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帶來開封絕世繁華
“汴河通,開封興;汴河廢,開封衰。”
這句在開封流傳的民謠,説明瞭大運河與開封的關係。汴河作為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沒有汴河,就沒有北宋東京城168年的絕世繁華;沒有汴河,就沒有流傳千古的《清明上河圖》。這幅舉世聞名的畫卷,很大一部分描繪的是汴河邊的場面。
時光轉換,這段讓人留戀的河流,早已掩埋在地下,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如今,即使我們走進開封,也只能在州橋遺址、鐵塔、繁塔等文物點處,尋找它留給這個世界的蛛絲馬跡。
大運河申遺,讓我們把目光對向汴河,探尋發生在開封城裏、汴河兩岸的故事吧。
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汴河
汴河的前身是戰國時的鴻溝。鴻溝是在戰國時期陸續開鑿成功的,是當時中原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鴻溝溝通了黃河與淮河,開封成為連接黃河與淮河的一個節點。
西元605年,隋煬帝開挖大運河,通濟渠是其中重要的一段。唐代以後,通濟渠改稱為汴河。開封市考古研究所所長王三營介紹,北宋時期,全國最主要的交通方式還是漕運,汴河依據它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説,北宋東京城的輝煌,很大一部分是汴河帶來的。汴河東西橫貫東京城,“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歲漕江、淮、湖、浙米數百萬石”,成為京師的“建國之本”,成為當時東京乃至全國漕運交通的樞紐,達到了其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階段。
北宋時期,由於國家實現了統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汴河呈現了空前繁榮的狀況。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描繪了汴河上舟楫連檣的繁忙運輸景象。據專家考證,《清明上河圖》中所繪的城樓,就是屹立於汴河南岸的“上善東水門”。
走進以《清明上河圖》為原型建設的“清明上河園”,這個全國知名的旅遊景點內就有一條“汴河”。站在園中東京碼頭岸邊,畫中舟船雲集、漕運繁忙的景象已不復存在,但河中逼真的倣宋船隻,仍能勾起人的無限遐想。站在優美的虹橋之上,滿目汴河的碧波,一瞬間仿佛又看到了畫中那艘高大的商船,聽到了船夫的叫喊,體會到了這絕世的繁華……
王三營説,北宋滅亡後,受政治中心南移的影響,汴河的作用大減,並很快斷流。元、明、清建都北京,漕運改由元代開通的京杭大運河擔負,汴河逐漸被黃河泥沙淤沒於今開封城下數米乃至十數米之處。
隨之,開封也進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衰落階段。
見證著絕世繁華的州橋
有河的地方就有橋,就像一對情侶,密不可分。北宋東京城汴河上有橋梁13座,州橋是其中最為壯觀的一座。
《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著大內禦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牙、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禦路也。
王三營説,由此可見,當年的州橋,是一座鐫刻精美、構造堅固的純石結構的平橋。
“州橋明月”是著名的“京城八景”之一。州橋位於汴河之上,跨越汴河,連接禦街,離皇宮很近,當時不但是重要的交通要道,還是著名的景觀橋。橋兩岸店舖林立,笙歌一片,每當月明之夜,“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登橋賞月的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繁華的州橋,留下了無數文人騷客的著作。如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的“堤上殘風雪,橋邊盛酒樓。據鞍衰意盡,倚檻艷歌留”,王安石的“州橋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覺遙。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嶽話州橋”。南宋愛國詩人范成大登上州橋時,也寫下了“州橋南北時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的可歌可泣的名詩。
《水滸傳》中“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州橋上。
然而,現在的州橋在哪呢?記者來到開封市中山路,這裡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路邊,立著一個“州橋遺址”的牌子。
原來,金元之後,黃河不斷氾濫,大運河也被淤塞。州橋,這座見證過絕世繁華的橋梁,也被掩埋在地下。上世紀80年代,開封市政公司在此施工時,發現了州橋遺址,文物部門部分發掘後,由於種種原因,又重新掩埋。
80公里故道淤沒于地下
開封與黃河,這兩個詞在歷史上一直很容易被聯繫在一起。
開封飽經水患。黃河多次氾濫,給開封城帶來了滅頂之災。記者在北宋東京城遺址和古馬道遺址發現,地下很深的地方,都是黃河淤積而成的沙土。自上而下,明清、元、隋唐的底層分層非常明顯。這樣,才形成了開封“城摞城”的奇觀。而作為汴河,給開封帶來輝煌的汴河,風光不再,早已隨著歷史車輪的前行從人們眼前消失,深深地掩埋在地下。
據王三營介紹,為探明汴河遺址在今天開封轄區內的位置、走向、保存狀況的基本情況,為大運河申遺和開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及東京城大遺址的保護提供基本的考古資料,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07年開始,開展了“隋唐大運河開封段文物調查勘探工作”。
調查勘探發現,汴河在開封境內可以劃分為兩部分,即東京城區內和城外兩部分。東京城區段運河故道北宋時期河床距今地表9~14米,明代斷流前的河床距今地表深7.5~11米。河床的寬度,州橋遺址兩側為16米,其他地段為14~23米。
該段汴河上有許多重要的遺址節點:汴河西水門、汴河西角門子、汴河東水門、汴河東角門子、州橋、虹橋、汴河糧倉等。
“東京城區外的汴河故道在開封境內全長80公里左右,其中開封市段25公里左右,開封縣段25公里左右,杞縣段30公里左右。汴河故道今天多淤沒于地表以下,大多地段地表已基本平整,顯現不出任何痕跡,只有部分地段地表尚存洼地。”王三營説。
大運河申遺帶來新機遇
開封,這座聞名於世的城市,曾經沉寂了很長時間。新中國成立以來,這裡又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大運河申遺,又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新的機遇。
公開的資料顯示,為促進開封市申遺工作的順利開展,2008年5月,開封市建立了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和申遺工作辦公室,並組織人員開展實地調查,確定了除古汴河主幹道遺址外,北宋東京城新鄭門遺址、開封城墻、延慶觀、州橋遺址、山陜甘會館、大相國寺、鐵塔、繁塔等8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開封市申遺點。2009年,完成了《開封市大運河遺産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並於2011年9月28日經開封市政府審議並原則通過。規劃把汴河故道開封段遺址、州橋遺址、北宋東京城遺址(包括祐國寺塔、繁塔、延慶觀等)、大相國寺、開封城墻、朱仙鎮古建築群等列為開封段運河遺産,並使其全部列入了河南省申遺保護規劃。
開封市于2009年啟動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項目,為大運河申遺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遺産點,進一步豐富了大運河申遺的考古資料。
按照2011年4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揚州召開的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精神,開封包括鐵塔、繁塔等文物點在內的北宋東京城遺址和汴河遺址北宋東京城段成為申遺的“後續列入項目”。
大運河申遺,開始承載著開封的歷史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