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
         

邢臺市第三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開幕!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4:52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規模空前 內容豐富 影響深遠 成效顯著

9月6日,邢臺市第三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在邢臺縣舉辦。本屆旅發大會規格高、規模大、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成效顯著,達到了預期目標。大會邀請了省領導和省直有關部門領導、省內各市及周邊市文化旅遊部門領導及旅遊界人士參加。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會議,各縣市區黨政領導和市直部門及駐市單位主要負責人,市文化旅遊系統下屬單位和重點旅遊企業參加了會議。尤其是沿太行山京冀晉豫四省(市)22個地級市(區)文化旅遊部門和企業特約出席了大會。大會主要活動有:開幕式暨邢臺旅遊文化推介會、全市旅遊工作推進會、太行山經濟文化帶建設交流會、重點旅遊項目觀摩、文化旅遊項目招商會、旅遊産品和精品線路推介會、音樂大師課、旅遊商品和文創産品展銷會等。9月6日晚在邢臺縣路羅遊客中心主會場舉行大會開幕式暨邢臺旅遊文化推介會和火焰音樂晚會。出席開幕式的外地嘉賓和記者500人,本市正式參會人員和媒體記者、工作人員800多人、大會志願者、交警、安保等會議保障人員和文化活動演出人員及當地群眾代表共計2000余人參加了大會開幕式。


本次大會主題突出,特色鮮明。以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為指導,以“綠水青山 紅動太行”為主題,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理念,遵循“以會造勢、以會興旅”辦會思路,以大峽谷為核心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龍頭,以路羅、漿水兩個特色小鎮為主要載體,以打造“夜遊路羅”品牌為支撐,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加快旅遊項目建設,豐富旅遊業態,全面推動我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本屆大會共投資31.75億元,推出了14個重點旅遊觀摩項目,建設提升了大峽谷、德龍鋼鐵文化園、抱香谷萬畝梯田花海等一系列全新景區,突出打造了長38.4公里的全市重點旅遊風景大道——抗大路。

資源豐富 基礎雄厚 潛力巨大 前景廣闊


邢臺市歷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觀優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邢臺有3500年曆史,是華北歷史上最早的城市,是仰韶文化、堯山文化發源地之一,曾為五朝古都、十朝雄郡。邢臺名人輩出,這裡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周世宗柴榮的故里,是魏徵、宋璟、郭守敬的故鄉,有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和歷史遺存。邢臺山水自然資源類型齊全、特色突出,是800里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有太行山大峽谷、北方奇觀崆山白雲洞、雲夢山、紫金山、天梯山、天河山、前南峪、王硇、英談等國家4A級景區及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已初步形成以山水觀光遊、紅色主題遊、休閒度假遊、生態農業遊、健康養生遊和休閒體驗遊于一體的旅遊産品體系。邢臺位於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原經濟區三大國家戰略交匯地帶,正在修建的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車後,將縱貫河北省太行山區,成為連通北京、河北、河南的一條交通大動脈,將實現與北京、河南、河北其他城市的快速連通。邢臺豐富的旅遊資源,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環境,必將為我市文化旅遊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


近幾年,我市加快轉變旅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全域旅遊發展實現提質增速,先後編制了《邢臺市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邢臺市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等指導性文件,出臺了《邢臺市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實施意見》,確立了我市旅遊業發展的總體定位,提出了發展的重點任務。實施了“1+3”全域旅遊規劃工程,明確了“守敬故里 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為全市旅遊品牌,著力構架“一核心兩示範區三産業帶”的旅遊發展總體佈局,開發了一批文旅融合、産業融合、村景融合的新産品。本屆旅發大會是我市舉辦的第三屆旅遊産業發展大會,通過前兩屆旅發大會的成功舉辦,打造了邢臺縣太行山地休閒度假區、內丘縣康養休閒旅遊區、臨城縣山水休閒度假旅遊區、沙河市生態田園特色旅遊區四個全域旅遊示範片區,推出了鵲山湖國際康養旅遊度假區、“邢窯三館”、扁鵲醫養基地、邢襄古鎮、興臺古鎮、太行水鄉˙棲心灣、綠嶺核桃小鎮、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沙河市遊客中心、抗大路等82個重點旅遊新項目。通過大力發展旅遊産業,旅遊産品推陳出新,慕名來邢的遊客數量明顯增多,旅遊收入連年增高。2017年全市旅遊業接待總人數2631.6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39.36億元,2018年全市旅遊業接待總人數3058.4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90.99億元,截止到年8月底,我市旅遊接待總人數預計2516.6萬人次,同比增長21.2%,旅遊業總收入預計236.8億元,同比增長25.3%,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協調發展,邢臺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新思路 新舉措 譜寫旅遊發展新篇章

事實證明,邢臺旅遊稟賦優越,産業基礎雄厚,工作思路清晰,發展舉措有力,只要把資源開掘好利用好,就能夠釋放出巨大潛能;邢臺旅遊業方興未艾,只要持續盯緊抓實,就能夠收到實效;邢臺旅遊發展大有可為,只要堅定走全域旅遊、産業化發展的路子,就一定能夠成為轉型新動能。在加快推進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上,秉持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發展之路,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精心打造北方生態旅遊名城和國家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


  ——構建“大旅遊”機制,創新旅遊發展新模式

強化黨委政府主導。樹立“大旅遊”觀念,打破地域利益局限,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引進大企業、大集團投資我市旅遊業,形成以骨幹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旅遊新格局。強化全民共建共用。加強對旅遊景區居民的教育,結合城市創建,進一步提升文明旅遊宣傳普及力度,充分展現邢臺的良好形象。

——立足生態綠色發展,培育全域旅遊新名片

重點推動太行山區全域旅遊建設。謀劃太行山“一路三帶”旅遊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大峽谷、扁鵲廟5A級景區創建工作,邢臺縣、沙河市、臨城縣、內丘縣縣域內休閒旅遊度假區建設。著力推進平原旅遊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加快大運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打造運河文化旅遊産品。推進平原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等旅遊産品建設。加快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在內丘縣榮獲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基礎上,督促指導其他縣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推進一批新業態項目建設。

——培育優質産品項目,築牢産業發展新支撐

突出打造龍頭景區。重點抓好以大峽谷、扁鵲廟為核心的5A級景區,發揮龍頭帶動效應、聯動作用,串珠成鏈,打造全域美景。建設豐富多元新項目。培育建設一批亮眼醒目、獨具特色的新項目、新業態、新産品,與傳統景區交相呼應、共生互補,為遊客提供更豐富更精彩的旅遊體驗。建立完整産品體系。充分發揮我市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推出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和旅遊體驗産品,深化與電商、商超多渠道合作,全面提升遊客滿意度。

——推進産業融合發展,激發産業發展新動力

加快推進旅遊+文化。深挖我市優秀文化資源,持續做強邢襄文化等旅遊品牌,讓更多的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轉化為旅遊産品。增強園博園旅遊功能,將其打造為城市旅遊的一張新名片。加快推進旅遊+農業。利用邢臺豐富的鄉村資源和“一縣一水果”的特色,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現代農莊,打造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閒鄉村。加快推進旅遊+工業。結合食品、服裝、加工製造等産業,指導平鄉自行車製造、綠嶺核桃乳加工等工業點,通過建設主題博物館、設置特色購物區、開發工業旅遊特色商品等方式打造工業旅遊示範點。加快推進旅遊+康養。圍繞邢台西部豐富的山地、湖泊、森林、鄉村、溫泉等旅遊資源以及深厚的醫藥文化、百泉文化,打造一批中醫康養基地、森林養生度假小鎮、溫泉度假基地等,全面滿足遊客新需求。

——帶動扶貧脫貧富民,助推鄉村振興新發展

全面調整産業結構。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的思路,探索實行“政府+村鎮+公司”管理運營模式,形成景村共建的管理體制,激發多方市場主體的共創動力。創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推進現代農業産業園、科技園、創意田園綜合體“三園一體”建設;構建融居民生産生活、休閒體驗、購物旅遊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村和非遺文化街,增強鄉村旅遊的遊客參與度。著力打造鄉村旅遊精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獨具特色、各有風格的要求,對全市適合發展旅遊的鄉村進行開發建設、策劃包裝,打造具有邢臺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

——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打造服務環境新面貌

打造便捷的基礎設施。借助太行山高速通車契機,實現對外“大交通”和景區“小交通”的無縫銜接,滿足遊客旅途多元化需求。打造優質的公共服務。加強導覽系統、休閒設施、智慧景區建設,持續深入抓好“廁所革命”,強化導遊隊伍培訓管理和志願者隊伍建設,為遊客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體驗,不斷提升遊客的舒適度、滿意度。打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遊客順心、放心,讓周邊居民生活方便、美好。

——突出綜合宣傳行銷,提升旅遊品牌新形象

“主渠道”與“新媒介”相結合。市縣兩級要攜起手來,聯合宣傳推介邢臺旅遊産品,講好邢臺故事,全方位多渠道對我市旅遊進行宣傳。“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組織旅遊企業組團打包,聯合開展目的地行銷,主動深入周邊大城市和主要客源地進行宣傳推介。“造精品”和“借平臺”相結合。連點成線、連片成面,打造一日遊、二日遊、三日遊等精品線路,充分利用旅發大會、國際自行車大賽、國家中醫藥文化産業大會、太行山經濟文化帶建設交流會、省園博會等平臺,集中造勢,唱響“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品牌。

新機制新作為,開創旅遊工作新局面

——真正落實主體責任

充分利用旅發大會平臺,集合各類資源要素,全面履職盡責,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切實把推進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擺上重要議程。

——著力創新管理機制

各縣(市、區)要按照全市安排部署,同頻共振,步調一致,進一步明確本地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目標定位、實現路徑、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在解放思想中推動邢臺文化旅遊産業融合高品質發展。

——切實加強政策扶持。

整合各類資源,將旅遊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相關部門要協調出臺旅遊項目的準入、用地、稅收、補貼等鼓勵性政策,鼓勵從行政管理、企業經營、行業服務等三個方面,全面加大産品開發、項目策劃、市場行銷、導遊解説等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

——廣泛拓寬融資渠道。

貫徹實行“政府主導、業主開發、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開發建設機制,將各部門相關專項資金與旅遊産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為重大旅遊項目建設提供相關專項資金支援。不斷加強旅遊招商引資工作,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推動我市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改進完善工作方法

研究完善市、縣兩級文化産業、旅遊統計指標體系,與統計部門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銜接,為加快我市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把文旅産業融合發展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完善市縣兩級文化、旅遊産業統計指標體系,精準量化推進考核評價,推動旅遊産業發展提質擴量、提速突破。

行者方致遠,奮鬥路正長,新時代下我們要肩負新的使命,在推進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路上砥礪前行,激活發展動力,開創新局面、幹出新業績、建功新時代,全力推動邢臺市旅遊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