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
         

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在鎮江啟動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44:43 | 來源: 江蘇經濟報 | 作者: 耿文博 張曉旭 | 責任編輯:

時維七月,爍玉流金。由交通運輸部主辦、中國水運報社承辦的“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於7月5日上午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江啟動。來自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北京、天津等大運河沿線省市交通港航部門代表,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大運河航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專家,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新網、經濟日報、新華日報、中國交通報等中央及地方、行業媒體,共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採訪活動啟動座談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運河保護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和利用好。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方向、目標和任務。為深入挖掘大運河航運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及生態價值,掀起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輿論熱潮,交通運輸部將“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列為今年的重大主題宣傳活動。

在“千年運河煥新生”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座談會上,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孫文劍提出了“四個好”的要求:一是服務好。交通部門一定要把參加此次新聞採訪活動的媒體記者服務好,提供有智慧有智力含量,能産生現象級新聞産品的素材;二是採訪好。只有腳上有泥土,新聞才會有溫度,媒體記者要踐行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力”要求,深入基層感受運河文化對我們民族、未來和當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三是講述好。不僅接受採訪的人要講述好運河故事,媒體記者也要把這些故事給百姓講述好;四是傳播好。做到線上和線下互動,産生現象級的新聞産品。

此次採訪活動將從7月5日延續到7月底,由中央、地方和行業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將溯運河而上,深入寧波、湖州、蘇州、揚州、淮安、徐州、濟寧、通州等地進行採訪,打造出接地氣、有溫度、有思想、有深度的全媒體新聞作品,掀起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的輿論熱潮。

活動期間,中國水運報社將邀請大運河沿線省、市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及航運專家、文化學者、經濟學家等,就如何構建大運河文化長廊、經濟長廊、生態長廊,如何合理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航運遺産,如何講好大運河“航運故事”等問題發表署名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水運報抖音號將發起“新時代的大運河”、“把最美的詩句獻給大運河’等大眾話題,吸引更多人關注並參與到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帶”的行動中來。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