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一圖穿越大運河六百年時空 看看“他們”為此都做了什麼?

發佈時間: 2019-10-25 17:51:5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冬雪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編者按: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指出,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強調要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那麼,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佈前,你可知道有這樣一個公司與大運河的輝煌密不可分?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杭州篇鑒賞。中國網發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瓜州篇鑒賞。中國網發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後記鑒賞。中國網發

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古運回望圖》序節選

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佔祥

2006年中國第一幅反映“京杭大運河”風貌水墨畫《古運回望圖》問世

2006年11月22日《古運回望圖》首展成功舉行,據記者了解,《古運回望圖》是長達210米的國畫長卷,主要反映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民風民俗。此長卷的創作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故事,並由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歷時五年組織創作。長卷的卷首、卷尾分別由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沈鵬、著名書法家郭雅君題名,著名詩人、書法家高佔祥與著名書法家、美術史論家孫克分別為長卷書寫了前言、後記。

圖為民營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資料圖。中國網發

2010年3月,由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建立的民營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博物館共26個展廳,分別展示了大運河歷年來的文化成果,每年累計接待參觀者近萬人,並被北京市通州區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了廣大師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大運河文化歷史、了解大運河文化知識的“必打卡”學習聖地。

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谷建華先生常説:“我是民族企業家,是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領導、社會給了我支援,我才有今天的成績,我要感恩于黨和國家,回報社會”。

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免費為通州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提供辦公及展示場地,全力打造以運河為主題,以運河源頭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主要內容的通州傳統工藝美術品産業的品牌,提高通州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併為通州國際化新城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目前,博物館已經與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合作,致力於共同宣傳北京古都歷史風貌傳承北京古樸的京城文化。

2011年獨資帶你騎遊京杭大運河體會環保新理念

2011年初,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又一個嶄新的創意像朝陽一樣噴薄而出,沿《古運回望圖》騎遊京杭大運河!以一種低碳、環保、健身、時尚、獨特的全新的方式去感受運河文明,去暢想運河文明,去傳播運河友誼。此次活動一經推出便受到全國多省市騎遊愛好者的強烈關注,最終,中心挑選了來自全國9省市的33名騎遊愛好者參加此次騎行活動,並倡議和贊助支援了這次為期一個月的騎遊京杭大運河的活動,以全新的方式帶領大家開啟了解歷史文明的新征程。

圖為騎遊京杭大運河活動資料圖。中國網發

圖為騎遊京杭大運河活動資料圖。中國網發

為此,該中心專為此次活動繪製了騎遊路線圖,騎遊隊伍每經過京杭大運河沿岸的每一個城市或地區,均請當地政府或文化部門、郵局在騎遊路線圖上加蓋印鑒,永遠地記錄了“沿《古運回望圖》騎遊京杭大運河”的足跡和壯舉。

2012年第一部以運河題材的大型動漫作品《神奇的大運河》上線

2012年8月,以《古運回望圖》為主線的312集大型系列動畫片《神奇的大運河》第一季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首映式。該動畫片是第一部有關運河題材的大型動漫作品,由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組織創作,並在中央電視臺等多地方衛視陸續播放,受到了全國政協領導和文史委員會領導的高度好評。

圖為動畫片《神奇的大運河》資料圖。中國網發

在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的階段,該動畫片的問世從一定範圍上彌補了大運河文化宣傳的空白。該作品也讓少年兒童對大運河有一定的認識,對進一步推動運河申遺有著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運輸船舶明顯增多 一派繁忙景象 孟德龍攝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川流不息的船舶,助力沿線企業復工復産。孟德龍攝京杭大運河揚州段已經恢復往日的繁忙。孟德龍攝3月7日,貨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社會司召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專家諮詢視頻會 會上,課題承研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介紹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總體思路、大運河資源稟賦及文化價值挖掘、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功能分區和文旅路線設置等方面的考慮。為貫徹落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3月17日,社會司會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江蘇省召開專家諮詢視頻會,研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編制思路和重大問題。社會司相關負責同志作會議小結,要求充分認識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深入研究、拓展思路、多方諮詢、抓緊編制,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精品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文物保護、資源利用和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佈 《規劃綱要》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個省(市)為規劃範圍,實施期為2018年~2035年,展望到2050年,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方向、目標和任務。文化引領空間佈局“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其中,《規劃綱要》以專門章節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3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 探密新沂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力打造“蘇北地區旅遊新標桿”。改革開放後,窯灣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古鎮的建築和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普查和保護,確認古鎮現存明清建築群813間,建築風格精巧,具有地方特色。窯灣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也形成自己的特色菜肴——窯灣船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