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興城,以文化城:打造華夏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
文丨穀雨(方塘傳媒《重新發現商丘》主編)
書法、繪畫是文化藝術的呈現,也是藝術家源於生活的創作,書法、繪畫名人為城市文化所精心創作的作品,是對於城市歷史文化的雋永雕琢,更是對於城市文化的展示,通過作品的展覽、展示的開放形式,讓普通民眾走進藝術殿堂,感受文化的熏陶,從而提升城市的氣質和影響力。
10月16日,第七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商頌·藝祺”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商丘市博物館成功舉辦。正如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老先生在書畫展開幕式所言:書畫作品展作為第七屆華商節的序曲,必將華商節推向一個文化盛會的高度,書法作品凝結的是書法家對於生活、文化、閱歷的獨特藝術感觀昇華,經過時間的沉澱後,一氣呵成。民眾需要提高對書法藝術的認知,保持對書法文化的敬畏。對於書法、繪畫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時刻提醒自己要修身、提高自己對於藝術的欣賞力和理解力。
這次書畫作品展覽均以商丘為主題進行創作,詩歌、辭賦、寫意畫、山水畫、各種書法體,風格多樣,飽人眼福,匠心獨具,無限出彩,參加本屆華商節的蒞商貴賓通過這些針對商丘歷史文化創作的作品進一步了解商丘,感受商丘的歷史文化魅力。
歷史是一個城市的底蘊,文化則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商丘文化符號眾多:火文化、商文化、漢梁文化、木蘭文化、伊尹文化、葛天文化、家風文化等等。如此厚重的歷史、文化,如何在現代社會煥發生機?
1、打造華夏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精神文明建設要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而且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5000年曆史,商丘有7000多年曆史,從“三皇五帝始到今”到莊子、墨子、孔子等中華聖人文化圈的形成;從“梁園三百里”的富足到“應天書院”的繁榮;明清五百年風霜,沉澱了“七大家、八大戶”的風雲。
商丘具有不斷代的華夏文明史,理應成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有傳承有創新,傳承立足於自己的文化根基,提高公眾對於商丘華夏文明的認知,喚醒對於文化的自覺;創新要有全球視野,探索新時期城市發展與文化創新的融合之路,堅定對於文化的自信。
“讀華夏文明史,遊商丘古都城”這是旅遊局對於商丘古城旅遊的推介口號,正是基於商丘厚重的華夏文明史,來對商丘文旅進一步從各種文化IP中加深遊客對於商丘古城的印象。這不僅是口號,更是商丘內部需要普及的文化教育,通過教育讓大家對商丘歷史加深了解,為到商丘旅行的外部遊客留下好印象。
2、以文興城,以文化城
完善基礎的文化體驗設施,激發民眾對於文化的熱情。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是城市文化設施的標配,目前,商丘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方志館正在建設中,文化基礎設施有保障的前提下,民眾基於遊玩需求也會對於城市的新文化景點加深了解,在閱讀、參觀、體驗氛圍的渲染下,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
堅持文化自信的理念,打造有文化氣息的主題文化長廊硬體設施。在公園、廣場、街區、社區進行文化長廊建設,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氣質。目前,商丘的文化長廊工程不單是實現了主城區內覆蓋,而且也已經下沉到縣城、鄉村的主要地方。這種直觀可視化的文化公眾傳播,從無形中增強了民眾對於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多次記憶,間接影響了民眾的自身行為要有文化意識。
激發文化創造力,提高文化産業化水準。古城文化創新創意片區是商丘古城建設規劃中一個對於文化創新創意方面的功能區,以此來激發文化創新能力,展示城市對於文化創意産業的活力。某種意義上來説,這個創意片區應該定位成商丘文化創新創意領域的引領者,它將成為商丘古城文旅的一個基於消費升級功能下的新期待。
相容並包,對外加強文化交流,對內搞活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交流必須走出去,固步自封、邯鄲學步的做法都將自毀前程。關注全國甚至世界上著名的文化交流大會、論壇、展覽、展會,並積極參與其中,增加向外部展示自己的機會。文旅融合發展後,文化方面的節會往往是伴隨著旅遊的概念出現,旅博會是對一個城市深層次文化和旅遊産業的發掘和推介,是向世界展示城市魅力的時刻,更是文旅行業新趨勢下相關部門需要關注的外部交流機遇。對內搞活文化體制改革,要從制度上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化商業行為,給予文化創意産業提供政策、法律、財稅、工商等支援,讓創意者不糾結生存問題,提高創意經濟體社會地位,充分參與到文化産業的孕育當中去,讓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同步發展、協同發展,“以文興城、以文化城”,逐步通過發展文化事業來提升商丘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