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江蘇率先出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

發佈時間: 2019-12-04 14:31:21 | 來源: 新華日報 | 作者: 倪方方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11月29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全票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這是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在《決定》中,江蘇提出要把大運河文化帶打造成“高品位、高水準的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遊長廊”。

率先立法、站在高處、管在前面

“在江蘇大地上,依法推進790公里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為文化長廊、旅遊長廊、生態長廊,推動沿線産業升級,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我們人大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重要責任。”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和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省委高度重視,省人大常委會及時制定法規性決定,從制度安排上解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對於依法促進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這一《決定》,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後,第一部省級層面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這項法規站在高處、管在前面、抓大攬總、舉綱帶目,既對現有相關法規進行了聚焦整合,又為未來細化落實留下空間。

“管在前面”,集中體現在對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産保護上。我省是大運河開鑿歷史最早、文化品位最高、代表性標誌最集中和目前尚在使用里程最長的省份,也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項目最多的省份,共有7個遺産區、28個遺産點段。眾多文化遺産如何保護,這部立法作出響亮回應。

例如“落實建設項目遺産影響評估制度,實行土地出讓或者劃撥前工程建設考古前置制度”,這一條款是創設性規定,沒有上位法規定。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王臘生解釋説,該制度可使出讓、劃撥的土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凈地”,有效降低建設單位投資風險,有利於縮短建設工期,解決長期以來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

堅守生態底線,嚴禁房地産開發

大運河江蘇段水網密集、人口稠密,生態資源本底較為敏感脆弱。而生態是運河的生命,唯有守護好生態底線,才能實現運河保護與沿河景觀風貌整治提升、市民休閒空間營造的有機結合。為此《決定》提出,鼓勵大運河沿線地區加快發展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産業。

未來在大運河濱河生態空間內,將嚴控新增非公益性建設用地,將核心監控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並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的産業目錄,禁止新建擴建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工礦企業等項目。對大運河核心監控區,《決定》強調,“非建成區禁止大規模新建擴建房地産等開發項目”。

借鑒長江生態保護的經驗做法,大運河蘇中蘇北段將禁止設置入河排污口,現有入河排污口應當予以拆除或者關閉,大運河蘇南段禁止新設入河排污口、逐步減少現有排污口。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功能區水質,提高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推進雨污分流,全面消除沿線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

壯大文旅産業,不搞同質競爭

當前,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區域休閒觀光農業園區景點超過7500個,年接待遊客量達1.3億人次,綜合經營收入超過355億元。大運河旅遊産業潛力可見一斑。此次立法,旅遊長廊建設當仁不讓地成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駕馬車”之一。

對旅遊長廊建設,《決定》描繪了藍圖:各地應發展沿線地區之間、城市中心直達大運河景區的旅遊專線,開發大運河城市旅遊觀光巴士,建設休閒慢行綠道系統;支援舉辦行走大運河、運河馬拉松、運河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利用大運河兩岸工業遺産發展工業文化旅遊,開展大運河中醫藥特色旅遊、養老度假旅遊;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一批康養基地、旅遊民宿和特色小鎮。《決定》還明確,省政府將每年定期舉辦“大運河文化主題活動”。

大運河博物館今年已經在揚州開建,無錫、常州、揚州、淮安、徐州等運河城市也將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避免文旅建設同質競爭已成當務之急。為此《決定》提出,引導和支援沿線地區打造楚漢文化高地、淮揚文化高地、吳越文化高地、金陵文化高地,各地應當科學規劃建設文博、公園等展陳設施,須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時代經典之作,防止簡單重復、同質競爭和過度商業化”。

大運河江蘇段有10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3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決定》由此對提升歷史經典産業、發展壯大文化産業作出鼓勵和引導性規定,要求各地依託原真性景觀,培育精品線路,整體塑造“大運河”旅遊品牌形象,讓大運河江蘇段成為國內外運河旅遊最佳目的地之一。

推薦閱讀
為運河人家托起“安居夢” 滄州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下大力解決運河兩岸村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於今年5月啟動了大運河城市區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南關、張家墳片區徵收項目。把群眾“安居夢”和運河文化帶建設相結合,南關、張家墳片區,成為工程的重頭戲。”正值房屋評估關鍵時刻,南關群眾工作四組組長張金良母親從獻縣老家到滄州市中心醫院檢查,每天早晨五點多入村、第二天淩晨一兩點才回家的他忙暈了頭,兩天時間裏沒顧上給母親打個電話。
江蘇率先出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這一《決定》,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後,第一部省級層面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11月29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全票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這是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和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省委高度重視,省人大常委會及時制定法規性決定,從制度安排上解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對於依法促進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開幕 沉浸式體驗成亮點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活動現場。為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充分體現文化親民、文化惠民、藝術普及,11月29日,2019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暨文華·迎新惠民展演月活動在無錫古運河清名橋廣場開幕。開幕式上,無錫籍音樂人山奇也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運河文化創作分享。
“大運河文化主題活動”今後每年將定期舉辦 在生態長廊建設中,決定明確了嚴格的主河道兩岸生態空間管控制度。會議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將以法治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打造成高品位、高水準的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遊長廊,共建共用民生家園。決定支援舉辦行走大運河、運河馬拉松、運河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利用大運河兩岸老舊廠房、倉庫等工業遺産發展工業文化旅遊,開展大運河中醫藥特色旅遊、養老度假旅遊,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一批康養基地、旅遊民宿和特色小鎮。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