驚訝地發現胡家渡橋兩側多了座“守護神”,這便是中建科工承建的無錫鳳翔路鋼結構橋梁。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該橋梁用鋼量約3600噸,橋長80米,寬25米,已于2020年1月1日順利通車。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第三站

無錫通雲路鋼結構橋梁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看完鳳翔路橋梁,即刻返回錫澄運河,繼續向南航行,徑直駛入京杭運河,在三岔口處向東經梁溪河、北新河駛入北興塘河。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駛入北興塘河約7公里處,一座巨型鋼橋映入眼簾,這便是中建科工承建的無錫通雲路鋼結構橋梁。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該橋梁用鋼量約2100噸,橋長100米,寬41米,目前橋梁整體已頂推到位,下階段將進行整體卸載,預計六月份實現通車。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第四站

無錫伯瀆河綠道項目

掉轉船頭,駛回三岔口處,又經梁溪河、環城河駛入伯瀆港,進入充滿泰伯文化的伯瀆河。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沿伯瀆河向東航行6公里,便來到了本次航行的“終點站”——中建科工在建的無錫伯瀆河綠道項目。

這裡將建設三座景觀橋,助力打造豐富多彩、移步換景的運河濱水景觀。目前第一座橋梁“海泰路橋”已頂推到位,第二座橋梁“攬月橋”預計4月初頂推到位。

整個項目預計5月底完工,屆時,“中建科工元素”與“吳文化”的交織將給無錫市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海泰路橋

以運河為脈,一覽中建科工作品風采

攬月橋

大運河無錫段

是承載無錫市數千年發展歷史的“母親河”

古往今來,文人雅客紛紛留下墨跡

而今,中建科工建設者用橋梁的“剛毅”

賦予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的當代意涵

助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推薦閱讀
無錫地鐵4號線貫通大運河 經過近200天的不懈努力,近日,無錫地鐵4號線一期黃巷站至盛岸站盾構區間右線隧道順利貫通。地鐵建設單位負責人介紹,若在穿越過程中參數控制不當,極易造成河水貫通、土層坍塌的風險。區間線路出黃巷站後沿鳳翔路直行,側穿鳳翔苑、麗新路引橋、公交車維修基地及鳳翔路高架,下穿京杭大運河及駁岸後到達盛岸站。
東莞橋頭鎮東引運河流域樟村斷面綜合治理工程進展良好 據悉,工程位於橋頭鎮東引運河流域範圍,計劃新建污水管道總長54.28km,其中新增次支管網長32.24km,雨污分流管長10.71km,錯漏接改造11.33km。東引運河流域次支管網完善工程完成後,主要功能是補充管網建設,建立兩套雨污排水系統,為排水戶的雨污分流接駁提供條件。為了保障東引運河流域樟村國考斷面水質達V類水,根據市運河指揮部下發的《2020年樟村斷面水質達標工作情況進展評價表》和《2020年樟村斷面水質達標橋頭鎮工作任務清單》,從2019年年底開始,東莞橋頭鎮啟動引運河流域樟村斷面綜合治理工程-污水管網完善工程。
棗莊列入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 根據《規劃》,山東省棗莊市被納入沿運規劃拓展區5個市之一,滕州市、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入選規劃核心區。三是在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方面,臺兒莊古城在現有景區基礎上,按照中華運河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世界文化遺産定位,建設大運河文化展示中心。棗莊市被納入沿運規劃拓展區5個市之一,滕州市、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入選規劃核心區。
古時大運河與通州“抗疫” 在史料中,崇禎十三年、崇禎十四年都有疙瘩病的記載。”因為傳染性強,崇禎十六年通州所記的“疙瘩病”,不可避免地也出現在昌平、河間等地方誌書。再有《民國通州志要》記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通州霍亂流行”,當時的《大公報》記這次霍亂“始發于塘沽”,可見這場瘟疫是由天津傳到通州的,雖然此時大運河的漕運已經幾乎廢棄,但因通州與天津的距離非常近,且通州仍是轉机之地,也因而被傳染。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