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長11.4公里 大運河通州城市段通航!

發佈時間: 2019-10-15 10:36:14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王海燕 | 責任編輯:

核心提示:上午9時20分,大運河通州城市段旅遊通航正式啟動,停靠在運河碼頭的遊船齊聲鳴笛。首批遊客登上游船,體驗運河水上風光。站在船頂的觀光平臺上,視野非常寬闊,平均200米寬的運河河道和沿岸的高樓、公園林地,一覽無余。水面清亮,迎風聞不到一絲異味兒。

10月3日,京杭大運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正式旅遊通航,遊船行進在運河上。新華社記者關桂峰攝

昨天上午,大運河通州城市段舉行旅遊通航儀式。通航河道全長11.4公里,途經通州奧體公園、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商務區,可飽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旖旎風光。

通航儀式上,一場場精湛的表演將現場觀眾帶入古代運河漕運繁盛的歷史記憶裏。一節《通州賦》頌出了通州的千年曆史和風土民情;一曲《船工號子》非遺表演唱出了當年運河兩岸船隻絡繹不絕、船工號子此起彼伏的熱鬧景象;一首《讓運河飛起來》帶大家窺見了千百年濃縮于一條運河的時代之變。文化內涵豐富的現場表演感染力十足,一幅幅豐富多彩的通州運河文化繽紛畫卷在北運河畔徐徐展開。

上午9時20分,大運河通州城市段旅遊通航正式啟動,停靠在運河碼頭的遊船齊聲鳴笛。首批遊客登上游船,體驗運河水上風光。站在船頂的觀光平臺上,視野非常寬闊,平均200米寬的運河河道和沿岸的高樓、公園林地,一覽無余。水面清亮,迎風聞不到一絲異味兒。時不時能看見有市民在河岸邊垂釣。

工作人員介紹,現階段白天開通的航線有兩條。航線一:從二號碼頭始發,途經漕運碼頭、柳蔭碼頭,而後返回二號碼頭。此為短線,全程80分鐘。航線二:從二號碼頭始發,途經七孔橋、鳥島、漕運碼頭,後返回二號碼頭。此為長線,全程120分鐘。遊船上配有講解員,為遊客介紹運河兩岸的景觀、人文故事、民俗風情等。

運河夜航也在昨晚啟動。為方便遊客欣賞沿線的夜景照明,夜航航線與白天航線略有不同,即從二號碼頭出發,途經東關大橋、運河大橋、北運河大橋,而後返回二號碼頭。全程為80分鐘。夜航開船時間為晚上7點和8點半,遊船班次將視實際售票情況調整。

北運河通航是北京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通航的通州城市段是從五河交匯處至甘棠閘。甘棠閘至與河北交界處的29公里多的航道將在2021年實現通航。

要想實現旅遊通航,首先要治理運河水質。通州區水務局副局長劉振峰介紹,過去運河是一條臭河,河道平均寬度只有80米。1998年以來,通州區對北運河進行了多次治理,河道平均寬度從80米達到了200米,部分河段達到了300米。河水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五類,實現了不臟不臭無水華。

為了方便市民休閒,運河沿岸設了7處免費垂釣區,並修建了騎行和步行綠道。現在實現了旅遊通航,欣賞運河之美又多了一個途徑。

推薦閱讀
無錫辦大運河文化生活節 將“詩與遠方”融入日常 ​沿運河而建、因運河而興的無錫,與奔流不息的大運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9月28日,首屆大運河文化生活節在“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無錫惠山古鎮啟幕。
文韻江蘇彰顯文化自信 大運河博物館“搬”進揚州展館 國慶長假,“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江蘇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成就展”場館內,人頭攢動。正在籌建的大運河博物館被“搬”進揚州展館。走進其間,就像登上了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船,觀眾站在“甲板”上抬頭看,40多米長軸畫卷展現了揚州城市中軸線文昌路的風貌,見證了揚州70年的發展變化。 講解員劉月圓告訴記者,揚州在建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是首座“國字號”的運河博物館。記者在面積為360平方米的展館內看到,作為揚州精神地標的24小時書房也在體驗區“落戶”,一座紅色的朗讀亭引得不少觀眾進入其中,抒發“我對祖國説”的愛意。
讓更多人感受大運河文化魅力 世界文化遺産中國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一直是網友關注的焦點。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相關討論量達到5.9萬餘條。網友高度關注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情況,並普遍認為,大運河文化是傳承展現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揚州舉行 9月28日,由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揚州市人民政府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共同承辦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揚州舉行,來自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江蘇省社科院等數十家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探討大運河保護開發的新思路,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出謀劃策。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