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
         

安徽淮北舉行《“運河·中國”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考察》贈書儀式

發佈時間: 2019-10-10 21:36:32 | 來源: 央廣網 | 作者: 徐鵬 | 責任編輯:

2月15日上午,《“運河·中國”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考察》贈書儀式在安徽淮北舉行。淮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顧文參加贈書儀式,併為該書作者張秉政頒發榮譽證書。

據了解,《運河·中國——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考察》一書近60萬字,以古運河時的通濟渠、永濟渠為中心,記述了兩渠的淵源和演變,考察了通濟渠的古代風貌(如水流、變遷、設施和漕運管理等)和沿岸風物(如民風民俗、古代陶瓷等)。該書還大篇幅介紹了兩渠沿岸約20個城市,涉及古代這些城市的方位、經濟、名勝、風土人情和歷代名人等。

書中集中了大量的考古研究成果、歷史記載的資料,沿岸人民口口相傳的故事,將大運河歷史與現狀、大運河生態環境變遷及沿岸風土人情等進行全方位展示,為傳承千年運河文明做出了應有貢獻。

據作者張秉政介紹,2013年,他發起“行走隋唐大運河”活動,帶領團隊對隋唐大運河沿線5省2直轄市和30余個地縣市境內的大運河古道進行實地考察,歷時五年編著完成《“運河·中國”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考察》。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