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2006年,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入選北京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趙慶福老人成了唯一的傳承人,通州運河船工號子的獨特風格也得到了專家的普遍認可。
趙慶福老人教曾孫女唱運河號子
通州是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漂來的北京城”和通州運河漕運一度緊密相連。而通州運河號子,則是漕運不可缺少的元素,這段鮮活的歷史記憶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州運河船工號子是指通州到天津段運河的船工號子。它是運河船工為統一勞動步調,增加勞動興趣,提高勞動效率而創作的民歌品種。
可以説,大運河的歷史有多久,運河上的號子就唱了多久。伴隨著大運河的衰落,失去原有功能的運河號子如今更多地成為了一種文化記憶,而我們也希望這種記憶能夠作為遺産永遠地留在歷史長河中。
運河文化廣場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和《任務項目清單》,大運河通州段是重點,正在結合副中心規劃建設,彰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城市特色;規劃建潞縣故城遺址博物館、運河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努力把大運河文化帶打造成中國乃至世界標誌性文化品牌。運河號子、運河瓷畫、運河書法繪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將會發揚光大,分享給世界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