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千年文脈 生態走廊 黃金水道——淮安探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發佈時間: 2019-10-10 21:49:56 | 來源: 淮安新聞網 | 作者: 何淵 | 責任編輯:

大運河——淮安的母親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淮安兒女,承載了淮安千年興衰,書寫了淮安歷史的繁華與榮耀。今天,我們站在運河畔,回望煙雲歲月,仍能夠想見“鹽帆飄展漕運盛,客賈往來出聖賢”的盛景;展望未來發展,心中更是騰升重現歷史輝煌的擔當夙願。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跨越時空的宏偉戰略構想,擘畫了大運河流域發展的美好未來,為新時期大運河發揮更大作用、促進大運河沿線地區協調聯動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支撐。如何加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大運河沿線的重要節點城市,淮安近年來在這方面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這為下一步抓好習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貫徹落實,加快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承千年的城市文脈

淮安的大運河有何特別之處?她擁有多項“運河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河壩、亞洲最大的水上立交、中國大運河最古老的航道、中國大運河僅存的保存完好的古閘、中國大運河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

淮安段大運河遺産相當豐富:入選世界遺産名錄的主要有清口水利樞紐、總督漕運公署遺址2處遺産片區,包含1條河段、5處遺産點,遺産區和緩衝區的面積超過1萬公頃,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遺産的七分之一。

遺産是文化的實物化呈現。大運河養育了淮安兒女,孕育了淮安城市性格。第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邗溝,其北端就在淮安古末口。明清兩代,朝廷的漕運總督府設在淮安,淮安是全國的漕運指揮中心、漕船製造中心、漕糧轉輸中心、黃淮運河治理中心、淮北鹽集散中心。五大中心、南北薈萃,形成了融南匯北、五湖四海的特點。大運河孕育了開放包容、絢麗多姿的地域文化,吳承恩在大運河邊的河下古鎮,潛心創作出了名著《西遊記》,如今西遊文化已成為淮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來北往的商賈名士不僅推動了淮安歷史上工商業的繁華,而且促成了全國四大名菜之一——淮揚菜的形成,五味調和的淮揚菜文化是淮安人平和暢達性格的反映;此外,豐富的戲劇文化、漕運文化、河工文化等交相輝映,鑄就了淮安城市與眾不同的魅力。

近年來,淮安堅持以大運河文化遺産為依託,構建嚴格的運河遺産保護機制,編制了一張堅固的運河遺産保護安全網,全力呵護好珍貴歷史記憶。成立大運河淮安段遺産保護管理領導小組,簽訂工作責任狀,推動責任到人;制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特別明確大運河沿線所有建設項目一律按照規劃實施,事先必須徵得文物部門審查同意;正在研究制定《淮安市文物保護條例》,將通過地方立法規範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的保護與管理。此外,我市組織力量對運河沿線地下文化遺存進行排查勘測,新確定9處遺跡分佈區,並對新發現的板閘遺址、清江浦古城墻遺址,立即叫停建設項目,使之得到了有效保護。

綠意盎然的生態走廊

綠色樞紐,生態水城。大運河為淮安增添了更多生態底色。

從小家住運河邊的朱樹森在《走過裏運河板閘新事》中寫道:“我走到淮安森林公園,這公園兩年多時間,打扮得新樣,兩千畝地,已是綠草一片,像是天邊無際的大草坪。除了綠色草坪,還有大樹,枝葉茂盛,給人美好的享受。”

作為重點工程,生態綠色一直是淮安裏運河文化長廊的建設理念。比如,北門橋控制工程充分體現了裏運河文化長廊的“理水”理念:引導水系滲透、還原潔凈之水、建設美麗水岸、營造樂活之水。如今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沿著堂子巷溯流而上,裏運河文化長廊的一道道風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白天,兩岸顯水透綠,寬闊敞亮。乾淨的裏運河水緩緩流淌,翠綠的植被隨風搖曳,亭臺景觀錯落生動,倣古建築粉刷一新……

讓我們把目光再聚焦到洪澤湖大堤。茂密的植被、一望無邊的洪澤湖,眾多的單車騎友把綠樹成蔭的大堤作為騎行的最佳場地,一路騎行、一路風光。遠處的洪澤湖,曾經的採砂船不見了、捕撈有了禁捕期,風光旖旎的洪澤湖,開始了生態修復,逐漸成為吸引遊客的寶地、漁民眼中的“富礦”。

除了水利工程外,淮安加強了運河的綠色航道建設,在京杭運河兩淮段航道整治時,大量採用楊樹、垂柳、蘆葦等作為生態護坡的主體植物,生態護坡結構形式多達10余種。京杭運河兩淮段航道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內河水運建設示範工程活動長江三角洲環境友好型航道。

近年來,淮安始終把大運河作為重要景觀帶打造,按照“多規合一”理念和“城水相依、組團相間、生態相連、文脈相融”要求進行濱水佈局,切實加強包括大運河在內的“四河八岸”景觀帶建設,穩步推進白馬湖、洪澤湖“納湖入城”,精心實施京杭大運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努力讓大運河水韻悠長、綠意盎然。

助推發展的黃金水道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千年,大運河仍是淮安“公鐵水空”運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一條名符其實的黃金水道。

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我市完成內河水路貨運量6027萬噸,佔總貨運量的50%;貨運週轉量190億噸公里,佔總貨運週轉量的51%,京杭運河兩淮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內河航道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重點培育的鹽化新材料、特鋼、食品等特色優勢産業都是大進大出的行業,水運運量大、成本低,每噸公里運費約為0.1元,僅為公路的1/4、鐵路的1/2,在産業培育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果説,曾經大運河的作用是“運輸”,那麼如今大運河作用的再創造為淮安發展提供了更多動力。我市圍繞“理水、營城、聚人、興文”的設計理念,重點打造了以清江浦景區、漕運城景區、山陽湖景區和河下蕭湖景區為主體的裏運河文化長廊,項目深度挖掘漕運文化、古城文化、飲食文化、名人文化,通過硬體打造、旅遊休閒、文化展示等多種方式再現“運河之都”的繁華盛景。

經過三年的規劃建設,清江浦景區建成開放、蕭湖景區順利開園、漕運城工程加快實施,裏運河全線慢行系統及人文景觀工程全線貫通,河道總督署、淮安歷史名人館、淮安戲曲博物館等一批文化項目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水綠相映、城在園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卷,成為全省重要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

此外,打造了以西遊記為主題的西遊記文化旅遊區、以淮揚菜文化為主的淮揚菜文化産業園……圍繞大運河,淮安一直在保護、傳承、利用,做好大運河文化産業文章。

説起淮安的大運河,羅馬尼亞《歐洲僑報》社社長高進告訴記者,在歐洲説起家鄉淮安,美麗的大運河是一張靚麗名片。“她底蘊深厚能夠很好地彰顯中國文化,她風光優美是顏值擔當,她值得前來旅遊是很好的産業,我相信她能夠成為淮安溝通世界的橋梁,”高進説。

未來更可期。我們堅信,緊緊抓好這一歷史性契機,“運河之都”淮安必將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