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
         

德州一古村老巷抱緊“梨塘春色”,打造梨文化旅遊勝地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8:32 | 來源: 大眾網 | 作者: 大眾網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梨園村內修整一新的村民廣場,亭臺水榭、古樹老井成為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志勇 攝

梨園村位於德州市平原縣張華鎮東部,相家河水庫(原相家河)西岸,距離縣城22公里,該村因梨樹多而聞名。村裏有神仙溝、牛角河、望海樓、瓦缸橋等傳説流傳至今,並保留有古槐、古巷、老屋等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梨園村正抱緊這些瑰寶,向著“江北梨園”品牌之路小跑前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常學藝 通訊員 張大偉

古樹、古井、古風

古村落資源真不少

“我今年90歲了,村裏的老人屬我年紀最長。”9月18日下午3點,村民董兆恒睡醒午覺後,正在梨花池邊乘涼。他是一名老供銷員,見的人多事多,現在雖有些耳背,但心裏亮堂,談起村裏的變化,他直説“沒想到”。

梨園村建於1497年,是名副其實的古村落。“老相家河處以前是個大洼地,寬300多米,河灘內長著蘆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形成一個大的水系。”張華鎮副鎮長李樹軍介紹,梨園村古老守舊,世世代代農耕為主,天然的資源沒能好好利用,在發展美麗鄉村的大背景下,亟需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方向。

在村東頭一戶農家院里長著一棵碩大的古槐,據村內老人祖輩口傳,槐樹距今有幾百年的歷史。李樹軍説,時代變遷,如今老屋已空,可院子仍在,那棵古槐開枝散葉,繁茂如初,蔚為壯觀。

經過長時間的研討,梨園村以“水鄉古韻 江北梨園”為主題,以“古樹、古井、古巷、古宅、古風”為主線,大力實施“梨塘春色、古樹情懷、古巷記憶、馬頭景墻、井臺故事、牌樓印象、瓦缸橋、梨博園”八大景觀節點建設,逐步打造鄉村振興和美麗村莊的示範村。

吸引年輕人回鄉

鄉鎮幹部有了底氣

李樹軍介紹,梨園村總人口1200多人,大部分年輕人在外打工,如何吸引他們回鄉發展?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一年前,或許他心裏沒底,但現在他很有信心。

在梨園村往南一公里的大崔莊村,有一片幾十畝地規模的梨園,主要搞採摘和優質梨的批發零售。“現在正是果子成熟的季節,中秋節前有大量顧客前來採摘,價格每斤四元,比市場價高出不少。”園區負責人崔書濤介紹,他們園區梨的品質屬於中高端,目標直供大型市場或超市,若銷售渠道全部打開,利潤可觀。

在梨園村西南不遠的張華村,不少遠道而來的市民正在採摘無花果。“我們今年無花果採摘園總面積為60畝,明年預計達到100畝。”經理任鳳琴説。

“大崔莊村的梨園和張華村的無花果園發展方向是看得見的致富路,鎮政府會重點包裝推廣,和梨園村的特色産業一起形成生態旅遊採摘線路。”李樹軍説,用綠色資源吸引遊客前來,有了人就會有投資,財富慢慢積累,就可形成産業良性迴圈,年輕人看到有錢賺,回鄉是遲早的事。

梨園村村民董光勇2013年辭掉工作,在鄉鎮經營起一家建材廠,多年來優先聘用本村的村民。“我們村這一年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接下來的優質種植和高效農業若能發展起來,幸福指數提高了,鄉村的發展就越來越好了。”董光勇説。

開發鄉村採摘遊

打造梨文化旅遊勝地

“梨園村計劃依託相家河水庫生態優勢,立足歷史文化、鄉風文明、産業發展三大重點,打造産學研基地,開發梨園觀賞採摘鄉村遊,著力發展梨樹特色産業,逐步打造綠色、富裕、宜居的美麗新梨園,形成集觀光、民宿、採摘、科研于一體的梨文化旅遊勝地。”平原縣張華鎮黨委書記李好雲站在村廣場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描述未來梨園村的發展建設,將來首先要對村南牛角河進行清淤治理,建設沿河商業樓,讓遊客體驗乘船觀景購物的“江北烏鎮”,另外,還要對牛角河和神仙溝連接處的坑塘進行治理,棄土建設湖心島景觀,可乘船觀島。

除生態旅遊發展以外,建設梨博園是梨園村的另一重要設想。李好雲介紹,在未來規劃中,梨博園由梨文化展示區、梨鄉民俗與農耕體驗區、梨休閒養生文化區等三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展示區組成,將古村的梨文化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