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推薦
         

漂來的北京

發佈時間: 2019-12-11 11:13:4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漂來的北京》講述的是北京通州的運河文化。不同於以往那些宏論滔滔,從廣義上、全局上探討運河文化的大部頭著作。這本書從細微處入手,匯集60個知識性、趣味性濃厚的史料、典故,圍繞北京漕運和漕運對北京的歷史貢獻,從不同角度闡釋京杭大運河北段北京通州運河文化內涵,進而提出作者一個鮮明的觀點:北京是借助於運河並通過通州這個重要碼頭“漂”來的。語言輕鬆,章節短小,尤其適合廣大普通讀者閒暇時閱讀。

大運河又稱京杭大運河,北通北京,南抵杭州,橫貫準河、黃河,全長1794公里,漕運歷時1200多年,為中國東部平原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運河文化博大精深,歷史底蘊豐厚宏闊,堪稱傳承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綠色飄帶。2006年,京杭大運河被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後,相關部門又緊鑼密鼓地籌備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並力爭在2014年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一時間,全國上下關注運河申遺,運河文化研究大勢所趨。值此之際,《漂來的北京》一書的出版,正當其時。

        兩位作者周慶良與谷建華,生於通州燃燈塔影下,長在悠悠運河之北岸,自幼耳濡目染,飽受運河文化的陶治,與運河結下不解之緣。周慶良供職于通州區文物界,投身運河文化研究多年矣,著書立説,言必通州,金石書畫,無不情係運河。谷建華,自主創業,業績卓著,卻始終鍾情于運河文化,傾其所能,興辦文博,開發民俗,創作風情長卷,弘揚、光大運河文化。正是這樣二位運河之子,孜孜以求,忠誠于運河文化事業,繼《圖説老北京——京門九衢》和《圖説大運河——古運回望》之後,再一次聯名創作了這本《漂來的北京》。

推薦閱讀
聚焦京杭對話:讓大運河成為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此前,中國新聞社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委員會等單位指導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政府、杭州運河集團等部門,發起主辦首屆中國大運河國際高峰論壇、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創造性發起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等,助中國大運河這張金名片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據悉,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運河集團、杭州西湖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運河綜保委、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藝文中國聯盟、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等提供學術支援。中新網杭州12月7日電(張煜歡)7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
唱響新時代的“運河號子” 2016年,北京率先在全國第一個編制了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北京率先提出了“大運河文化帶”的概念。當日,北京還發佈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邁出了新步伐。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杭州簽署 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上,京杭兩地嘉賓就《大運河文化與杭州》、《大運河文化帶北京實踐》發表主旨演講。此外,活動還包括大運河京杭印象展、京杭媒體杭州大運河采風暨隨手拍大賽啟動儀式、大運河京杭雅集等文化活動。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系列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大運河沿線的互動交流,帶動各地共同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激活大運河文化基因密碼,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向全世界講好中國大運河的故事。
京杭大運河淮陰船閘繁忙景象 12月5日一早,江蘇省淮安市京杭大運河淮陰船閘便開始忙碌起來。進入年終,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煤電用量大增,航行在京杭大運河上的運煤船隻也更加繁忙。圖為當日,淮安船閘段的運輸船舶等待過閘。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