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徐州市市委書記周鐵根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

發佈時間: 2019-11-14 13:01:12 | 來源: 徐州日報 | 作者: 魏寧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11月12日下午,江蘇省徐州市市委書記周鐵根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提高站位,深化認識,把握“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總體要求,確保高品質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徐州段建設。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其譜,市委常委、秘書長吳新福,市委常委、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強參加活動。

京杭運河在徐州境內綿延181公里,徐州作為大運河江蘇段的最北端,線路長、遺産多,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優勢明顯。地處徐州中心商圈的文廟街區項目將在修復現有大成門、大成殿的基礎上,新建古建築群並配建精品商業街區。周鐵根來到項目建設現場,詳細了解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實地查看歷史遺存保護工作。他指出,文廟是徐州重要的文化記憶,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進一步提煉文廟等徐州傳統歷史文化精髓。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文廟知名度,努力打造成為中心商圈的新亮點。

藺家壩船閘位於銅山區柳新鎮藺家壩村,上接微山湖京杭運河湖西航道,下連京杭運河徐揚段,是京杭運河江蘇段的北大門。2017年底藺家壩船閘被江蘇省列為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標識項目。周鐵根詳細了解藺家壩船閘航運文化標識建設,就更好地凸顯文化內涵、推動融合發展提出具體要求。他強調,要緊扣藺家壩船閘航運文化標識建設,充分挖掘運河文化和價值內涵,融合徐州漢文化元素,進一步凸顯運河的地域文化。

銅山區茅村鎮洞山村依山傍水,大運河繞村而過。北洞山漢墓坐落村內,出土文物500余件組,其中玻璃杯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玻璃容器。周鐵根聽取了文物保護、歷史遺存修復等工作彙報,要求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系統研究謀劃,推動文旅産業發展。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荊山橋遺址位於大運河北岸,是古代進京的必經驛道。解放後實測全長1599米,堪稱我國最長古石橋。1958年,因疏浚開拓京杭大運河,這座橋由於阻礙航道等原因被拆除。周鐵根實地查看文物保護工作,強調要進一步加大保護開發力度,既注重保留古橋歷史風韻,又融入現代元素。

周鐵根在調研中指出,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賦予大運河沿線地區的光榮使命。要堅持系統推進,加強整體規劃,進一步挖掘大運河歷史文化,整合徐州漢文化元素,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要加強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協調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環境治理修復與資源開發利用。要加快運河沿線路網提升建設,在保護好傳承好大運河深厚文化的同時,推動運河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為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徐州樣板、作出徐州貢獻。

推薦閱讀
千年大運河 煥發新生機 目前,鄭州市正在實施索須河分段生態提升治理工程,將新增水面面積1300畝,使這條已流淌上千年的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煥發新的生機。
徐州市市委書記周鐵根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 藺家壩船閘位於銅山區柳新鎮藺家壩村,上接微山湖京杭運河湖西航道,下連京杭運河徐揚段,是京杭運河江蘇段的北大門。他強調,要緊扣藺家壩船閘航運文化標識建設,充分挖掘運河文化和價值內涵,融合徐州漢文化元素,進一步凸顯運河的地域文化。周鐵根聽取了文物保護、歷史遺存修復等工作彙報,要求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系統研究謀劃,推動文旅産業發展。
總投資128億 聊城大運河假日世界項目今年將開建 聊城香江大市場改造升級及香江智慧倉儲物流園商貿文旅項目,首期電商科創項目擬投資約4億元,二期改造升級方案已設計完成,正在完善中。13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聊城市文旅局獲悉,總投資128億的大運河假日世界項目將於今年開建,2025年完工。全市共有8個文化旅遊項目列入大會重點跟蹤簽約項目,包括總投資128億的大運河假日世界項目成功簽約落戶開發區,項目涵蓋冰雪世界、萌寵樂園等具體項目。
“大運河文化帶”2019年江蘇省龍舟精英賽在泗洪舉行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11日電(楊顏慈)“大運河文化帶”2019年江蘇省龍舟精英賽(泗洪·古運河通濟渠站)于11月9日在宿遷市泗洪縣臨淮古鎮拉開帷幕。該縣成立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做好大運河泗洪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項目編制。比賽現場據泗洪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泗洪縣在保護開發運河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嘗試。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