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開幕 沉浸式體驗成亮點

發佈時間: 2019-12-04 14:27:52 | 來源: 中新網江蘇 | 作者: 孫權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為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充分體現文化親民、文化惠民、藝術普及,11月29日,2019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暨文華·迎新惠民展演月活動在無錫古運河清名橋廣場開幕。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活動現場。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活動現場。

據了解,本次藝術節活動將持續至今年12月底。期間,將舉行運河文化沉浸式體驗、優秀劇目展演、美術書法作品巡展、文藝匯演等系列活動。

11月29日下午舉行的開幕式充滿了濃郁的“無錫風”和“運河情”。曾以一首原創歌曲《無錫》火爆全網的歌手肖斯塔與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蔡瑜攜手,演唱了一首溫婉悠揚的《清名橋》。這首今年首發的原創歌曲告訴大家:江南可以如《無錫》般婉約動人,也可像《清名橋》一樣俏皮活潑。

現場的演出頗具地方特色。

現場的演出頗具地方特色。

開幕式上,無錫籍音樂人山奇也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運河文化創作分享。“故鄉就是故事開始的地方,每個遊子心中都有一個故鄉,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南’。”山奇介紹,在專輯《意·江南》中,他用音樂傾訴鄉愁,與所有的朋友分享他心中的江南。

運河兩岸的文娛演出陸續亮相。

運河兩岸的文娛演出陸續亮相。

夜幕降臨,運河兩岸古建築在夜色燈光的映襯下分外引人入勝。古運河沿岸和遊船上的民俗、非遺展示陸續上演。在遊船上,國宴大廚吳剛和穆桂英美食非遺傳承人馬紅星推出運河系列船菜、船點,帶領遊客體驗“無錫味道”。

市民登臺與演職人員互動。

市民登臺與演職人員互動。

據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幕式當日,在清名橋、大公橋、跨塘橋、金塘橋和南下塘親水碼頭等地,分別設置了十多項非遺項目,由非遺傳承人現場製作展示。既有留青竹刻、紫砂壺製作、惠山泥人、錫繡等工藝項目,也有評彈、吳歌、錫劇等經典唱段表演。

入夜的古運河景色迷人。

入夜的古運河景色迷人。

從清名橋乘坐遊船一路沿河而行,遊客既可以領略別有韻味的古運河夜景,又能享受與眾不同的全感官體驗:聽錫劇、評彈經典唱段,賞優秀舞劇美輪美奐,看非遺大師精巧技藝。遊船窗外波光粼粼,遊人邊賞風景,邊拿起一塊精緻的太湖船點放進嘴裏,“無錫味道”盡在口中。這一場“藝術+旅遊”的沉浸式體驗,讓遊客流連忘返。

推薦閱讀
江蘇率先出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這一《決定》,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出臺後,第一部省級層面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11月29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全票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這是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和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省委高度重視,省人大常委會及時制定法規性決定,從制度安排上解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對於依法促進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開幕 沉浸式體驗成亮點 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活動現場。為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充分體現文化親民、文化惠民、藝術普及,11月29日,2019無錫市首屆運河文化藝術節暨文華·迎新惠民展演月活動在無錫古運河清名橋廣場開幕。開幕式上,無錫籍音樂人山奇也為現場觀眾帶來了運河文化創作分享。
“大運河文化主題活動”今後每年將定期舉辦 在生態長廊建設中,決定明確了嚴格的主河道兩岸生態空間管控制度。會議通過《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決定》,將以法治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打造成高品位、高水準的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遊長廊,共建共用民生家園。決定支援舉辦行走大運河、運河馬拉松、運河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利用大運河兩岸老舊廠房、倉庫等工業遺産發展工業文化旅遊,開展大運河中醫藥特色旅遊、養老度假旅遊,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一批康養基地、旅遊民宿和特色小鎮。
江蘇省政協集中視察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要注重科學謀劃,統籌抓好規劃實施,承擔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使命與責任。堅持保護生態,推動形成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模式。樹立全球視野,推動大運河成為世界認可的國家文化符號。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