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通濟渠宿州市泗縣段隨“大運河”申遺成功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45:16 | 來源: 宿州新聞網 | 作者: 王雲 劉媛媛 吳尚 | 責任編輯:

“我這幾天一直在關注大運河申遺的消息,剛剛看到央視報道説申遺成功了,內心無比欣喜,從此我們宿州也有了一處世界文化遺産點!”6月22日下午,宿州市文物局局長韓三華説。


【喜訊傳來】安徽省再添世界文化遺産

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是6月15日起在多哈開幕的。在這次會議上,一共要審議40個申遺項目,其中包括9項自然遺産申請、2項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申請,29項文化遺産申請。中國向本屆大會提交了“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産申請和“大運河”文化遺産申請,還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了“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産申請報告。在今年申報的項目中,“大運河”由於橫跨8個省市,因此備受關注。“大運河”項目包括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和隋唐大運河,首批申遺點段共涉及27段河道和58處遺址點,安徽省共有淮北柳孜運河遺址、通濟渠泗縣段兩個申遺點入這次“大運河”申遺,申遺成功則意味著,安徽省目前已經有三處世界遺産。 

據介紹,中國大運河包括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我省境內的運河屬於隋唐運河通濟渠,流經淮北和宿州兩市,溝通黃河和淮河,全長180余公里。通濟渠淮北段主要在濉溪縣境內,全長40余公里;宿州段長140余公里,流經埇橋區、靈璧縣、泗縣,隨後進入江蘇泗洪縣境內,呈西北東南方向走勢。其中,泗縣境內的運河故道,是隋唐運河現存最完整的一段“活運河”,現在還在用作灌溉。在通濟渠泗縣段有水的28公里故道中,申遺的8公里故道保持著最為完整的運河原始風貌。

“大運河在歷史上是各民族經濟、文化等交流的重要載體,而宿城、靈璧、泗縣都是因大運河而興起的城市。這三個城市中,古運河都是穿城而過,因此大運河申遺的成功,對我們宿州同樣意義重大。”韓三華局長説,申遺成功後,除了要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辦法》等進行規劃保護外,大運河宿州段的保護,也會有一系列的地方措施出臺,並進行合理利用與開發。

【背後故事】現場一波三折屢遭插隊

大運河申遺經過了8年不懈努力,過程可謂艱辛。在昨天的現場審議中,“大運河”項目審議同樣一波三折。原本就競爭激烈,在現場審議時,還屢遭“插隊”,直到昨天15點30分,才得到好消息。

通濟渠(泗縣段)運河自然風光

安徽省文物局局長何長風告訴記者,在這屆世界遺産大會上,共有40個申遺項目,其中三個項目與中國相關,因此儘管大運河項目已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直到申遺成功的消息公佈前,不少專家還是有點心裏“沒底”。而在現場審議過程,等待同樣令人心焦。原本大運河是排在第八個接受審議的項目,21日申遺結果就有望出爐,無奈大會臨時調整了審議順序,日本、墨西哥、德國等多個項目“插隊”,因此中國的大運河和絲綢之路項目被延遲到北京時間昨天下午才開始審議。好在好消息不在乎多等一些時間,昨天15點30分左右,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主席、卡達公主瑪雅薩宣佈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成功。

申遺難,大運河申遺更難

全程參與大運河申遺工作,對於大運河申遺成功,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隋唐大運河安徽段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大運河申遺安徽有兩個申遺點,具體來説是‘一點’、“一段”,被選入申報的柳孜運河遺址和通濟渠泗縣段都是大運河申遺中重要的申遺點。”安徽此前已經有黃山和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但李修松認為這次大運河申遺成功,意義格外不同。他認為,三處世界遺産都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利用它們發展社會經濟的潛力也非常重要,每一處世界遺産類型不同也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從申報難度來説,“大運河”申遺無疑難度更大。比起相對靜態的遺産,李修松介紹,中國大運河項目保護難度和繁瑣程度較其他遺産申遺難度更大,申報成功的意義也格外重大。

隋唐大運河(泗縣段)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文化遺産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泗縣境內的大運河故道全程28.1公里,基本上保持著通濟區的原貌,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的唯一活態遺址,其研究價值之高,文化內涵之豐富,堪稱舉世無雙。

隋唐大運河開鑿于隋煬帝大業元年即西元605年,先後開鑿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河共四段。大運河全長越2500公里,共用約500萬民工耗時6年全線貫通。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余杭北到涿郡。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可見當時漕運的繁忙,唐宋時期經濟的繁榮。通濟渠:又稱汴水,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連接了黃河與淮河,貫通了西安到揚州,全長650公里。歷經隋、唐、五代、宋,通航720年。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引河歷滎陽入汴水;又自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水,達于淮河”。穿過今安徽宿縣、靈壁、泗縣,以及江蘇的泗洪縣,至盱眙縣注入淮水。其中在宿州市泗縣境內保存的28.1公里古河道是通濟渠的活遺址。特別是泗縣縣城以東5.8公里的河段,完整保留了隋唐運河的原始風貌,並於2012年6月18日被納入2014年大運河申遺項目。

大運河(泗縣段)在元世祖開通會通河和通惠河以後,漕運的功能喪失了,但幾百年來依然具有較強的防洪、排澇、灌溉、航運功能;具有環境保、景觀和休息娛樂功能;同時具有旅遊功能。成為傳承歷史文化的運河。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