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杭對話:讓大運河成為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中新網杭州12月7日電(張煜歡)7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與會者圍繞“文化與科技推動大運河復興”主題,就大運河文化帶這一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保護、傳承、利用進行深度探討。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説,希望京杭兩地通過對話合作,讓大運河實現“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的轉變,讓其進一步成為中國精神、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中國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縱貫北緯30度至北緯40度之間,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
“2500多年來,中國大運河就像一位幸福的守護神,篤定而沉穩地護佑中華、惠澤眾生,在維護國家統一、繁榮社會經濟、通達南北物流、促進北國和江南的文化融合等方面發揮了獨特而久遠的作用。”陳陸軍説,“如果説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那麼中國大運河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密切聯繫在一起,區域經濟佈局的協同性、全局性和科學性需要,為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提供了嶄新的時代契機。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北京、杭州分處大運河的兩端。陳陸軍説,以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的中國新聞社,正積極促進並做大做強京杭對話合作機制。
他介紹,中國新聞社是以對外報道為主要業務的中央新聞單位,是以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與中國有關係的外國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世界華文傳媒資訊中心。近年,中國新聞社通過多年涵養的渠道,積極向海內外傳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展示悠久中華文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此前,中國新聞社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委員會等單位指導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政府、杭州運河集團等部門,發起主辦首屆中國大運河國際高峰論壇、中國大運河國際論壇,創造性發起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等,助中國大運河這張金名片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在其看來,用“中新風格”講好中國大運河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新聞社始終不渝的追求。
“我們建議,京杭兩地能以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進一步推動中國大運河沿線區域實現綠色發展、協調發展和高品質發展。同時祝願中國大運河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典範,進一步成為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特色旅遊帶,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陳陸軍説。
據悉,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運河集團、杭州西湖名勝區管委會、杭州市運河綜保委、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藝文中國聯盟、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等提供學術支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