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古村老巷抱緊“梨塘春色”,打造梨文化旅遊勝地
梨園村內修整一新的村民廣場,亭臺水榭、古樹老井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志勇 攝
梨園村位於德州市平原縣張華鎮東部,相家河水庫(原相家河)西岸,距離縣城22公里,該村因梨樹多而聞名。村裏有神仙溝、牛角河、望海樓、瓦缸橋等傳説流傳至今,並保留有古槐、古巷、老屋等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梨園村正抱緊這些瑰寶,向著“江北梨園”品牌之路小跑前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常學藝 通訊員 張大偉
古樹、古井、古風
古村落資源真不少
“我今年90歲了,村裏的老人屬我年紀最長。”9月18日下午3點,村民董兆恒睡醒午覺後,正在梨花池邊乘涼。他是一名老供銷員,見的人多事多,現在雖有些耳背,但心裏亮堂,談起村裏的變化,他直説“沒想到”。
梨園村建於1497年,是名副其實的古村落。“老相家河處以前是個大洼地,寬300多米,河灘內長著蘆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形成一個大的水系。”張華鎮副鎮長李樹軍介紹,梨園村古老守舊,世世代代農耕為主,天然的資源沒能好好利用,在發展美麗鄉村的大背景下,亟需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方向。
在村東頭一戶農家院里長著一棵碩大的古槐,據村內老人祖輩口傳,槐樹距今有幾百年的歷史。李樹軍説,時代變遷,如今老屋已空,可院子仍在,那棵古槐開枝散葉,繁茂如初,蔚為壯觀。
經過長時間的研討,梨園村以“水鄉古韻 江北梨園”為主題,以“古樹、古井、古巷、古宅、古風”為主線,大力實施“梨塘春色、古樹情懷、古巷記憶、馬頭景墻、井臺故事、牌樓印象、瓦缸橋、梨博園”八大景觀節點建設,逐步打造鄉村振興和美麗村莊的示範村。
吸引年輕人回鄉
鄉鎮幹部有了底氣
李樹軍介紹,梨園村總人口1200多人,大部分年輕人在外打工,如何吸引他們回鄉發展?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一年前,或許他心裏沒底,但現在他很有信心。
在梨園村往南一公里的大崔莊村,有一片幾十畝地規模的梨園,主要搞採摘和優質梨的批發零售。“現在正是果子成熟的季節,中秋節前有大量顧客前來採摘,價格每斤四元,比市場價高出不少。”園區負責人崔書濤介紹,他們園區梨的品質屬於中高端,目標直供大型市場或超市,若銷售渠道全部打開,利潤可觀。
在梨園村西南不遠的張華村,不少遠道而來的市民正在採摘無花果。“我們今年無花果採摘園總面積為60畝,明年預計達到100畝。”經理任鳳琴説。
“大崔莊村的梨園和張華村的無花果園發展方向是看得見的致富路,鎮政府會重點包裝推廣,和梨園村的特色産業一起形成生態旅遊採摘線路。”李樹軍説,用綠色資源吸引遊客前來,有了人就會有投資,財富慢慢積累,就可形成産業良性迴圈,年輕人看到有錢賺,回鄉是遲早的事。
梨園村村民董光勇2013年辭掉工作,在鄉鎮經營起一家建材廠,多年來優先聘用本村的村民。“我們村這一年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接下來的優質種植和高效農業若能發展起來,幸福指數提高了,鄉村的發展就越來越好了。”董光勇説。
開發鄉村採摘遊
打造梨文化旅遊勝地
“梨園村計劃依託相家河水庫生態優勢,立足歷史文化、鄉風文明、産業發展三大重點,打造産學研基地,開發梨園觀賞採摘鄉村遊,著力發展梨樹特色産業,逐步打造綠色、富裕、宜居的美麗新梨園,形成集觀光、民宿、採摘、科研于一體的梨文化旅遊勝地。”平原縣張華鎮黨委書記李好雲站在村廣場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描述未來梨園村的發展建設,將來首先要對村南牛角河進行清淤治理,建設沿河商業樓,讓遊客體驗乘船觀景購物的“江北烏鎮”,另外,還要對牛角河和神仙溝連接處的坑塘進行治理,棄土建設湖心島景觀,可乘船觀島。
除生態旅遊發展以外,建設梨博園是梨園村的另一重要設想。李好雲介紹,在未來規劃中,梨博園由梨文化展示區、梨鄉民俗與農耕體驗區、梨休閒養生文化區等三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展示區組成,將古村的梨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